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人特别喜欢吃米饭?

如题所述

细究其原因,他们从几百年前就开始研究如何将米饭做的更好吃了。

绳文时代,人们发明了炊煮法,使用陶器将米饭煮熟,后来专门制出一种烹具叫做“古西”,将煮法升级至蒸。这算是他们最原始的米饭蒸煮方法。

到了弥生时代,人们开始改进“炊干法”,将米饭熬煮成硬粥,称为“姬饭”。因为水量不同,便区分出两种粥,水分多的叫“薄粥”,水分少的叫“厚粥”。

薄粥也就是现在我们喝到的粥,厚粥就演变成了现在的主食米饭。 人们在粥中加入杂草和杂谷,煮到软烂,也叫做泡饭或者杂炊,现在吃到的“七草粥”就来自于这时,在粥中加入芹菜、荠菜等“春之七草”。

古坟时代出现了“强饭”,经过风干就可长期储存,食用时用水冲泡即可。同一时期,甑(蒸笼)也传入了日本,人们以“赤米”糯米蒸熟为主食,蒸过的大米也叫做饭,比如小豆糯米饭。

平安时代人们又做成“水饭”,是在强饭里加热水或凉水,也叫汤饭。末期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米饭,要经过煮、蒸、烧三个环节来做,与此同时炊具的要求也变得苛刻起来,为了能够耐得住第三步中的高温考验,需要以铁锅来烧制。

镰仓时代,稻米产量大幅上涨,不再是只有贵族、僧侣和武士才能食用的主食,平民老百姓也开始餐餐吃米饭,不过经常用来烹煮的方式还是弥生时代的“姬饭”。即使出现了碾米技术,大米也大多比较粗糙,类似糙米或者糙糯米,人们称之为黑米。

安土桃山时代,白米饭成为人们的固定主食,渐渐地,白米、精白米更加受人追捧。到了江户时代,大米在人们的生活中的分量越来越重,俸禄也开始用“石高”为计量单位,比如一人一年的量级为一石,百万石的大名(幕府领取俸禄的藩主)就是拥有了赡养100万人的能力。米饭除了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就连上缴的赋税也是用米来抵充。

这一时期的人们还用混合了红豆的小豆糯米饭,来做为庆祝仪式上的饭食,而在以前小豆糯米饭是用在丧事之中的,目的是驱散恶灵。日本的传说中被蛇咬之后用红豆涂抹伤口能够解解毒,因此日本人便认为红豆有强化生命的含义在。


说到日本最经典的米饭相关的食物,就不得不说寿司了。寿司在很久以前是用来纳贡的,并且里面的米饭是不能食用的,像鲫鱼寿司、鲍鱼甜味寿司,是在其中夹了加过盐的米饭,而米饭发酵致使肉也带有酸味,这种寿司被称作熟寿司。后来在室町时代,人们把米饭在还未发酵成熟的时候就将之取出,和肉类一起食用,这样的寿司叫做“生成”,更准确一点来说叫做“生熟”,现在我们吃到的寿司就来自于生成。

有一种食物堪称米饭的“左膀右臂”——味增汤和香物。味增汤分为米味增、麦味增和豆味增。米味增是用大豆和米发酵做成,麦味增是用大豆和大麦或者青稞发酵而成,豆味增就是单纯使用大豆制成的。

香物其实就是指一些腌菜,例如北海道的松前渍是将昆布和鱿鱼用味淋和酱油腌渍的料理,因为是从松前船运送给皇城的,才命名为此;秋田县的熏雅香是用晒干的萝卜吊在天花板上,并用火坑烟熏脱水,做成米糠腌菜;除了这两种,还有溜渍、黏渍、野泽菜渍等不同的香物。

高桥拓儿说:只要有饭、味增汤与香物,就是一桌最小巧而营养丰富的日本料理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6-07
1、日本人吃硬不吃软,吃冷不吃热
在制作米饭时,大米里面的主要成分淀粉,可以分为两种,支链和直链。如果食物加热过度,如果在蒸煮大米时,放入比较多的水,很容易让里面的淀粉遇水膨胀,就会溶于水,从而变成糊状,这是更容易被人体所消化吸收。而比较硬的米饭中,淀粉老化部门明显,而且产生变得热量更低,富含直链淀粉的食物更不容易消化吸收,也就不容易发胖。

而且日本人大多会吃凉的米饭,比如做寿司时,经常都是用手的温度捂热米饭,然后在放入食材。这样比较凉的米饭,和热的米饭相比,更不容易被人体吸收,也不容易导致发胖。
2、饮食清淡
虽然我国和日本都是比较喜欢吃米饭的国家,但是两国的饮食习惯却不相同。中国人性格热情,比较喜欢丰富的菜肴,鸡鸭鱼肉,煎炒烹炸样样精通。喜欢吃的饮食味道也都是比较浓烈的。

但是日本人更喜欢吃清淡的食物,比如味增汤,或者直接生吃海鲜等。口味更加清淡,饮食也多选择鱼类,蔬菜等脂肪含量比较低的元素,更不容易导致发胖。在海产品中,不仅脂肪含量比较低,而且含有的蛋白质以及营养也是比较全面的,日本人更喜欢清淡的饮食方式,这也是日本人肥胖率低,而且长寿的一大原因。
我国和日本同属于亚洲国家,两国的地理位置也比较相近,虽然有着同样的主食喜好,但是饮食习惯不同,就影响了两国的肥胖率,长寿人数的差距。国人如果想要减少肥胖,更长寿,不妨学习日本人的饮食习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