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建文年制四制款瓷器?

如题所述

一、明代官窑底款发展演变过程
明代瓷器的生产制作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1368年——1435年)、中期(1435年——1521年)和晚期(1521年——1644年)。官窑瓷器在永乐、宣德时期达到高峰,成化时期最著名的瓷器是“天”字罐,底部会写一个青花楷体“天”字。正德时期瓷器上面的款识不仅数量多而且无固定位置,嘉靖、隆庆和万历时期瓷器书款已沿袭成制。
二、明代官窑底款的类别与特征
根据出土和传世的明代官窑瓷器来看,其底款满足如下特征:永乐款少、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官窑瓷器书写年款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但并不多见,更没有形成体系。例如,宋代建窑部分器物足底见有“进琖”、“供御”刻款。
三、后仿款的差异与鉴定
鉴定一件瓷器,着眼点和依据有以下几方面:造型、纹饰、胎、釉、彩、款识。后仿者多从此方面入手,对底款进行深度模仿。但是,后仿的毕竟不是“原生态”的,总会蕴含有模仿者所处时代和社会的痕迹。清三代时期仿宣德和成化的款,尤其以康熙中前期和雍正前期居多。第三种情况是民国之后仿明朝的款识。
四、总结
明朝每个时期官窑的款识各有其特点,后世虽多有仿款,但由于青料的使用和窑工字体风格都不相同,其形成的总体面貌也与真品相异。熟练掌握不同时期官窑年款的风格与特点有利于对瓷器进行分期断代和鉴伪识真,也有助于我们研究瓷器生产分工制度,窥探不同时期窑工的技能与水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