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会计要承担税务风险么

如题所述

风险会有,但是 做会计 得懂的规避风险。

一、税务风险。这个风险是会计人员最常遇到,也是很多会计人员习以为常的风险。

对于多数企业,会计和税务是不分家的。会计人员做帐的同时要进行 税务申报 和缴纳。目前很多国内中小企业的老板税收风险意识不强,总想少缴税甚至不缴税。这种老板往往会直接或者间接要求会计少缴税,甚至直接授意具体的逃税手段。这种情况下,无论会计人员是否取得老板授意的证据,只要发生了逃税行为,会计人员的风险就产生了。一旦逃税金额达到犯罪的标准,被查出后会计人员难逃牢狱之灾。

现在很多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会计风险意识很低,很多人把逃税行为认为是合理避税。也有的人认为跟税务关系好,逃税也不会被查处。这些认识都是很危险的。一旦被查,人生轨道就完全发生变化了。

二、信贷风险。企业缺少发展资金,从银行取得贷款,本身是一项正常业务。可是有些老板不顾实际业务需要,采取不正当手段从银行取得贷款。在这个过程中,会计人员往往会受到老板指使,向银行提供虚假资料。一旦 巨额贷款 不能偿还,再被发现放贷本身就有问题,那么相关人员可能会吃官司,提供虚假资料的会计人员也难辞其咎。

三、 外汇风险 。我国的外汇管理非常严格,不按照相关规定办理业务很可能会受到制裁。一个公司的 外汇业务 一般也都是由会计人员来处理。而老板为了自身利益往往会授意会计人员做出违反规定的事情,这也给会计人员埋下了危险的种子。

四、其他风险。有些公司人事关系复杂,内部斗争很激烈。而会计人员处在利益的关口,如果稍有不慎,则可能落入圈套。

  总之,选择了会计,就选择了风险,就要有应对所有可知和不可知风险的准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3-20
一、应收账款逾期二年,将失去胜诉权
风险:应收账款逾期超过两年以上,可能无法收回,即使起诉,法院也不予以支持。
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两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超过诉讼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详见《民法通则》)
也就是说,此条款应用到应收账款上,当约定的还款期限过了以后,必须在两年以内起诉,法律才可保护其合法权益;若超过了两年的诉讼时效期限,尽管其仍享有并可以行使起诉权,但失去了胜诉权,法院将以诉讼请求已超过诉讼时效为由驳回起诉。丧失胜诉权后原债务转化为自然债务,法律不再予以强制力保护,只能靠欠款单位的信用以及道德来约束。
第2个回答  2018-01-23
当然要承担风险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