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哪些?

如题所述

一年级
孩子刚入学没多久,对小学生活即有新鲜感,但又不习惯,因此一下子无法适应;
对学习有好奇感,却难以保证认真听讲,独立完成作业;
很愿意与同学进行接触、沟通交流却不懂礼貌,有一些还很自私

很信任老师,相信老师的话,尊重老师的行为表现和评价;
很多人生活无法自理,也没有相对的劳动习惯,对其家长的依赖性很强;
专注力不集中,情绪反复无常,易于疲惫;
行为表现动摇不定,不懂得调节,易于冲动和很敏感;
对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都很明显;
有做好学生的欲望,只不过不熟悉学校的生活,不了解学校常规,经常无意中犯错误。
他们渴望加入光荣的少先队组织。

他们好奇、好动、爱模仿,还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性。

二年级
二年级学生已差不多习惯了小学的学习生活。
他们了解学校的管理制度,明白许多行为标准,并且乐意努力遵循。
在上课认真听讲、完成作业、遵循公共秩序,尊敬师长、简单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等方面拥有相应的基础。

但大体上说,对标准的认知不深入,动作不到位,行为不规范。
他们习惯了过集体生活,喜欢和小伙伴一同活动;
逐步拥有自我控制的能力,好表现自我,竞争观念和上进心有一定的发展,能建立短期的奋斗目标,都想努力成为好学生,并希望参加少先队的所有活动。

好奇、好动、好模仿,思维的直观性、具体性、形象性仍然是其共同的特点。

三年级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转化的阶段,能开展相应的抽象思维,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性强,是非观念欠缺;

想象能力也由模仿性和再现性向创造性的想象转化;
集体主义情感有一定的发展,良好的道德品质还在形成,但极不牢固。情感非常容易激起和爆发,不懂得控制,不考虑行为后果。
尽管能从事需要相应意志支配的工作,但意志还很弱,自觉性、主动性、持久性都较弱,碰到困难和磨难,往发生摇摆不定。

三年级学生自我认知逐步发展,逐步掌握道德原则的评价标准,评价能力逐步发展起来,通常是提出自我的看法,但不懂得全方位地评价一个人的行为。
道德感、正义感逐步萌芽,但道德认识水平仍较低,辨别是非的能力也不强,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四年级
四年级学生正处在由儿童期向少年期转化的阶段中。
他们的独立观念逐渐加强,早已无法满足于纯粹地听老师的话,也无法满足于接受课堂教学。
他们爱着课外读物,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产生爱好。
同学之间在学习方面发生了较显著的差异,兴趣爱好也有一定的分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3-31
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儿童刚入学不久,对小学生活既有新鲜感,但又不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对学习有好奇感,却很难做到专心听讲,独立完成作业;很乐意和同学进行接触,交谈却不懂礼貌,有些还比较自私;特别信任老师,相信老师的话,尊重老师的行为和评价;很多人生活不能自理,没有相应的劳动习惯,对其父母的依赖性很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变化无常,容易疲倦;行为动摇不定,不善于控制,容易冲动和特别敏感;对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都很强烈;有当好学生的愿望,只是不熟悉学校的生活,不了解学校常规,常会无意中做错事.他们渴望参加光荣的少先队组织.他们好奇,好动,喜欢模仿,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
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二年级学生已基本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他们知道学校的规章制度,懂得一些行为常规,而且愿意努力遵守.在上课听讲,完成作业,遵守公共秩序,尊敬师长,简单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从总体上说,对常规的认识不深刻,动作不到位,行为不规范.他们习惯过集体生活,喜欢和小伙伴一起活动;开始有了自我控制的能力,好表现自己,竞争意识和上进心有所发展,能树立近期的奋斗目标,都想争取成为好学生,并希望参加少先队的一切活动.好奇,好动,好模仿,思维的直观性,具体性,形象性仍然是其共同的特点.
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性强,是非观念淡薄;想象能力也由模仿性和再现性向创造性的想象过渡;集体主义感情有所发展,良好的道德品质正在形成,但极不稳固.感情容易激起和爆发,不善于控制,不考虑行为后果,虽已能从事需要一定意志支配的工作,但意志还很薄弱,自觉性,主动性,持久性都较差,遇到困难和挫折,往往产生动摇.
三年级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发展,逐渐学会道德原则的评价标准,评价能力开始发展起来,往往是提出自己的见解,但不善于全面地评价一个人的行为表现.道德感,正义感开始萌芽,但道德认识水平仍较低,辨别是非的能力也不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第2个回答  2022-03-31
小学生的心理主要特点: (一)感知、注意、记忆的特点。 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逐步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小学生的记忆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二)想象、思维的特点。小学生的想象从形象片断、模糊向着越来越能准确、完整地反映现实的方向发展。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到中高年级,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水准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三)情感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情感也逐渐变得更加稳定,丰富、深刻了。低年级小学生虽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到了小学高年级,他们的情感更为稳定,自我尊重,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四)意志的特点。小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白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白觉的行动。(五)性格的特点。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在持续发展,自我评价的水平也持续有所增长。随着年龄和见识的增长,他们已不再完全依靠教师的评价来估计自己,而是能够把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加以对照,独立地做出评价。因而在小学阶段实行有效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是非常重要的。
第3个回答  2022-03-22

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比如,在画图时,他们渐渐能够注意到图中各部分的大小比例;他们的感知从无意性、情绪性渐渐向有意性、目的性发展。起初,他们选择观察对象常常从兴趣出发,以后则渐渐能够按照学习任务的需要去感知事物了。对于外界事物空间特性的知觉,小学低年级学生还需有具体事物的支持,比如,他们把“三角形”和“小旗子”、“长方形”和“桌面”相联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加,他们的空间知觉渐渐从直观向抽象过渡。对于时间的特性,小学生入学时能掌握他们经验范围内的时间概念,如前天、昨天、大后天等等,但对于与他们的生活关系不太密切的时间单位,如几分,几秒、几世纪等则不能理解,而且对时间长短的判断力也比较差。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时间单位的理解力和对时间长短的判断力都会不断提高,开始逐步懂得珍惜时间,学习的自觉性也日益增强。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生动、具体、新颖的事物,较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而对于比较抽象的概念、定理,他们则不感兴趣,因而不易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另外,小学生的注意范围较小,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比如,边听课边记笔记,同时注意演算速度和准确度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小学生的记忆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他们对一些有趣的事情能很好地记住,而对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有时记起来却感到困难;他们能记住一些具体的、直观的材料,而对抽象的词、公式和概念却难以记住,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维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记忆的自觉性、对词的抽象识记和意义识记的能力都会不断提高。

第4个回答  2022-03-31

小学生心理的发展有下列特点:



第一,迅速性

小学生入学后,学习和其他活动对他们提出许多新问题,这就促使他们以思维为核心的智力活动不断丰富,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这是智力发展过程的质变,变化的速度是迅速的,它使小学生的智力水平不断提高。

关键词:发展快

核心考点: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第二,协调性

小学生心理发展很迅速,但也很协调。例如,小学生品德的发展,是人的一生中发展最为协调的阶段,他们的言与行,动机与行为都是比较一致的。因为小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协调性为主要特征,所以自觉纪律的形成和发展在小学时期心理发展中占有相当显著的地位。可以说,小学阶段心理发展的和谐性,为他们品德和社会性发展提供了好时机。

关键词:言行一致、动机与行为一致

核心考点: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第三,开放性

小学生的阅历较浅,内心世界比较简单,因此,他们的心理活动显得纯真、坦率,容易将内心活动表露出来,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例如,他们的情绪和情感富有表情化,喜、怒、哀、乐能明显地表现在面部、言语和行为动作中,不善于修饰和控制,所以,小学生容易和家长、教师以及同伴沟通,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也容易融洽。因此,小学阶段是了解学生真实心理活动,从而进行有的放矢教育的好时机。

关键词:心理活动会表现出来

核心考点:了解学生真实心理活动的好时机



第四,可塑性

和初中生、高中生相比,小学生心理发展与变化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无论是智力还是个性在小学阶段都容易培养,不良习惯通过教育也容易矫正。所以,小学时期又是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与行为习惯的一个好时机。



关键词:可以被塑造

核心考点: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总结:小学生心理发展具有迅速性、协调性、开放性和可塑性的特点,因此是思维发展、品德形成、对小学生了解以及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