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是怎么回事?

如题所述

急性心肌梗死(又名心肌梗塞)是指供给心脏的主要动脉血管发生堵塞,导致所供应区域的心肌缺血坏死。发生心肌梗死之后,要切记时间就是生命,尽快就医治疗。药物溶栓治疗和急诊介入手术治疗是治疗急性心梗的两大方案,前者顾名思义就是使用静脉药物让堵塞的血管开通,后者就是用手术的方法使堵塞的血管开通。
具体治疗方案要根据医生的分析结果进行选择。但无论选择哪种方案,后续均需要遵医嘱配合治疗。介入手术后,可以通过联合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预防由于支架植入后引起的急性血栓问题。目前市场上的抗血小板药物原研和仿制都有,两者在临床试验、生产工艺、辅料和杂质方面可能会存在不同。例如,区别于仿制药,原研硫酸氢氯吡格雷采用晶型II(正交晶型),比I型产品吸湿性更低、产品更稳定,与仿制药相比无需特殊储存要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7
心肌梗死是指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的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在临床上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清心肌酶升高以及心电图反映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和坏死的一系列特征性演变,并可出现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心肌梗死的原因,多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在此基础上血栓形成,造成血管管腔堵塞所致。
http://baike.baidu.com/view/99347.htm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99347.htm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5-21
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的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
1.诱发因素
大约有1/2的AMI患者能查明诱发因素和前驱症状,如剧烈运动、创伤、情绪波动、急性失血、出血性或感染性休克、主动脉瓣狭窄、发热、心动过速等。
2.先兆
半数以上患者在发病前数日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其中初发型心绞痛和恶化型心绞痛为最突出。
3.症状
1)疼痛:疼痛发生的部位和性质常类似于心绞痛,但多无明显诱因,且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大于30分钟,可达数小时或数天,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片多不能缓解。病人常烦燥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
2)全身症状:有发热、出汗、全身乏力、心动过速等;
3)各种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上腹胀痛等;
4)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也较多见;
5)低血压与休克;
6)心力衰竭。
第3个回答  2020-01-17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一种,也是一种极重症危重症。一旦出现了心前期的剧烈疼痛,持续时间大于30分钟以上,发作时有濒死感,伴有全身大汗淋漓,有可能是出现了急性的心肌梗死。需要尽快到医院就诊,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如果确诊是急性心肌梗死,需要尽快开通血管治疗。目前可使用药物溶栓治疗以及心脏介入治疗开通闭塞的血管,避免出现大面积的心肌坏死,甚至出现猝死。
第4个回答  2019-10-16
心肌梗死是部分心肌坏死的病症,多发生在中年以后。发病时常伴有类似心绞痛的前胸痛、脉搏微弱、气喘、血压降低等症状。但和心绞痛不同的是,心肌梗死引发的疼痛在服用硝酸甘油后无效,心肌梗死会产生严重后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