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诊断界值下调至130/80,对患者有哪些影响?

13日,首部《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发布。其中,推荐将我国成人高血压诊断界值下调为收缩压大于等于13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80毫米汞柱。

主要有三点影响:“发病率”增加、需要服药患者数量趋于稳定以及诊断改变,处理不变。

目前,《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已经发布,相信从事相关工作的医务人员肯定非常关注,这个新指南可以说是诊治高血压的最新标准!这个指南针对临床上的一些重点关注问题,进行了重要调整,形成了44个关键临床问题和102条推荐意见。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成人高血压诊断界值,由以前的140(收缩压)/90(舒张压)mmHg下调到130/80mmHg!

说到现在这个标准,其实在2017年美国心脏协会(AHA)科学年会上发布过《2017AHA/ACC高血压指南》,其中就把高血压定义界值调整到了130/80mmHg,取代了140/90mmHg这个界值,这是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14年来首次重新定义高血压标准,不过,当时我国考虑到国情,没有进行下调。如今,大量医学证据证明其数值的科学,终于在新版指南上作出调整。


高血压诊疗路径图

大家如此关注的这个调整,对患者有哪些影响呢?

一、患者“发病率”增加

新指南的标准把高血压划定了两个标准,1级高血压的血压数值为130~139/80~89mmHg;2级高血压的血压数值为≥140/90mmHg。

由此可见,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患者“发病率”增加了,那么就表示社会上高血压人群变多了。当时这个话题一度冲上热搜,大家都认为自己突然间从一个健康的人变成了一个高血压患者,内心充满不安。

其实这不是坏事,大家仔细想一下,这说明提前干预心血管疾病啊,因为有数据显示,人的血压一旦达到130/80mmHg这个数值,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就会增加,这个时候采取措施可以最快消灭疾病隐患,但不是说到了这个数值,你身体就一定出问题了。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大约为2.45亿,每4个成年人中可能就有1名高血压患者,其中大约有一半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

所以,新指南正是从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调整的,界值下调,能让大家更加重视高血压,最起码知道自己有没有高血压,要不要进行干预,这样也能及时治疗,把疾病扼杀在摇篮中。

由此可见,这是好事啊!

二、需要服药的患者数量趋于稳定

依据上面的直接影响,大家肯定会认为,患者增加了,需要服药的患者肯定就会增加。

其实这种想法是片面的,新指南上面提到了,即便按照新标准你被诊断为高血压,不一定要立即吃药治疗,可以先在生活中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

根据以前的标准,美国有31.9%的人是高血压,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为34.3%,根据新指南,美国高血压的人数会增加至45.6%,但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仅增加至36.2%。

三、诊断发生改变,处理方式不变

新指南中高血压界界下调,让部分人诚惶诚恐,比如你原来的血压是132/82mmHg,根据旧标准是完全正常的,但按照新指南进行诊断,就会被定义为1级高血压。虽然并不严重,但很多人还是非常惊恐,对这种突然“得病”的情况产生负面思绪。

但其实,130/80mmHg这个数值在我国属于“正常高值血压”,完全可以在生活中进行干预,在高血压的诊断上可能发生了变化,但处理还是按照以前的方式。

其中有一点大家要特别留意,就是新指南对80岁以上的患者的高血压数值界定,建议将收缩压降至140mmHg以下,如果身体正常,再尝试降至130mmHg以下,这让医务人员在临床上处理高龄老人的问题给予了一定的自由空间。


个人认为这个新标准利大于弊,甚至可以把弊端忽略不计,我国的现实情况促使我们必须做出改变,相信有很多人都有不良的生活习惯,而且这种习惯已经根深蒂固了,根据数据显示:我国城乡居民平均每人每天摄入食盐12g,远超建议值;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6.6%,其中男性吸烟率高达50.5%;成年居民过量饮酒率为4.7%。如果新指南对高血压界值的下调,能促使我们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这绝对是一件民生大事。

说到高血压,我建议大家多做运动,欧洲此前发布过针对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个性化运动处方共识文件。文件明确指出:对于高血压患者,运动降压确实有效!

共识文件截图

共识文件推荐把有氧运动作为高血压患者的主要身体活动方式,据数据显示,其效果平均收缩压降低4.9~12.0 mmHg,舒张压降低3.4~5.8 mmHg。

稍微有点运动或者健身基础的都知道有氧运动是怎么回事,就是人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进行锻炼,有个简单的标准,从心率即可判断是不是有氧运动,如果运动量的心率保持150次/分钟,就是有氧运动,此时血液可以给心肌提供足够的氧气。其特点为强度低、有节奏、持续较长,常见的有:快走、慢跑、游泳、自行车、健身操、跳绳等。

以上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最后,希望所有人都健健康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14
新版指南就高血压的诊断、评估和治疗,给出了详细的循证推荐。其中改变最大、最值得关注的,就是它将我国成人高血压的诊断界值由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下调至收缩压≥130mmHg和/或舒张压≥80mmHg!

其实早在2017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就已经将高血压的诊断界值下调至130/80mmHg,当时我国没有跟随下调。近年来,基于大量循证医学证据,终于在这一版的新版指南上作出重要调整。
对于这一重大改变,患者会有哪些影响呢?
高血压患者会明显增加
根据新指南,血压130~139/80~89mmHg为1级高血压;≥140/90mmHg为2级高血压。
以新的诊断标准,无疑会使高血压患者大幅增加。消极地看,这可能使很多人产生“一觉醒来就得了高血压”的惊恐与不安;从积极的意义上来看,这未必是坏事,因为这种诊断目标的前移体现了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事实上,当人的血压达到130/80mmHg时,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就会加倍,此时就应该采取干预措施。
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约有2.45亿成人高血压患者,但知晓率只有51.6%,确诊高血压的人群中,治疗率只有45.8%,治疗高血压的人群中,控制率仅16.8%,治疗达标率仅为15.3%。

新指南降低了高血压的干预门槛,就可以使更多人在早期接受治疗,并借此提高人们对于高血压的重视,改变我国居民对高血压的知晓率,进一步提高治疗率和控制率。
需要服药的患者不会大幅增加
既然高血压患者人数大幅增加,那么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需要使用药物来降压的人数必定相应骤增,增加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实际上,新指南指出,并不是所有被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都需要立即接受药物治疗,而是可以先通过生活方式干预。
例如在美国,高血压患者中原本只有34.3%需要接受药物治疗,新指南下调诊断标准后,高血压患者有所增加,但需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仅增加至36.2%,这说明,治疗门槛虽然被提前了,但需要用药的患者并不会大幅增加。
第2个回答  2022-11-14
影像就是多了很多患者,很多人本来不是高血压的会变成高血压,本来高血压的患者用药也更多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