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让蒙古铁骑闻风丧胆的大将是谁?

如题所述

所有人都认为让蒙古铁骑闻风丧胆的明朝大将是常遇春,其实应该是徐达。

如果常遇春是猛将,善于做前锋;那么徐达就是军中主帅,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常遇春和徐达都是半路投奔的朱元璋,常遇春是土匪出身,后来在朱元璋大战陈友谅的时期投奔了他。常遇春在朱元璋手下发挥了他的才能,常遇春善于突击,最善使用骑兵。在朱元璋平定江南地区,他几乎是每战作先锋,次次都能大获全胜。

朱元璋在应天府建明称帝后,发动了对元朝的讨伐战争,徐达、常遇春等明朝初期的主要将领几乎全部出动,常遇春依然作为先锋一路打击元朝残余势力,洪武元年常遇春攻占了元大都,洪武二年,常遇春千里奔袭直捣残元的老巢,后来又攻占了元朝最后的都城元上都。元顺帝无奈继续西逃,常遇春继续率领骑兵追赶,杀得元军丢盔弃甲,伤亡和被俘虏一万多人。开平被常遇春夺得后,元朝在中原的统治标志着彻底的完结。

既然常遇春这么厉害,为何还不是令蒙古铁骑闻风丧胆的大将呢?原因很简单,常遇春这些所有的战绩都是在徐达的指挥下完成的,就连最后攻占元上都开平,也是和明朝名将李文忠一起完成的。常遇春是一个典型的战斗型将领,他不会制定具有战略意义的军事部署。这样的将领对于一个政权来说威胁并不是最大的。

徐达作为北伐元朝的统帅,他具备的整体战略思想和战争指挥艺术不是常遇春能够比拟的。最重要的是徐达大军面对的敌人才是元朝军队的主力——王保保部。王保保应该是元朝末年唯一能力挽狂澜的将领,只是他遇到了一生最大的对手徐达。在与徐达的多次交锋中,徐达对王保保几乎保持着不败的记录。有了徐达大军牵制元朝主力大军,常遇春、李文忠、傅友德等人才能从容的率领军队突袭元朝后方,取得相当辉煌的战果。

洪武四年,常遇春从开平出发,率军南归,行军至柳河川,突染重疾,暴毙而亡,时年才40岁。常遇春的最大的功绩其实在朱元璋未称帝时期,平定其他地方割据势力的时候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常遇春死后,徐达几次被朱元璋任命为主帅继续清缴元朝残余势力,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将北方肃清干净,彻底的将蒙古元朝势力扫出了中原地区,并且徐达在北方建立多个驻军重镇,以防止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地区的侵扰。

常遇春和徐达都是明朝国士无双的将领,他们都有各自独特的作战特点,但是总体来说,徐达更让敌人胆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06

隆庆四年(1570年),蒙古第一势力俺答汗与明朝谈判,最终在高拱、张居正、王崇古等推动下,明蒙达成一致,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隆庆和议”,自是边境休宁明蒙互市,史称“俺答封贡”,“边境休息,东起延永,西抵嘉峪七镇,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岁省费什七”,俺答汗被封为顺义王。

万历五年(1577年),俺答汗蠢蠢欲动,想要南侵大明,边疆烽火眼看又将燃起。这时,明朝启用了一个叫马芳的61岁老将,马字战旗在边境一竖起来,顺义王俺答汗立刻上表请罪。

这个叫马芳的将军,究竟有着什么样的魔力,能让统帅数十万蒙古铁骑的俺答汗闻风丧胆?原因很简单,马芳真把俺答汗给打服了,留下的战功让人不敢相信,所谓南有戚继光,北边就有马芳,这是一个战功不下于戚继光的明朝大将,可惜他的重大战功却被《明史》一笔带过,更可惜的是他却鲜为人知。


马芳(1517年-1581年),字德馨,别号兰溪 ,山西蔚州(今张家口蔚县)人。这是一个命运奇惨,却又迎难而上的真正人杰。

马芳出身贫寒农家,幼时遭继母虐待,8岁时不堪羞辱离家出走,随后被南侵的鞑靼骑兵掳掠,替俺答汗放养马匹,实际上就是一个奴隶。换成一般人,可能就此认命了,但马芳却苦练骑射,一直想要逃回大明。

嘉靖十六年(1537年),21岁的马芳终于找到了机会,借俺答汗(又名阿勒坦汗,见下图)在大同外围狩猎之机,趁夜盗马逃到大同。

正巧,大同总兵官周尚文正在招募士兵,马芳就投奔到了周尚文麾下。《明史》记载“周尚文镇大同,奇之,署为队长”,周尚文对马芳能力极为惊奇,立即将他提拔为队长。

由于马芳精通骑射勇猛无比,又熟悉边地和蒙古铁骑习性,每战皆能重创来敌,因屡建战功,很快升职为千总。


嘉靖年间,明朝边军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即“怂”,而且是怂到家了,几乎可以与明末相媲美!

《九阳神功》中有“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让弱者读来心神俱安,但对于明王朝来说,明朝边军的怂样,衬托出了俺答汗的强,这就不是什么好事了。所以,俺答汗胃口大开,年年侵扰好几次,缺吃的、缺穿的、缺玩的.......都来走一波,明朝边军根本望风而逃,俺答汗甚至堪称旅游式行军。

1550年的“庚戌之变”,是明朝的奇耻大辱,但马芳却大放光彩!当时,俺答汗率军犯大同,总兵官张达和副总兵林椿皆战死。宣大总兵的仇鸾惶惧无策,竟以重金贿赂俺答,使移寇他塞,勿犯大同。明朝整个边军都烂了,但唯独“愣头青”小将马芳横冲直撞连战连捷,打的俺答汗损兵折将无数。这一年,马芳先升任宣府游击将军。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身在其位必谋其政。

马芳掌兵之后,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改变明军的“怂”。他任宣府游击时,重立“军战连坐法”,规定临战畏敌不前者,后队斩前队,将领畏敌不前者,士兵斩将领,每战依旧率先冲杀敌阵,引得属下殊死效命。

但仅仅如此,还不能改变边军的问题,于是马芳又提出三条建议,和一条制敌战略!

一,1552年马芳提议,“尽遣宣府客兵,以乡人守乡土,可得虎师”,因为客兵缺乏死战之心,本地之兵的背后就是父老乡亲。

二,马芳认为“兵之优劣,重在选练之效”,在军中制定严格的赏罚管理训练条例,更经常在训练中“亲执械示范格杀”,总之狠狠的操练士兵,戚继光也极为重视练兵。

三,针对明军中克扣军饷、军粮、虐待士卒、权贵擅调士兵充奴婢等现象,马芳强力整顿,一旦发现决不轻饶,甚至对山西权贵“拔刀怒向”。经过整顿,一时间“军纪大振”,深得士兵拥护。

这三条主要是整军,但如何才能战胜蒙古铁骑呢?马芳给了八个字,即“以骑制骑、以快制快”,所谓以骑制骑,是发挥明军在火器技术上的优势,使用火枪骑兵配合骑兵、刀兵作战;所谓以快制快,既有秋冬季节使用小分队突袭蒙古牧场,摧毁他们的战争潜力,又有长途奔袭,断绝蒙古军后路,聚歼蒙古军有生力量的目的,就如霍去病当年的所为。


整顿之后的“马家军”,战斗力直线飙升,几乎到了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1555年,俺答汗故伎重演,绕过宣大防线,直扑京城外围怀柔地区,一时朝廷为之震动,明朝边军纷纷观望而不敢战,但只是参将的马芳却率领2000人与阿勒坦军血战,是役马芳军“奋勇跳荡,生猛敢战”,杀得俺答汗撤军。嘉靖皇帝朱厚熜听闻后感叹道:“勇不过马芳”,马芳一战成名,蒙古人尊他为“马太师”。

1557年,马芳升任蓟镇副总兵,对手变成了蒙古土蛮部。马芳刚一到任,土蛮即发动十万骑兵南下侵扰,来了一个下马威。在审讯蒙古俘虏时,有蒙古俘虏盯着马芳道:“马太师也!”当蒙古铁骑获悉马芳在此时,十几万土蛮骑兵立马仓皇北撤。靠名声就吓退10余万蒙古铁骑,马芳真神了。

1561年,嘉靖四十年,马芳调任宣府副总兵,这一年发生的事情改写了历史。当时,俺答汗再度南下侵扰,而身在宣府的马芳却决心“先发制人”,决定从宣府奔袭至山西,急行军五百里凌晨赶到大同城下,趁势攻击俺答汗大军。随后数日,马芳连续进攻,甚至出塞、奔袭、破敌、追杀、决死恶斗,七战七捷,赢得了一场场大胜。

以往的战争,明朝往往以防御为主,但1561年的战争却是先发制人、主动出击。最重要的是,从此之后,大明骑兵满血复活,后来甚至一直打到俺答汗的大本营兴和,横扫沿途鞑靼军。


曾经的绵羊,如今却张开了獠牙大口,俺答汗自然不爽,于是在嘉靖四十五年,再一次发动南侵。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俺答汗集结十万骑兵,发动了对明朝边境重镇万全右卫(今河北万全镇)的大规模攻击,马芳也因此迎来了他一生中最凶险一战——马莲堡会战。

一旦这个残破的马莲堡沦陷,俺答汗将无后顾之忧,肆虐京畿就将一马平川。马芳率领万骑增援,刚到半路就被10多万蒙古铁骑围困在马莲堡,马芳陷入了绝地之中。

城池攻防战中,马芳多次遇险,甚至马莲堡城墙轰然倒塌门洞打开,这个马芳却淡定自若,让蒙古铁骑惊疑不定。黎明破晓时分,马芳突然出击,战场上出现一幅奇观,即万余明朝骑兵,追着十多万鞑靼骑兵,一路大砍大杀,后者却毫无抵抗之力!这场奇迹般的大胜,就是马莲堡大捷!

然而,这一场举世罕见的绝境逆袭的大胜,却在《明史》中一笔带过。当然,虽然明史不谈,但在民间却广为传颂,比如京剧《马芳困城》,讲的就是马莲堡大捷。


从此之后,“马太师”彻底成为蒙古人口中的禁忌,属于能让小儿止啼的称号。

隆庆元年(1567年)到隆庆四年,俺答汗又多次南侵,但每一次都遭到马芳痛击。其中,隆庆元年马芳率军尾随追杀二百里,在长水海大破俺答汗主力;隆庆四年马芳长途奇袭,差点在威宁海子被抓俘虏。

隆庆四年,马芳长途奇袭四个月之后,孙子逃亡明朝,俺答汗撑不住了,于是接受了明朝的和议,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隆庆和议”,从此明蒙总体上有了60余年的和平。而这和平的到来,关键就是马芳,是他一刀一刀打出来的。所谓枪炮出现之后,蒙古人变得载歌载舞了;马芳屡次大胜之后,效果也一样。

值得一提的是,整个明朝中前期,蒙古势力一直很强,但经过明朝200余年的不懈努力,包括马芳等浴血奋战,才逐渐削弱了蒙古实力。正因如此,后来努尔哈赤、皇太极等才能轻松摆平蒙古,清朝不过站在明朝的肩膀上摘果子罢了。

第2个回答  2020-09-17
明朝最让蒙古铁骑闻风丧胆的大将是马芳,马芳是嘉靖年间的将领,他非常擅长骑射而且在战场上斩杀敌人无数,履历战功,七战七捷打倒俺答汗铁骑,被蒙古铁骑称为“马太师”。
第3个回答  2020-09-17
这名大将是与抗倭名将戚继光齐名的马芳,马芳个人骁勇善战。根据蒙古骑兵特点总结出“以骑制骑,以快制快”方针,在先进的火器配合的优势下打得蒙古铁骑闻风丧胆,还未战而先退却。
第4个回答  2020-09-17
是徐达,蒙古大军遇到他经常是一败涂地,多次歼灭大量蒙古铁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