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让孩子在与人交往中不怯场呢?

如题所述

1、家长切忌过度保护。

经常见一些家长对孩子的一些行为进行过度保护,一见到孩子提水瓶就说“不要动,你提不动”,一拿碗就说“快放下,小心摔碎了扎手”等等一系列的话语,孩子是需要在实践中成长的,没了实践,孩子不知道自己还能做好什么,也就变得什么都不敢尝试,连和陌生小朋友说话的勇气都没了。

2、让孩子独立解决自己的问题。

与同学相处的时候,难免出现小矛盾小误会,这个时候可以和孩子一起头脑风暴一下,想想该如何处理,尤其是要鼓励孩子,开动脑筋,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引导孩子独立思考,让孩子知道这其实没什么的,他自己是有能力自己解决的。

3、培养孩子的承受力和忍耐力。

平时家长没必要过于保护孩子。当孩子摔了一跤之后,让孩子自己去承受摔跤的痛苦,当孩子被老师批评之后,家长没必要紧张地安慰孩子;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而难过时,家长也不必过分地安慰孩子。

这些做法可以让孩子知道痛苦是自己造成的,应该自己去承受,去忍耐,否则孩子不会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

4、不要一味地回避孩子之间的冲突。

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好好处理人际关系,希望孩子不会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尽快得到解决,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而且冲突是孩子发展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时机。我们不要把冲突看成完全消极的现象,一出现问题就带着孩子回避现场。

实际上,孩子在冲突中会发现,原来别的小朋友与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不一样,但他还特别希望别人与自己一致,因此是自己适应别人,还是让别人适应自己,用什么办法达到相互适应,这些问题激活了孩子主动与人交往的思维与技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