教授、博导是大牛、大咖吗?

如题所述

一般职称是教授+博导的,至少说明是有点分量的,即使学术水平不高,是以前靠熬资历混上来的,也至少算个老牌教授。 而一些刚进校的老师,甚至职称还是助理教授,就去带学生变数就很大,很可能他自己都没站稳呢。 当然,如果导师能评上长江、杰青,那百分百是大牛了。

论文能比较直观的反映科研水平,一个老师发了几十上百篇SCI论文,至少可以说明他科研实力是有的。

教育部针对38周岁以下青年学者专门设立的荣誉称号。从首批入选情况来看,其规模与原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的数量接近,并严格限制各个学科入选的人数,所以有较好的学术影响。

与优青、万人青拔和青千不同,青年长江的评选除了学术创新贡献外,还重视教学,所以一般是有一定工作资历的老师才能入选,含金量最高。

以化学、材料领域为例,如果这些论文还是发在JACS、Angew、AM这种业内顶刊上,那就更没得说了。

如果导师只发了一二十篇文章,还绝口不提SCI、EI收录,那十有八九就有点水了。

项目这点可能容易被忽略,但往往项目才更重要,毕竟有项目才有经费,有经费才能开展研究。

一般老师搞研究,要么进大牛课题组干活,要么自己独立拉项目。

能拉到项目,大多就会在简历上写出来,比如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