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意为国家之事的兴亡,保护国家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而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出自: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正始》。原文: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译文:

“亡国”与“亡天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亡国”是指改朝换代,换个王帝,国号。而仁义道德得不到发扬光大,统治者虐害人民,人民之间也纷争不断,是天下将灭亡。

保国这类事只需由王帝及大臣和掌握权力的人去谋划。 但是“天下”的兴亡,则是低微的百姓也有责任。

扩展资料: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的出处,最早见于明末清初的杰出思想家顾炎武的作品《日知录》中,原文是“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意思就是天下的兴亡,作为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也是责无旁贷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保天下”,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匹夫”也推卸不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也是讲述的这层意思。顾炎武在表述这个观点的时候,大概是在17世纪的中后期,而梁启超将其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8个字。

已经到了近20世纪,虽然时代在变迁,也经历了几百年,可是中华儿女的爱国之心并没有消退,在面对国家危机。

人民处于苦难的时候,总有一批又一批的仁人志士挺身而出,引领着变革的浪潮,这也是中华民族另经磨难却始终未倒的源泉。

相关人物介绍:

顾炎武(1613.7.15—1682.2.15),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

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

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他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

顾炎武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

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诗多伤时感事之作。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亭林诗文集》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25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tiān xià xīng wáng,pǐ fū yǒu zé ]


【释义】:国家的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

【出自】: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例句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端正党风,人人有责。

2、读书人讲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孤雄于此,莫敢不从。

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然,英雄不出,孰能救民于水火,一统天下以安乐土?

5、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第2个回答  2018-10-16
天下兴亡,每个人都有责任,与每个人都有关,出自明国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正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当时和后人总结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传承下来,有人说这八个字最早是梁启超说的,成型与梁启超,那只是不愿意往前找罢了,还有更早的,这句话是华夏的精魂,总结出来的多有人在,说是梁启超说的目的有两个,一揽功,二削弱这句话带来的汉民族意识,削弱汉人民族意识,服务其政治目的,这样的例子还有民族这两个词说是梁启超发明,中华民族也是梁启超发明的最先提出来的,民族这个词提出来时梁启超还没生呢,敬那些为华夏的。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12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拼 音】:
tiān xià xīng wáng,pǐ fū yǒu zé

【解 释】:
国家的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

【出 处】:
清·顾炎武《日知录·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1-09-25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拼 音】:
tiān xià xīng wáng,pǐ fū yǒu zé
【解 释】:
国家的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
【出 处】:
清·顾炎武《日知录·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