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伦理关系简答题?

如题所述


  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学校的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维系下进行的。师生之间的关系具体表现在:
  (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
  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授受,教师处于教育和教学的主导地位。作为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能否正确的处理这种授受关系,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水准和质量。
  ①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在知识上,教师是知之较多者,学生是知之较少者;在智力上,教师是较发达者,学生是较不发达者;在社会生活经验上,教师是较丰富者,学生是欠丰富者。教师之于学生有明显的优势。教师的任务是发挥这种优势,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丰富社会经验。但这一过程并不是单向传输过程,它需要有学生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参与,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②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教育所要培养的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个体,是具有主人翁精神的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消极被动、缺乏主动性和责任心的下一代;要培养主动发展的人,就必须充分调动个体的主动性,不能想象,消极被动的教育能够培养出主动积极发展的人来。但同时个体身心的发展并不是简单地由外在因素施加影响的结果,而是教师、家庭、社会等外在因素通过学生内在因素起作用的结果。没有个体主动积极的参与,没有师生之间的互动,没有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积极内化,学生的主动发展是难以实现的。
  ③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不成熟到成熟,最终是要促成学生能够不再依赖于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判断,学会选择。社会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学习的标准,道德的准则,价值的取向也是不断变化的,整个世界发展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多元化。教师不仅要认可,而且要鼓励学生善于根据变化着的实际情况有所判断、有所选择、有所发挥。
  (2)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着的个体,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反映着不同的社会发展水平,也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不同的素质要求。
  ①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在封建的师生关系看来,教师之于学生,有无可辩驳的真理和权威性,学生服从教师是天经地义的,所谓“师严乃道尊”之谓也。这种不平等的师生观,其影响今天仍在。不彻底消除这种影响,不充分认识到学生独立的社会地位和法律地位,就不可能建立社会主义的新型师生关系。
  ②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在管理上则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的专制型的师生关系。19世纪末以后,出现了以强调“儿童为中心”的师生关系模式,在哲学上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儿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对改变传统的师生对立状态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在管理上却出现了一种放任主义的偏向,这对于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和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样是不利的。所以,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下,不仅师生关系和谐,而且学习效率高。
  (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①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人—人关系。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人—人关系。从教学的角度看,师生关系是一种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师角色与学生角色的互动关系;从社会的角度看,师生关系在更深刻的意义上是师生间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儿童、青少年将成长为怎样一个人,与家长、与教师以及其他教育成员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的影响。学校的教师对孩子的发展有着特别的意义。教育工作者对成长中的儿童和青少年有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人格力量,它会对学生产生终身影响。同样,学生不仅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水平作出反应,对教师的道德水平、精神风貌更会作出反应,用各种形式表现他们的评价和态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06
古语有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就像父亲一样,不仅要教授知识,也要传授人生道理,学生也必须尊重老师。老师和学生之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而现今,性质有所变化,老师和教师是不一样的,像德云社这种,可能还遵循一定古礼,而教师,和学生是处于相对平等的地位,教师教授道理传递知识的职责,学生尊敬老师是没变的,但到底联系不如以往紧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