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尼采一例的作用是什么

三分钟内帮我搞定吧

  尼采倡导的是唯心主义哲学。
  在《拿来主义》一文中,鲁迅说:“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予,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课文对尼采有注释:“尼采(1844—1900),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主张唯意志论,提倡超人哲学,反对民主、社会主义和妇女解放运动,歌颂战争。”这个注释对尼采全是否定性的,对于这样一位深深地影响了西方、甚至中国特别是鲁迅,与柏拉图一样有着划时代意义的哲学家是很不公平的。余杰说,中学生在读了《拿来主义》一文后对尼采的印象是:“尼采是个疯子。”尼采后来是疯了,但他并不是疯子。
  尼采聪明过人,著作甚丰,生前苦于自己的思想不为世人理解,心情常处于过分自信和极度自卑的痛苦矛盾之中。尼采患精神分裂症后,他的著作却突然风靡一时,不仅受许多德国青年学生的热烈推崇,而且对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欧洲的文艺理论、美学、伦理学和心理学都产生了巨大的震动和深远的影响。尼采的名言是“上帝已经死了”。他看清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和罪恶,认为必须彻底粉碎过去的一切偶像和传统,重新估定价值。他的超人学说认为由于社会的压迫和分工的琐细,人已经被歪曲变形,支离破碎,因此必须超越这样的凡人(包括超越自身内部的平庸)成为健康完整的新的人类,即超人。尼采还提出最坚强最高尚的生命意志,不在微不足道的生存挣扎而在战斗意志权力意志。他认为这种趋向于权力的冲动是惟一的基本冲动,由此而产生的思想行为都合理而伟大。在尼采的心目中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和基督教,都根据同样的精神,都是近代文化平庸、粗俗和堕落的主要原因。尼采理想中的社会是每一个人都有自由发展的机会,因此天才和超人,不受社会上任何束缚。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的趋势是要把群众的力量提高,把人类的一切行为社会化,对个人的自由和创造,加以严格的限制,保障群众,不受特别个人的征服、统治和摧毁。
  1902年中国即出现了介绍尼采的文章。尼采反基督,颇合“五四”知识分子反孔孟;尼采非道德,颇合“五四”知识分子反对封建礼教;尼采呼唤超人,挑战众数,颇合“五四”强烈的个性解放要求;尼采鄙弃弱者,颇合当时中国普遍流行的进化争存的理论与落后挨打的教训。而尼采对鲁迅的影响更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早在日本留学时期,鲁迅在日记中多次称道尼采是“个人主义之至雄杰者”,是“思想学术志行”都“博大渊邃,勇猛坚贞,纵忤时人不惧”的“才士”。其实使青年鲁迅倾倒的,不是尼采精彩的哲理,而是尼采对现存资本主义社会的无情否定。在《文化偏至论》中鲁迅把尼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讽刺嘲笑,看作是批判现代文明虚伪与偏颇的真知灼见,并且鲁迅接受了尼采关于人类不平等的观念,把民主与个性解放对立起来,不从经济的、政治的角度去寻找国家的出路,而是寻一种精神的解放方法。这是他作为启蒙思想家的一大特点,也是一个弱点。鲁迅骆驼般的勤奋、狮子般的抗争、孩童般的创造,在中国现代情境中一如尼采在当时的德国。鲁迅与尼采思想上的联系是显而易见的,把鲁迅概括为“托尼学说,魏晋文章”,尊为“中国的尼采”固然不对,但无视这种联系或把这种联系说成是出于鲁迅的错误和弱点或不幸,认为尼采对鲁迅只有消极或反动的影响,甚至把鲁迅与尼采分明一致的地方也说成对尼采的批判,这也不符合历史事实。早在1939年,唐 就曾说过:“我想,鲁迅是由嵇康的愤世、尼采的超人,配合着进化论,进而至于阶级革命论的。”尼采哲学后来受纳粹的追捧,固然有其哲学上反动的一面被利用的因素,更多的是其哲学受到了歪曲,被人做了手脚(如其妹伊丽莎A·福斯特)。我们不必因此讳言尼采对鲁迅的影响(鲁迅自己就从不讳言尼采和进化论对他的影响),鲁迅从内容庞杂的尼采哲学中只汲取其中一小部分,同时,中国第一个从思想上真正对尼采哲学进行批判的也是鲁迅。在《拿来主义》一文中,鲁迅就否定了尼采永远赠贻的神话,对尼采的嘲讽是显而易见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4-15
  1、作用
  举尼采的例子是用来证明分论点的,即自诩富有的送去主义是没有好结果的,尼采发疯就是一个典型。
  2、作品简介
  《拿来主义》选自《且介亭杂文》,是鲁迅先生所作的一篇著名的杂文,写于1934年6月4日。鲁迅在文中批判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应该批判继承和借鉴文化遗产及外来文化。文章深入浅出、浅显易懂、耐人寻味。
  3、创作背景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把魔爪伸向华北,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出卖民族利益,讨好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肆意践踏中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中国经济资源外,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中国人民,反动政府和帝国主义互相勾结,一个“送去”,一个“送来”,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落后,各帝国主义不断输入鸦片、枪炮、香粉、电影及各种小东西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因而使清醒的青年们对于外来的东西“发生了恐怖”,产生了一种盲目排外的思想,不能正确对待外国的东西。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文学遗产”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鲁迅感到,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动政府的媚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同时革命内部在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相当混乱的观点。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写了《拿来主义》一文,揭露了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反动派的卖国罪行,阐明了无产阶级正确中外文化遗产的基本观点。
  4、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第2个回答  2010-05-20
其实尼采是为了比喻中国,因为尼采自认为是太阳,一直给予,不求回报,但是结果是悲惨的,这就像是中国,一直给予,不求回报,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越来越衰败
第3个回答  2010-05-12
尼采自诩太阳 只给予不索取 直到光热枯竭——最后他发疯了 中国自认为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只“送去”不“拿来”——最后子孙们因此失去自尊 这两个例子是类比论证 点出“送去”主义的必然结果
第4个回答  2010-05-11
因为鲁迅深受尼采哲学影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