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有什么治病偏方及作用

如题所述

谷田梦(天然食品倡导者)解答:

1、茯苓红豆薏米粥

茯苓薏米粥是大家经常会做的一种粥,茯苓有很好的祛湿效果,同时薏米也有很好的祛湿的效果。两种食材一起煮粥,祛湿的效果加倍,身体中没有湿气,身体就会更加健康。同时如果体内没有湿气,茯苓薏米粥对保养脾胃的效果也是很好的,常吃强健脾胃。将薏米和红豆洗净煮烂,然后加入薏米粉煮成粥就可以食用了,为了口感更好,可以加入一点白糖。

2、茯苓茅根煲猪瘦肉

茯苓茅根煲猪瘦肉汤,土茯苓,性甘平,有很好的利湿热解毒,健脾胃,解毒,除湿,利关节的效果,茅根有很好的解毒的效果。所以茯苓茅根煲猪瘦肉不仅有很好的去除湿气的效果,同时还有清热解毒的结果,这对身体是很好的,尤其是对脾胃不好的人,吃一点对身体是很好的。制作需要准备原材料包括猪瘦肉、白茅根、鲜土茯苓、红枣,充分洗净,先把肉过一下热水,放在锅里煮,大伙煮沸,小火慢炖约两个小时,加上食盐之后就可以食用了。

3、荷叶茯苓粥

荷叶茯苓粥对身体的保养效果也是很好的,荷叶对身体出现上火的现象有很好的改善的作用,比如说:肝火、脾火等,这些身体器官出现上火的现象,多喝点荷叶茯苓粥,对身体是很好的。同时茯苓有祛湿健脾的效果,多喝荷叶茯苓粥对身体是很好的。先将荷叶煎汤,去掉里面的荷叶渣之后,加入茯苓和粳米一起煮成粥,煮熟之后就可以吃了,加点糖口感更好。

以上内容由谷田梦(营养更均衡,认准谷田梦)提供,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6-29
  茯苓在我们日常生活里面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药材了,很多人都会在家中常备,茯苓因为含有的营养成分丰富,营养价值高,所以在医学上的应用很广泛。以下是我为你整理有关于茯苓的治病偏方,希望能帮到你。

  茯苓的治病偏方
  1.治杨梅疮毒:土茯苓一两或五钱,水酒浓煎服。(《滇南本草》)

  2.治杨梅风十年二十年,筋骨风泡肿痛:土茯苓三斤,川椒二钱,甘草三钱,黑铅一斤,青藤三钱。将药用袋盛,以好酒煮服之妙。(《赤水玄珠》)

  3.治血淋:土茯苓、茶根各五钱。水煎服,白糖为引。(《江西草药》)

  4.治风湿骨痛,疮疡肿毒:土茯苓一斤,去皮,和猪肉炖烂,分数次连滓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5.治风气痛及风毒疮癣:土茯苓(不犯铁器)八两。石臼内捣为细末,糯米一斗,蒸熟,白酒药造成醇酒用,酒与糟俱可食。(《万氏家抄方》土茯苓酒)

  6.治大毒疮红肿,未成即滥:土茯苓,为细末,好醋调敷。(《滇南本草》)

  7.治瘰疬溃烂:冷饭团,切片或为末,水煎服。或入粥内食之,须多食为妙。忌铁器、发物。(《积德堂经验方》)

  8.治皮炎:土茯苓二至三两。水煎,当茶饮。(《江西草药》)
  茯苓的好处作用
  1.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术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

  2.用于脾虚泄泻,带下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有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3.用于痰饮咳嗽,痰湿入络,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渗湿,又具健脾作用,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具有治疗作用。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

  4.用于心悸,失眠等症茯苓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5.抗癌。临床常用治疗食管癌、胃癌、肝癌、鼻咽癌、舌癌、乳腺癌、膀胱癌、肺癌、溃疡性黑色素瘤等癌瘤中属脾虚湿盛、痰饮内停、湿热壅结者。
  茯苓的食用方法
  1.开胃汤:茯苓15克,淮山药12克,谷麦芽各30克,鲜、干鸭胗各1个,煮汤饮服。治小儿消化不良,不思饮食。

  2.茯苓薏米粥:茯苓、薏米各25克,陈皮5克,粳米适量,煮粥食。治小儿脾虚泄泻,小便不利。

  3.茯苓薏米饼:茯苓、薏米、白面粉各30克,白糖适量,研成细末和匀压成饼,蒸熟。适合小儿食用,有和脾胃之效。

  4.茯苓陈皮姜汁茶:茯苓25克,陈皮5克,水煎,饮服时加入生姜汁10滴。有健脾和胃之效,可治妊娠呕吐。

  5.茯苓栗子粥:茯苓15g,栗子25g,大枣10个,粳米100g。加水先煮栗子、大枣、粳米;茯苓研末,待米半熟时徐徐加入,搅匀,煮至栗子熟透。可加糖调味食。

  本方用茯苓补脾利湿,栗子补脾止泻,大枣益脾胃。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便溏腹泻。

  6.茯苓麦冬粥:茯苓、麦冬各15克,粟米100克。粟米加水煮粥;二药水煎取浓汁,待米半熟时加入,一同煮熟食。源于《圣惠方》。本方以茯苓宁心安神,麦冬养阴清心,粟米除烦热。用于心阴不足,心胸烦热,惊悸失眠,口干舌燥。

  猜你喜欢:

1. 白伏苓功效与作用介绍

2. 茯苓的用法用量介绍

3. 中药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4.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5. 中药茯苓的作用与功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