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是谁编著的?是林汉达吗?

顺便给作者一点介绍,谢谢啦!

《上下五千年》是一本简易叙述中国历史的书籍,从中国传统的史前传说至明清时期,前后五千多年的历史,书中描述了在历史上影响比较久远的事件和人物,此书有助于历史兴趣爱好者粗线条了解中国历史,串联历史梗概。
作者: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学家 林汉达
林汉达,1900年-1972年,浙江省宁波慈溪市人,著名教育家,文字学家,历史学家。曾化名林涛。 1900年2月17日出生。 1908年,入读家乡私塾。1914年,入读上虞崇仁小学。1915年,转学入读宁波崇信中学高小班。毕业后任观城约翰小学助教。 1917年,入读崇信中学。毕业后在上虞、宁波任教。 1921年,考入杭州之江大学(今浙江大学)。 1924年,毕业,任宁波四明中学教师。 1928年,任上海世界书局编辑,后出任上海世界书局英文编辑部主任、出版部主任。 1937年,赴美国留学,考入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研究生院民众教育系,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华东大学英语系教授,后出任教育系主任,教务长、教育学院院长等职。 1945年底,与马叙伦等共同发起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当选为常务理事。曾任关东文协理事长,大连市新文字协会主任,光华书店总编辑,辽北省教育厅长,辽北学院副院长等职。 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参加会议筹备工作,后出席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 解放后,历任北京燕京大学教授、教务长,中央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全国扫盲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语文》杂志副总编辑、总编辑,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研究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曾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代表。 1958年,被错划“右派”,文革中被打成“反革命”。 1972年7月2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2岁。 1979年7月23日,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追悼大会,恢复名誉,平反昭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8-26
是由著名的语言学家、历史教育家林汉达教授与现代作家曹余章先后编著,林汉达教授编写了写作提纲和部分篇目,曹余章则写了剩下的篇目。
第一版分5册于1979年问世,东汉以前的部分为林汉达与曹余章合著,其余的部分是曹余章在林汉达手稿基础上整理而成,1991年该书分精华版和平装版发行了第二版。受其影响和启发,有了相关读物“中华上下五千年”,继而又有了“世界五千年”少儿文学读物问世。但是,这些读物,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历史书,不能和“通史”,断代史,中国史,世界史相提并论。
第2个回答  2010-06-15
  《上下五千年》原有已故林汉达教授的一份未完成的遗稿。林先生生前曾打算写一套包括整个古代史时期的故事。由于他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他只写到东汉以前的部分,没能实现他的写作计划。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编辑同志把他的遗稿交给我,要我整理和补写一些篇目,并且把林先生未写的部分(从三国到清代鸦片战争前)续写完成。
  林汉达教授是一位教育家和语言学家。他在写历史故事方面,是下过一番功夫的。他把写历史故事作为对“新语文的尝试和旧故事的整理”。他所写的不少历史故事读物,有其独特的风格,早已脍炙人口。要续写他的稿子,是相当困难的。但是经过再三考虑,我还是接受了这个任务。
  我接受这个任务的主要原因是我自己也一直有这样的愿望,想给少年读者写一本介绍中国历史的读物。我认为做一个中国人,应该了解一点中国的历史。我们的祖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灿烂文化的民族。了解祖国的过去,才能更加热爱祖国的现在和将来。在我国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发生过许多有意义的事件,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人物,把这些历史事件和人物介绍给少年读者,可以开阔他们的眼界,启发他们的智慧,培养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尽管时代不同了,但是历史上许多故事,从各个不同角度,对我们都有一定的教育和借鉴作用。
  我曾经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在工作实践中,体会到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除了加强读写教学以外,扩大学生知识面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尤其是历史知识,跟语文知识的关系十分密切。现代汉语中有不少词语,特别是成语典故,多半出自于各种历史书籍。在一些古今的典范作品中,运用史实的地方更不少见。因此,让学生从小读一些历史,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陶冶他们的美好情操无疑是有益的。
  我国的史籍太多,而且古代史的原著都是用文言文写的。一般少年读者要读这些书当然很困难,何况现在学生要学的学科门类那么多,很少有可能去接触原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运用史籍中的丰富材料,来整理一套浅近的比较有系统的历史读物,这个工作是很有意义的。
  《上下五千年》是一套故事化的历史读物。在这套书中,作者选择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据史籍材料,加以组织和剪裁,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写出来,不加铺叙和描写,基本上没有虚构。这样,在情节的生动性方面,不能不受到史料的限制;而对读者了解历史,提供的材料是比较可靠的,有根据的。
  用故事化形式来讲述历史,有它的局限性。通过故事,读者只能了解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一人物活动的片断;有的故事,可能只反映事件的现象,至于它的经济、政治的背景(特别是经济背景)以及它和思想文化发展的关系,不大可能用故事形式来详细论述。因此,《上下五千年》可以作为一种学习历史的辅助读物,不能代替历史教科书。
  写历史读物,不能不涉及一些观点问题。在这方面,仍要保持林先生的做法,即作者尽量不发议论,少作分析;有些问题,留给读者自己去分析、思考、批判。当然,在材料的取舍上,语气的褒贬上,作者实际上已经表示了自己的态度。我觉得还有两点需要说明:第一,在运用原史籍材料的时候,作者力求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加以选择、剪裁。但是不用现代的观点去修改史料。故事中人物的活动、语言,基本上是按照原来的历史原样写的。第二,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价,不能离开具体的历史条件,也不能轻易地全盘肯定或者全盘否定。不能一说好人,就什么都好;一提坏人,就坏到底。本书里的每则历史故事,只反映事件或人物的一个侧面,一个片断,不能凭它来对某一事件或者人物作全面的评价。
  《上下五千年》按历史顺序编写,涉及的时间自远古至清朝鸦片战争前。

  曹余章
  一九八一年一月完稿
  一九八四年修订
  一九九一年重阅

  林汉达,1900年-1972年,浙江省宁波慈溪市人,著名教育家,文字学家,历史学家。曾化名林涛。 1900年2月17日出生。 1908年,入读家乡私塾。1914年,入读上虞崇仁小学。1915年,转学入读宁波崇信中学高小班。毕业后任观城约翰小学助教。 1917年,入读崇信中学。毕业后在上虞、宁波任教。 1921年,考入杭州之江大学(今浙江大学)。 1924年,毕业,任宁波四明中学教师。 1928年,任上海世界书局编辑,后出任上海世界书局英文编辑部主任、出版部主任。 1937年,赴美国留学,考入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研究生院民众教育系,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华东大学英语系教授,后出任教育系主任,教务长、教育学院院长等职。 1945年底,与马叙伦等共同发起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当选为常务理事。曾任关东文协理事长,大连市新文字协会主任,光华书店总编辑,辽北省教育厅长,辽北学院副院长等职。 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参加会议筹备工作,后出席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 解放后,历任北京燕京大学教授、教务长,中央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全国扫盲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语文》杂志副总编辑、总编辑,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研究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曾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代表。 1958年,被错划“右派”,文革中被打成“反革命”。 1972年7月2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2岁。 1979年7月23日,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追悼大会,恢复名誉,平反昭雪。

  曹余章(1924年生),现代作家。浙江宁波人。曾任上海教育出版社总编等职。著有《上下五千年》、《一代名流诸葛亮》等。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0-06-15
《上下五千年》是一本简易叙述中国历史的书籍,从中国传统的史前传说至明清时期,前后五千多年的历史,书中描述了在历史上影响比较久远的事件和人物,此书有助于历史兴趣爱好者粗线条了解中国历史,串联历史梗概。
作者: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学家 林汉达 中华文化历史久远,有记载以来的历史就有几千年。在华夏土地上演出了一幕幕激动人心的故事,出现一个个叱咤风云的人物,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中华文化就是我们生命之源。 《中华上下五千年》是一套故事化的历史读物。在这套书中,编者选择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据史籍材料,加以组织和剪裁,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写出来,不加铺叙和描写,基本上没有虚构。但本书不仅仅局限于历史,而是广泛涉及哲学、军事、艺术、教育等领域,使本书从一般的历史性介绍上升到对中华文化各个层面的广泛介绍。

林汉达,1900年-1972年,浙江省宁波慈溪市人,著名教育家,文字学家,历史学家。曾化名林涛。 1900年2月17日出生。 1908年,入读家乡私塾。1914年,入读上虞崇仁小学。1915年,转学入读宁波崇信中学高小班。毕业后任观城约翰小学助教。 1917年,入读崇信中学。毕业后在上虞、宁波任教。 1921年,考入杭州之江大学(今浙江大学)。 1924年,毕业,任宁波四明中学教师。 1928年,任上海世界书局编辑,后出任上海世界书局英文编辑部主任、出版部主任。 1937年,赴美国留学,考入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研究生院民众教育系,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华东大学英语系教授,后出任教育系主任,教务长、教育学院院长等职。 1945年底,与马叙伦等共同发起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当选为常务理事。曾任关东文协理事长,大连市新文字协会主任,光华书店总编辑,辽北省教育厅长,辽北学院副院长等职。 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参加会议筹备工作,后出席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 解放后,历任北京燕京大学教授、教务长,中央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全国扫盲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语文》杂志副总编辑、总编辑,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研究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曾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代表。 1958年,被错划“右派”,文革中被打成“反革命”。 1972年7月2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2岁。 1979年7月23日,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追悼大会,恢复名誉,平反昭雪。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