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国特色海洋强国》:探索中国特色海洋强国之路

如题所述

见证历史一刻,近日,第三艘航空母舰命名为“福建舰”。这是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航空母舰。这对于海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正如彭德怀元帅曾说:“西方侵略者几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近代史的耻辱史就是从海洋开始的,国门也是从海洋方向被西方列强打开的。1840年至1949年的100多年间,先后遭受了上百次来自海上的侵略,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700多个。近代史可谓是一部海洋血泪史、海上屈辱史。

从明朝开始,中国逐渐远离海洋(蓝色)文明,转型为大陆(黄色)文明国家。这是一次与全球化趋势反向的转型。中国作为当今世界的海洋大国,充分吸取历史教训,增强海洋大国的意识,突破长期以来的海洋困境,成为名副其实的海洋强国,是摆在国人面前的一个历史性任务。

我国是一个陆海兼备的大国,在960万平方千米陆地面积之外,还有着300多万平方千米的广阔海域。如何将一个海洋大国建设成海洋强国,是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何谓海洋强国?海洋强国的理论根基是什么?中国的海洋观、海洋强国建设理念是什么?走向海洋、建设海洋强国有哪些实践经验,需要规避哪些问题?如何在海洋强国建设中超越文明冲突,重构黄蓝文明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今天墨杨分享的书是《建设中国特色的海洋强国》。这本书从理论、实践、机遇与建设等若干角度,全方位地探讨海洋强国建设之路,并结合一带一路、结合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的融合与发展,详细分析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海洋强国。如一张宏伟蓝图般,带着读者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生态等角度清晰、全面地看大国责任和大国使命。

这本书的主编是刘德喜,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著有《两个伟人和两个大国》《外交方略》《中华文明转型超越》等学术专著。

墨杨从书中选取两个点来分享阅读。

多种手段维护海洋安全和海洋权益。 海军和相关军中的建设尤为重要。海洋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孙中山先生曾疾呼:“海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有海无防的状况逐步得到改善。

进入21世纪,海洋已经成为各个大国势力加紧争夺的重要战略空间,中国海洋安全面临的形势也越来越复杂和严峻,全球海洋治理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加快探索和开发利用海洋空间,加紧向深海、远海和极地进军。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大量的基础设施、资源资产和人员长期至于海外,有些面临地区战乱等威胁。对我国的国家战略利益及海洋安全提出了新的需求,要求我国在远洋护航,海上人道主义救援、国际维和等方面有所作为。我国必须大力加强海上力量的建设,这不仅是遏制战争、打赢战争、保证海洋安全的客观需求,而且是有效维护国家发展利益、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的坚强后盾。

航母作为一种移动式多功能海上作战平台,活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攻防兼备,其他舰船一般无法替代。国际上,航母的拥有数量和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海上军事力量的重要标志。航母于2011年8月第一次出海试航。命名为“辽宁舰”,舷号为“16”。这是海军拥有的第一支航母,标志着海军百年航母梦终于实现,是加强海上力量建设的历史性突破。同年,第一艘航母在大连造船厂正式开工建造,2019年在海南交付海军。第一艘国产航母命名为“山东舰”,舷号为“17”。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服役使我国一跃成为具备建造航母能力的国家。经过21世纪头20年的不懈努力,海军装备基本实现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

提到“把西安搬到海边去”这个构想的实现 。

西安曾经的千年帝都,是各种文明交流碰撞的汇聚地,受海洋(蓝色)文明影响深远。2000多年前,汉武帝派遣张骞从长安出发,开辟了举世闻名的古丝绸之路,因此为标志,长安逐步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和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

如今的西安人在西安建立内陆港,把“出海口”平移到西安。西安没有海,没有江,也不会演变,2008年西安国际港务区正式成立。14年来,西安这个千年帝都都在新形势下积极拥抱海洋,并以港务区建设为契机,全面激活海洋大国的文明基因,大胆地创造和使用海洋,取得了辉煌成就去,为探索中国特色海洋之路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

《建设中国特色的海洋强国》一书分别从海洋强国建设概论、海洋强国战略实践、海洋强国与“一带一路”、黄蓝文明融合发展4个篇章,25个章节,探索中国特色海洋之路。这本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书中汇聚多位国家战略、海洋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带您全景式了解中国特色的海洋强国建设之路,体会中国如何在海洋强国建设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责任和大国担当。

墨杨世无双,赠君一枝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