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如何在农村学校开展大课间活动

如题所述

农村学校体育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体育器材严重缺乏、经费的不足、教师的缺少等,造成了城乡学生身心素质差距悬殊,这迫使我们体育教师必须尽快挖掘、开发和利用农村学校体育课程资源。《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是顺利实施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可以发挥课程资源应有的教育优势,体现课程的弹性和地方特点。所以我们想到了利用课间时间开展大课间阳光体育运动,使有限的时间资源在无限的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体质,又能磨练学生的意志,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一、农村中学大课间活动面临的问题
传统的课间操是当前农村普通中学课间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以及组织游戏、球类活动等其他形式的课间体育活动的学校很少,甚至有的学校取消了课间活动,被老师关在教师做作业,这些传统课间体育活动安排存在以下问题:
1、形式的问题
千篇一律的课堂间操形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年复一年的同一音乐和机械重复动作,严重影响了学生活动兴趣,不仅起不到应有的锻炼效果,而且还会养成应付差事的不良作风。学校整体:组织程式化,造成学生的个性受到压制,因此学生出现了典型的出工不出力的现象,其活动学习状态已经处于一种“石化”(或石化、固化)的条件下,导致体育活动教师难教、学生不学、体质难提升的死循环。
2、内容的问题
“大课间体育活动”可以起到调节学生生理、心理的作用,同时也是提高学生体质的重要手段。由于“课间体育”相对不具有完整的“目标、内容、组织、评价”课程元素,因此很多学校还习惯将“课间体育”纳入课外体育,只安排做单一的国家规定的中小学生广播体操,在功能上只是单一的消除疲劳,达不到锻炼身心的最佳效果。而在实际的课间操活动中又出现了动作不到位,效果差强人意。这是典型的内容新颖不够和认识观念陈旧,把课间活动单纯地看成是一般的体育活动,往往只强调参加的人数及动作的快、静、齐,而没有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体育锻炼活动。大课间体育活动有课程性质,是体育学科课程的重要补充,属于课外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应纳入学校的教育工作总体规划。
3、时间的问题
传统的课间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法定的体育内容,为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而设,是天天有时间、校校有空间的可贵教育资源。但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农村学校采取的是“千人一校、万人一面”的做广播操,学生4―5分就可以完成运动,从而使学生每天1小时的锻炼大打折扣,而且长期的这种枯燥模式使学生积极性不高,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二、农村中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有效实施方案
为使大课间活动有效地开展,我们应设计出科学、合理、有效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策略。而影响学生参与课间体育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本身的原因(内在因素),也有学生之外的原因(即外在因素)。针对这些原因,我认为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的实施必须取得学校领导和上级教育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在硬件上增加投入,在软件上强化管理和各种培训,开发并整合各种学科资源,确保阳光体育运动取得实效。
1.学科资源的整合
体育大课间活动就是科目的边缘化和科目的整合,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空间的开放性,使其可以安排更多的活动及学习内容,且内容、形式是一个动态的延伸拓展,可以根据实际条件进行不断调整。如可以把唱歌、朗诵放在活动进退场仪式上,让学生们和着音乐的节奏一边踏步一边大声的朗诵唐诗、宋词。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还可与德育进行挂钩,实现校风、学风、班风的良好培育,通过队列队形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大课间体育活动整合性还体现在体育自身项目的整合上,可以结合地方特色、民族特点、学生生活实际、锻炼兴趣、终身体育要求,整合并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
2.开发农村地方的特色活动
我们根据学校现状,以搞活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为切入点,依托地方优势和农村特色,按照因陋就简、因地制宜的原则去尝试开发和利用农村的体育资源,把学生喜欢的民间体育游戏等活动引入阳光体育活动,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锻炼身体又培养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学校通过课程资源开发工作组织各年级组进行理论的学习,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有针对性地、有选择地“拿”来为我们所用。如教师们通过回忆玩过的民间体育游戏,形成第一手的原始资料。不断搜集民间游戏素材,争取不漏掉一个优秀的民间游戏素材。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收集到了许多富有温岭地方特色的体育游戏。对每一个游戏进行了详细的规范记录,如名字的不同叫法、游戏准备、游戏目的、游戏适合年龄、游戏玩法与规则等,教师随时根据游戏建议来选择民间游戏内容来丰富课间阳光体育活动。我们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改编和创新,以不断适应时代的要求,丰富我们的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组织上的保障
体育大课间活动单靠体育教师是不可行的,它属于大体育范畴,需要学校、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才能取得实效。学校应成立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的组织领导机构,确定相应的专人负责。如把“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课程”列入学校校本课程建设计划,进行系统教学与组织。并成立专门的“教研小组”制定教学计划与进度,明确每个指导老师的职责,保证每天、每次的活动过程准备充分,严谨、规范,达到预期效果。建立落实监督与管理机制,督促与管理学生积极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既保证整体质量又消除不安全隐患。师生全程参与确保覆盖全体性,活动面向所有师生,提高每个师生基本素质,使每个师生都能健康成长,体现出全体性。
4.活动的选取和设计
初中学习阶段正是青少年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不同年级的学生由于身体素质及心理状况的不同,他们的学习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因此在选择运动内容上也要进行区分。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选择一些符合各年龄段的学生特点的项目穿插进行,既增加了学生兴趣,同时还有效地学会了体育基本技能。我们结合学校教学条件等选择使用,使其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学生的发展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一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来选择不同的活动形式。二是针对不同时间、不同条件和学生的不同需要来选择活动课程。同时,充分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活动内容、同伴、材料、地点等,自主自由地进行阳光体育活动。三是随机调节活动的难易程度,以符合学生的个体发展水平、以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如我们在七年级学生的体育活动中引进了徒手游戏、滚铁环、跳皮筋等游戏内容,而在八至九年级学生的体育活动中引进一些具有挑战性而且活动量较大的游戏,如爬竿、过云梯、扔沙包等项目,使学生在快乐游戏过程中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实施不仅可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提高学生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运动参与程度,而且使传统体育真正成为快乐体育、健康体育,由原来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单向教学模式变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真正做到以发展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熟练掌握基本技术,提高技术水平,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全方位的和谐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