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将刚刚2岁的孩子关小黑屋的教育方式?

如题所述

任何一种以剥夺"安全感"为形式的教育,其实都是虐待,它带来的伤害,怎么估量都不为过。
安全感是人最底层、最基本的诉求。

0-3岁的孩子,最核心的发展目标就是建立安全感,建立对周边世界,尤其是最亲密养育者之间的信任感

相信自己是被看见、被爱的。
相信周边环境是安全的,可以存活下去,生命没有受到威胁
相信自己的各种需求可以得到满足
因为这时候的孩子还太弱小,连吃口饭走个路都有可能做不到,他的一切行动必须依赖别人才能完成,有了一个可靠的养育者,就像孩子自己身体延展出去的一部分那么可靠,他才能活下去。

对于这个阶段孩子而言,安全感不是一种简单的心理感受,而是生死存亡的大事儿。

而这时,他最亲爱的妈妈,他在世界上唯一可以依靠的那几个人之一,突然"直接强关"在"关灯"的房子里,"任由哭喊"都不开门,这差不多算得上心理创伤事件了。

️孩子哪里知道这是妈妈在教育自己,在建立规则?只有信息透明一致的教育才会有效果。

这个阶段的孩子现对信息的解读能力,还完全做不到把"被关在小黑屋"和"吃饭要守规矩"这两件看起来完全不想关的事情联系起来呀!

就算妈妈说了,关你是为了让你学会吃饭,他都未必能明白,何况,妈妈还没说。

在他的脑子里,关黑屋就是关黑屋,是可怕的,被抛弃的,是妈妈不爱自己了,是危险的。

教育年幼的孩子,要把父母的想法、期待、错误的原因、正确的做法都清晰的告诉孩子,不要让孩子自己去"悟"去"猜"

孩子根本猜不出来

孩子会因为不知道父母何时为什么就会生气而持续惴惴不安,在他的感受里,父母就变得阴晴不定不可靠了,这会严重影响亲子关系。

恐吓形式的惩罚从来都不会真正达到教育的效果,只不过暂时让孩子因为害怕而压抑需求,这些压抑迟早会以另一种形式表达出来。

关小黑屋的本质是制造恐惧,通过恐惧去镇压错误行为,这其实和打骂孩子使用暴力是一样的。

人只有在自己理解了正确的行为、认同这样的行为对自己有益的时候才会心甘情愿这样做,因为恐惧而看起来变得正确的行为,不过是压抑了负面的情绪、内心真实的渴望。

人的大脑中中有两套处理信息的系统

    原始的基于本能的系统一:当人遇到危险的时候,立刻全身紧张,警惕,血流加速,逃跑——这些应激反应都是系统一在工作理性脑的系统二:人也逐渐发展出了基于理性与思辨的系统二,可以进行运算、分析、综合、自省等更高阶的思维活动。孩子的学习成长,更多是对系统二的发展。

当人处于恐惧之下的时候,大脑会自动切换到系统一,系统二关闭,无法进行理性的思考,记不住什么知识,也听不明白家长的训诫。这就是孩子有时候会「越打越笨」的原因。

长期处于恐惧中,情绪处于应激状态,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别说思维能发展的好,心理都有可能变得不健康。而那些被镇压、被压抑的潜在需求,永远得不到正确的表达,以后也会以其他各种不健康的方式:比如吸烟、嗜酒、赌博、强迫症等等来展示。

错误的行为在寻找到原因之前,很难被真的改善

假如,不能通过「镇压」的方式去消除不好的行为,那管教又该怎么实施呢?总不能任由孩子扔东西、不吃饭呀!

没错,我们都希望给孩子建立好的生活习惯,但是我始终觉得,很多家长对孩子一些所谓的「不良行为」,或「情绪宣泄方式」的容忍度非常低。以至于孩子一哭闹,我们的第一步反应就是:他怎么又这么闹,我得赶紧制止他哭闹。

但对于年幼的孩子,哭闹、扔东西、发脾气等等,这些都是对诉求的表达,对情绪的申诉。

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是找到原因,不然我们的行为就可能南辕北辙。

    孩子为什么扔东西?是身体不舒服?还是不喜欢这个东西?甚至,仅仅是不喜欢这个颜色?孩子为什么不吃饭?是不饿?不喜欢这个食物?不喜欢桌上的盘子?桌布没有摆放整齐?勺子不是他平时喜欢的那一个?

这些在大人看来微不足道的事情,对孩子却可能是莫大的困扰。

专家所说的「静默」的教育法,不等于「关小黑屋」

的确有专家提到,孩子犯错的时候可以让他独自呆在一个屋子里静默,我认同这个教育的形式,但家长们不应该对此曲解。

对于孩子的各种教育手段,都应该理性温柔地实操。

孩子静默是为了让他情绪冷静下来,有能力平静听家长的话,平静看待自己的行为,这个过程家长应该时刻保持当他需要沟通的时候及时响应,因为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能够好好和孩子对话,敦促他说出自己的诉求,并调整行为,而不是任由孩子敲打门窗也置之不理。

最后,我们家长应该记住一句话: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应该用「冷漠」来惩罚孩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7-21
将刚刚 2 岁的孩子关小黑屋的教育方式是一种极端错误的行为,根本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会给孩子带来严重的心理创伤和负面影响。
这种行为是以剥夺孩子的安全感为形式的虐待,而安全感是人最底层、最基本的诉求。0-3 岁的孩子最核心的发展目标就是建立安全感,建立对周边世界,尤其是最亲密养育者之间的信任感,相信自己是被看见、被爱的,相信周边环境是安全的,可以存活下去,生命没有受到威胁,相信自己的各种需求可以得到满足。因为这时候的孩子还太弱小,连吃口饭走个路都有可能做不到,他的一切行动必须依赖别人才能完成,有了一个可靠的养育者,就像孩子自己身体延展出去的一部分那么可靠,他才能活下去。对于这个阶段孩子而言,安全感不是一种简单的心理感受,而是生死存亡的大事儿。
而将孩子关在小黑屋里,任由他哭喊都不开门,这种行为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恐惧和焦虑,破坏他刚刚建立起来的安全感,使他感到被抛弃、被忽视、不被爱。这种心理创伤事件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使他在未来的生活中出现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
同时,这种教育方式也达不到建立规则的目的。孩子的认知能力还很有限,无法理解父母关自己的原因,也无法将关小黑屋和吃饭要守规矩这两件看起来完全不想关的事情联系起来。因此,这种教育方式只会让孩子感到恐惧和不安,而不会帮助他建立正确的行为规则。
教育孩子需要父母有足够的耐心和智慧,要采用积极的教育方式,注重情感沟通和引导,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行为规则和价值观。父母应该以身作则,给孩子足够的自主权,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需求,时刻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提供安全感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第2个回答  2023-07-21

这种方式简单、粗暴,立竿见影,孩子立马就会投降屈服,但是对于他后续人生也会产生不小的影响。

把孩子单独关小黑屋的心理变化:

1、产生深深的恐惧感。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屋子里,与世隔绝,无法与其他任何人交流,压迫感十足,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2、不停地哭闹。2岁多的孩子不知道如何表达情绪和意见,他只有通过哭闹的方式来表达他的负面情绪,而大人却对此避而不见,再次深深地加强第一条产生的恐惧感。

3、歇斯底里后的无助。心灰意冷,感受不到任何的爱与自由,神经会变得敏感,自尊心严重受挫。

4、无奈的屈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出来,破坏了安全感、规则与平等,只有屈服才能获得所谓的自由。

这个年龄的小孩马上就要产生“你的 我的”界限,会有自己的思想和思维方式,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你如何做,他就会马上有模有样的学会(只是表面,可以理解为沐猴而冠),然而他并不知道这里面包含的深意,因为他意识里会说:我爸妈就是这样做的,我这么做肯定是没有错的。随后就会产生了各种意识的差异,朝着不一样的人格出发。

对于关小黑屋:要说“不”

那如何解决呢?

要就事论事,题主需讲明是“不吃饭” 还是“扔玩具”?

一、“不吃饭”,我的建议是:引导孩子说出原因,让其自行承担后果

这样有助于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是:比如是①“饭不好吃”,还是②“自己已经吃饱”。既然你自己已经表达出了想法,那你就要为你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①如果是真的不好吃。应该引导表达我们家庭其他成员并没有这样的想法是不是只有你自己认为是这样(或者下次父母是否也应该改进一些口感等来解决问题)

②如果是自己已经吃饱了。那就立马下桌,告诉他下一顿饭的时间,建立规则和时间意识,告诉他这段时间是没有食物可以吃的,在此期间如果饿我们大人是不会理睬的,而且要坚决执行,因为饥饿是会被身体记住的,饿一两顿孩子也不会怎么样,下一顿她就知道这顿一定要吃饱,饿了也没人来救自己,要他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二、“扔玩具”,建议是:

1、先引导其说出原因。

同上,需要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一味的发泄。

2、停止发泄情绪,帮助她控制情绪,把情绪关进笼子

我家的做法是:

⑴建立一个家庭安静角。不管是大人或者孩子,如果有控制不住情绪的时候,都可以到这里来面壁,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因为情绪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先让情绪稳定才能解决问题。

⑵帮助孩子冷静下来。对谁发泄,就让谁一起跟她,把门关上,一对一,这是对于自尊和隐私的保护,你就蹲下来,陪着她,她肯定会跟你又哭又闹,你也不用说话,用行动告诉她,你也不会因为她的哭闹就屈服,等她哭完了,拿热毛巾一擦,用行动告诉她我还是很关心你的。

3、理性分析,解决问题。

比如:①“玩具不想玩了”或者“玩具自身的问题”

讲一下这个玩具是怎么来的,父母一个月的收入几千块钱,买它需要多少多少,需要爸妈怎么怎么工作才能买到,如果坏了,让你爸或者你妈再加两个班购买,问问她的建议,她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玩具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她都傻眼了说不出一二三,那你就引导她,那我来像个办法,爱惜玩具,珍惜家里的设施的概念,这样就不用再买了,爸妈也不用再受累。

其他原因导致,比如某人某事

尽可能的中立去解决,如果都是家里人,不偏不倚。(两个孩子的问题我建议同时批评两个人)冷静地说话,不用带任何情绪,指出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巧妙诱导,给孩子更多的关注、鼓励和爱。告诉她在家里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这个时期的孩子是执拗敏感期,需要家长多多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6岁以前处理不好他的情绪发泄口和理性思维方式,以后在青春期,他自己独当一面的时候,他的反抗可能就会越强烈,造成孩子任性、叛逆、纠缠不休、固执等人格特征。所以我们要帮助引导孩子稳健度过这个时期。

第3个回答  2023-07-21
将刚刚两岁的小孩子关在黑屋的教育方式是极其不可取的,因为它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以下是对这种方式的看法:
1. 侵犯儿童权益:每个孩子都有权享受尊重、安全和健康的成长环境。将小孩子关在黑屋中剥夺了他们的自由和尊严,违反了他们的权益。
2. 忽视发展需求:两岁的孩子正处于探索和学习的关键阶段,他们需要积极的互动和刺激来促进身心发展。将他们关在黑屋中会限制他们的探索和学习机会,对其认知、情感和社交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3. 缺乏有效教育:关黑屋的方式没有提供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无法帮助他们理解和改正错误行为。相反,这种方式只会让孩子感到恐惧和孤立,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4. 可能引发长期负面影响:将孩子关在黑屋中可能导致他们产生恐惧、焦虑和抵触情绪,甚至可能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问题。这种教育方式可能破坏与孩子的信任关系,对其自尊心和自信心造成长期影响。
相反,应该采用温和、耐心和有效的教育方式来引导孩子。这包括建立积极的关系、制定明确的规则、提供结构化的活动、鼓励积极行为、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教育,以及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这样的教育方式能够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并建立健康的家庭和社会关系。
第4个回答  2023-07-06
将一个仅仅两岁的孩子关在小黑屋的教育方式是不被推荐的,因为它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和情绪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幼儿期是孩子快速发展和学习的重要阶段,他们正在建立与世界的积极关系,发展自己的认知、情感和社交能力。在这个时期,孩子最需要的是充满关爱、理解和引导的教育方式,而不是处罚和孤立。
通常,遵循以下原则可以帮助促进幼儿的积极发展:

1. 建立亲密和温暖的关系:与孩子建立亲密的联系,提供安全感和温暖的环境,这对他们的心理和情绪发展至关重要。

2. 以示范和引导为主:通过亲自示范良好行为和积极价值观,引导和鼓励孩子学习和模仿。

3. 成为他们的支持者和导师:以鼓励和赞扬为基础,支持孩子的自主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探索和学习新事物。

4. 使用积极的纪律方法:采用积极的纪律方法,例如设立明确的规则,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赞扬,帮助孩子理解行为的后果和责任。

5. 沟通和交流:与孩子进行开放、尊重和理解的沟通,倾听他们的声音和情感,并给予合适的反馈和支持。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提供积极的引导和支持,帮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社交能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