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中方鸿渐是如何对待爱情和生活的?

围城中方鸿渐是如何对待爱情和生活的?

对爱情的游戏的态度,最终毁了自己真正的幸福。

书中,男主方鸿渐的感情生活,占了较大的篇幅,他对爱情的游戏的态度,最终毁了自己真正的幸福,给习惯到处暧昧的男子,敲响了警钟。方鸿渐在回国的轮船上,受鲍小姐引诱并与之有染,明知对方有未婚夫,却依然与之暧昧,足以看出他游戏人生的态度。

回到上海,他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对象,在上海岳父家觉得生活太无聊,就主动地去看留洋回国的女博士苏小姐,跟她玩起了暧昧,因为苏小姐是“最理想的女朋友,有头脑,有身份,和她一起上戏院、饭馆,并不失自己的面子的女子。”

人物评价:

1、方鸿渐

方鸿渐是个被动的、无能的、意志不坚定的、经不住诱惑的人,更是一个失败的人,他的失败是因为他面对现代社会残酷的生存竞争和严重的精神危机而缺乏与之对抗所应有的理性、信仰、热情和力量,也因为他还不算是个卑鄙的人,还有点自知之明,有时候还想保持一点做人的尊严。

2、孙柔嘉

这个怯生生的小女生,这个似乎没有什么主见的小女生,这个小鸟依人地交付方鸿渐照顾的小女生,却是个最工于心计的人。这种既柔又嘉、却暗自阴柔而且柔能克刚的人,就像一个甜蜜的圈套,却掌控着自己的婚姻、生活和命运,也掌控着方鸿渐的婚姻、生活和命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25

方鸿渐在外国留学期间 受个性解放新思潮的影响,萌生对自主爱情的向往,大着胆子给父亲写信要求解除包办婚姻,最终被浇了一桶冷水,在与鲍小姐的调情,苏文纨的应酬中,渐觉到“女朋友”和“情人”的不同,当遇到“摩登社会里那桩罕物——唐晓芙时,他真正坠入了爱河,但他俩处于萌芽状态的爱情却在苏文纨的无情报复下夭折了。

高孤傲无所作为的方鸿渐终于在三闾大学中几十个知识分子的勾心斗角和相互倾轧中被排挤出来,被解除了教师职务。

他还没有在事业的挫折中清醒过来,便受到孙柔嘉的诱惑,而逃避到了“一个自己并没确认是否爱他的孙柔嘉的婚姻中”,以为这里是一个可以逃避失败和压抑,追求自由生活的幸福港湾,或许是孙柔嘉在婚前过于心计。

婚后,方鸿渐忽然发现自己娶的好像是另外一个人,新家和旧家的矛盾又激化了他们之间的冲突,再加上他们性格不同,的确很难相容,终于不离而散,他丢下昨日的失望,怀着对明天莫名的祁盼,方鸿渐终于冲出了家庭的围城。

方鸿渐悲剧分析

方鸿渐悲剧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重要的是其主观原因,也有客观生活环境对其的影响。

方鸿渐性格中的最大特点是“面对现代社会残酷的生存竞争和严重的精神危机而缺乏与之对抗所应有的理性,信仰,热情和力量,常常不由自主地流露出发自本性的怯懦,迷茫和盲动性。

早在大学读书期间,方鸿渐便萌生自主恋爱的念头,但在父亲的痛骂下,顿时“吓矮了半截”,一下子便打消了自己的念头,不再妄想,开始读叔本华,常自我安慰地对同学们说:“世间哪有恋爱,压根儿是生殖冲动。”在这里,方鸿渐的怯懦性格就暴露无遗了,在后来与女博士苏文纨的交往中,明知自己与她“好比两条平行的直线,不论彼此距离怎么近,拉得怎么长,始终合不拢成为一体。”

殊不知,面对虚伪丑恶荒唐无聊的现实世界,面对新旧文化的尖锐冲突,面对各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委曲求全、妥协退让、客观上只能助长恶势力的嚣张气焰,这就导致了构成悲剧的“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

方鸿渐有的只是欲望本身,没有的恰恰是把欲望化为实践的真正动力,他只能在顺境中驰骋自己的想象,而不能在逆境中改变自己的命运。对方鸿渐而言,他只有一条路,除了退怯、就是逃亡,在这矛盾和痛苦中徘徊、迟疑、苦闷、挣扎,从而决定了他悲剧的一生。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方鸿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26
浅谈《围城》中的婚姻与爱情

摘要:《围城》是一本大的社会百科全书,里面包含了友情、爱情、婚姻、事业、人际交往等等内容,从任何一个方面着眼都能看到《围城》中丰富多彩的世界。前人多关注方鸿渐或苏文纨,或是由此透视当时知识女性的命运或是讨论《围城》的主题。这些都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本文仅从唐晓芙和孙柔嘉以及她们同方鸿渐的关系着眼,对《围城》中的婚姻爱情做简单的剖析。
关键字:唐晓芙 孙柔嘉 方鸿渐 婚姻爱情
在《围城》中,方鸿渐曾与四位女性交往,而其中让方鸿渐真正心动的估计只有唐晓芙,但是他俩却没能有情人终成眷属。最后嫁给方鸿渐的是孙柔嘉,遗憾的是他们的婚姻只延续了短短几个月。那么,婚姻与爱情真的不能两全吗?
一、理想爱情
唐晓芙是方鸿渐超越现实生活中庸俗女人的一种遥远理想,是催发懵懂而玩世不恭的方鸿渐复苏其积极的自我精神意志的一种奇异的力量。
(杨绛在《记钱钟书与<围城)》一文中说:“唐晓芙显然是作者偏爱的人物。”)使唐晓芙成了方鸿渐及现实生活中所有的男人都愿意追求并希望能娶获的女子。可是这个几乎完美无瑕的女性,只能化为一落高尚纯洁的女神雕像来供人们睑仰与向往,仅此而已。因此,唐这一形象只是作者代表人类而对理想所作的一种想像和愿望罢了。
唐晓芙是《围城》众多女性形象中唯一没有被作者调侃、讽刺的人物。她是自然、率性、有主见的综合体,是新知识女性代表,更是男主人公心目中的理想异性。作者对唐的外貌描写极尽良言:“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窝。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粉来仿造的好脸色,新鲜得使人见了忘掉口渴而又觉得嘴馋,仿佛是好水果‘她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她头发没烫,眉毛不镊,口红也没擦,似乎安心遵守天生的限止,不要弥补造化的缺陷。总而言之,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 一个真正的女孩子。”从这段描写中可以看出唐晓芙的纯洁、天真、活泼,丝毫没有被外界空气污染过的迹象。所以,当方鸿渐在苏家第一眼看见她的时候便对她一见钟情“立刻想在她心中造个好印象”。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方鸿渐对唐晓芙展开了疯狂的追求。是在追求唐的那段时间,方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生活有了目标,青春而富有朝气,出色的口才也在那段时间发挥得琳演尽致。这一段时间是方在整部小说及其围城人生中最乐观向上、身心轻松且似乎前途也较为光明的人生阶段。在此之前他的人生是混世的,玩世不恭的,稀里糊涂的;而在此之后,他的命途是多外的,生活是无目标的,心态是消极的,对人生是持悲观态度的,整个人是颓废绝望的。因此,在方后来的人生中,他时常回首故往,缅怀往昔。因为在他的围城人生中,只有一个女性让他第一次动了心,那既是他的初恋情人,也是他一生中遇到过的最美好最完美最富青春活力的女孩子,她带给了在战时上海沦陷区里郁闷 无聊生活中的他短暂的快乐、闲适、安稳、有理想、有希望的人生。而唐晓芙之所以和方鸿渐交往,源于“方鸿渐又不是她的,要她这样看管着?表姐这样干预,自己偏要让他亲近。”对待爱情,唐晓芙能主动争取,不愿受人摆布。但是她没想到自己最终也会沦陷在与方鸿渐的爱情里。小说中唐晓芙有这样一段话:“方先生的过去太丰富了!我爱的人,我要能够占领他整个生命,他在碰见我以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待我——”从这可以看出唐晓芙对爱情的美好向往和她天真的性格。他是爱方鸿渐的,但是无奈方鸿渐距离她的理想爱情太远了。这也说明在那种社会里,她的爱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最终,方鸿渐与唐晓芙的恋爱没有经起风雨的考验。
二、现实婚姻

孙柔嘉是方鸿渐在现实中的归属,她的出现也曾为方鸿渐的混沌生活带来一缕阳光,然而最终还是掉进了黑暗深渊。
孙柔嘉的出场十分简陋,作者只轻描淡写几句而已,“孙小姐长圆脸,旧象牙色的罐颊上微有雀斑,两眼分得太开,使她常带着惊异的表情;打扮甚为素净,怕生得一句话都不敢讲,脸上滚滚不断的红晕。”孙柔嘉从一出场开始,就处于不利的位置上,她没有唐晓芙那种天然去雕饰是我容颜,不像唐晓芙那样,一上来就让方鸿渐眼睛一亮。对孙柔嘉,方鸿渐甚至“没有正眼瞧过她,她脸圆脸扁都没看清楚呢。”她要引起方鸿渐的青睐只有用心计,所以她把自己严格的伪装起来,装的像入世不深的小女孩,一切都化紧为简。而正是这一点满足了大男子主义的虚荣心,引起了方鸿渐的注意,激起他的保护欲望与同情心。为此她一出现就在方鸿渐面前摆幼稚!装好奇,故作幼稚地问方鸿渐在海上见过大鲸鱼没有。当方鸿渐胡扯一气,说他们坐的船险些嵌在鲸鱼牙缝里的时候,她又假装惊讶,惊奇的眼睛张得像大大的“0”字。
然而,孙柔嘉并不是毫无可取,她是属于“润物细无声”的女子。路途中过一险桥的当儿,方鸿渐大概有恐高症,怕得要老命,是孙柔嘉牵引他过桥,而且很照顾方鸿渐的面子,不让方鸿渐在众人面前丢丑。方鸿渐是如此感受到孙柔嘉的关怀:“鸿渐只有敬佩,想女人这怪东西,要体贴起人来,真是无微不至,汗毛孔的折叠里都给她温存到。”就是这不讨厌的“一念温柔”,在方鸿渐的内心里下了“情种”,再有赵辛楣在旁“点拨”提示”,可以说方鸿渐是渐渐地对孙柔嘉有了好感。进入三闾大学后,她没有正面的向方鸿渐表明心迹,而是精心设计“闲话风波”、“家信事件”等圈套,巧妙地利用舆论制造事实恋人或情人的假象,一步步逼方鸿渐就范。
一朝订婚,方鸿渐便“仿佛有了个女主人”,开始佩服她的驯服技巧。等到赵辛楣唤醒他朦胧的警觉时,他已经身陷围城,再不能“称心傻干”任何事情了。当然,方鸿渐与孙柔嘉在一起,也有过浪漫而热烈的日子。从三闾大学出来到桂林的时候“他们快乐得不像人在过日子,倒像日子溜过了他们两个人。”就是到了度蜜月之时的孙柔嘉,仍然仍不失其可爱之处。只是在回到上海方鸿渐的家中后,他们的婚姻开始变质。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现代知识女性,她一进方鸿渐的家便显得格格不入。在那个旧式家庭里面,她要下跪拜祖先,拜父母。因为没有下跪,引起了婆婆的不满;因为坚持要出去工作,违背了方豚翁的意愿;不十分丰厚的嫁妆也遭到了二奶奶和三奶奶的轻视。在这个家中,孙柔嘉是不受待见的。方鸿渐是她在这个家中唯一可以抓住的求命稻草。于是,她企图以控制丈夫来求得女性的生存保障,她经常去姑妈家讨论御夫之术,希望方鸿渐事事如自己所愿;希望可以将方鸿渐训得服服帖帖,安稳的留着自己身边。然而方鸿渐希望得到自由和安宁,所以,他不满李妈向柔嘉的姑妈打小报告,不满柔嘉经常回娘家,不满柔嘉姑妈的一言一行。渐渐地,他们的矛盾越来越深,吵架的次数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激烈。终于在一个寒冷的夜晚,急剧爆发,孙柔嘉苦苦经营的一切,最后被方鸿渐用“狠毒”二字生生打破。最终她也没有赢得“好女人”的声誉。
三、浪漫爱情与现实婚姻
爱情是梦幻的、甜蜜的、美好的,二婚姻是现实的、平凡的。所以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由此可见,爱情与婚姻之间到底存在着多大的差距
方鸿渐和唐晓芙之间是纯粹的爱情。在上海沦陷区的那段生活是郁闷无聊的,而唐晓芙成了他那段时期生活的理想,然而那理想眼看似乎触手可及,却一下遥不可及。“心里仿佛黑牢里禁锢者摸索一根火柴,刚划亮,火柴就熄了,眼前没看清的一片又滑回黑暗里,苦如黑夜里两条船相迎擦过,一个在这条船上,瞥见对面船舱的灯光里正是自己梦寐不忘的脸, 反见得睽隔的渺茫。”如昙花一现便仓促淡出的唐晓芙,她既是方鸿渐的梦中情人,还是高悬在方围城人生之上的理想明灯,是开放在方围城人生中的一朵蔚蓝色奇葩。没来得及叫唤,彼此早距离远了。这一刹那的接近,反见得睽隔的渺茫。”如昙花一现便仓促淡出的唐晓芙,她既是方鸿渐的梦中情人,还是高悬在方围城人生之上的理想明灯,是开放在方围城人生中的一朵蔚蓝色奇葩。
在苏文纨的挑拨离间下,唐晓芙认为方过去出色的口才是虚伪和欺拍的伎俩,还认定他过去和鲍小姐及苏小姐的关系是玩弄女性道德败坏的明证,并指贵他购买虚假的博士文凭,以及认定他“一切逢场作戏”,等等。唐不容方辩解连珠炮般地数落方后,方眼含泪水,说:“你说得对。我是个编子,我不敢再辩,以后决不来讨厌了。”分手后的当晚,“方鸿渐想着白天的事一阵阵的发烧,几乎不相信是真的,给唐小姐一条条说破了,觉得自己可鄙可残得不成为人”。这些来自心爱的人的指贵.仅管他一开始觉得冤枉委屈,但事后经他牛一样地对这些话的反当,却似乎清醒地接受了这就是自己的本质。最终,方鸿渐的美好爱情梦破碎了。
与唐晓芙分手后方鸿渐失落地来到三闾大学,开始了与孙柔嘉的情感纠葛。孙柔嘉最开始表现出来的单纯、柔弱、入世不深不能不说也在方鸿渐的心中激起了涟漪,他们之间也是似乎有爱情存在的。但是这种爱情一旦进入婚姻便变质了。他们的爱情在婚姻现实的打击面前显得弱不禁风,一击即碎。孙柔嘉在婚前与婚后的差距非常大, “鸿渐最初以为她只是个女孩子,事事要请教自己;订婚以后发现她不但很有主见,而且主见很牢固”。或许此时,方鸿渐已经感觉到了婚姻与爱情的差距,有了一种被骗的感觉。渐渐地,方孙二人间似乎已经没有了爱情,有的只是现实的生活。孙柔嘉前后的变化或许是他们婚姻失败最大的原因。不过,也许孙柔嘉一直都没有变,只是两个人的心态变了而已。试想,若是最后与方鸿渐结婚的是唐晓芙,结局会不会有所变化呢?他们之间的爱情可以打败婚姻的现实吗?这或许只有问她们自己了。
那么,婚姻真的就是无法拯救的吗?答案是否定的,婚姻需要两个的配合、包容、需要两个人共同经营。《围城》中孙柔嘉一直在苦苦经营着她的婚姻,她努力地控制一切变量,努力地控制方鸿渐,但是没想到婚姻就像手中的沙,攥得愈紧,流得愈快。其实,在这个时候我觉得孙柔嘉是可怜的,虽然她用尽心机,被方鸿渐说成狠毒,但是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她爱方鸿渐。但是方鸿渐却没能给她足够的安全感,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女人做出如此举动也是情有可原的。试想,如果方孙二人对彼此对一点了解,多为对方想想,或许悲剧就不会发生。
“从恋爱到白头偕老,好比一申葡萄,总有最好一颗,最好的只有一颗,留着做希望,多么好?”或许你得到永远都不是最好的那颗,那么何不把自己得到的那颗好好珍惜呢?所谓知足者常乐。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