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退休做教育后,声称“第十名的孩子才更优秀”是为什么?

如题所述

9月10教师节,马云卸任阿里董事长。退休之后,马云将重回老本行:曾经当过老师的他表示自己会用更多的时间去做教育。

马云一直放不下教育,他曾经说过,比起创业,自己更担心的是教育。他创办了自己的云谷学校,设立了乡村教师基金。

马云多次在演讲中谈及教育,频频爆出金句,比如:”将来孩子比房子值钱“;“婚姻的第一项任务是生孩子”……

对于很多家长都关心的孩子的成绩,马云也有一番惊人的言论:不要强求孩子考前三名,第10名左右的孩子是最好的。

我招聘的时候,不太喜欢一个班里面从小到大是前三名的学生,前三名的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失败概率实在太大,他觉得我就是最好的,我出来也得最好的,一点挫折他就掉下去了,社会上不吃这一套。而往往最好的学生是什么呢?十名左右,读书不是很用功,他搞来搞去就是十名左右。花时间跟别人玩,学到更多。”

为什么不要刻意追求第一名?

考第一不划算,花10成功力得9分收获

唯一获得数学界最高奖——“沃尔夫奖”华人数学家陈省身,曾给中国科大少年班题词:“不要考第一”。

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清时对这句话作过一番阐述:

“原生态的学生一般考试能得七八十分,要想得100分要下好几倍的努力,训练得非常熟练才能不出小错。要争100分,就需要浪费很多时间和资源,相当于土地要施10遍肥,最后学生的创造力都被磨灭了。“

他把学习比作施肥,过度施肥能在短时间提高产量,但是无法持续,过几年产量就停滞不前了,一些地因为化肥用得太多,破坏了土壤,再也不能种水稻了。

一科考了90分,说明最重要的内容已经基本掌握了,再往上提1分,往前进一名,往往要付出非常大的努力。而这些努力拼的基本是记忆能力,应试技巧,而学习真正要培养的是能力。

如果把追逐第一名的精力用在发展其他兴趣、能力上,性价比会更高。学生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没必要非得挤进前5、前三,保持十几名就好。

为什么第10名的孩子最有可能成才?

你的同学中有这样的规律吗:那些事业比较成功的很多都是当年学习一般的,而那些老师喜欢的尖子生大多事业平平。为什么呢?

教育界有一个“第十名现象”,即前三名之后,第十名前后直至20名的学生,在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出乎意料地表现出色”,并成长为“栋梁型”人才;相反,那些当年备受老师宠爱、成绩数一数二的优秀学生,长大后却淡出优秀行列,甚至在其后的升学和就业等方面屡屡受挫。

第10几名,成绩不至于太差。因为他没有把分数、名次当成唯一的追求,课外书、兴趣爱好都有涉猎,在班上人缘也不错,所以处于中上游的孩子综合能力是最强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20
这是老师可以做到的,这是教育工作者可以做到的。
第2个回答  2019-09-21
马云退休后教育可能是一半好一半坏。只有不断探索才能成功。
第3个回答  2019-09-20
我想可能一半是好的,一半是坏的,但是由于教育,由于老师,由于整个文化环境,我们把人身上好的这一面不断地唤醒,不断地扩大,而坏的东西给遏制,把善意、智慧唤醒。这是老师可以做到的,这是教育工作者可以做到的。
第4个回答  2019-09-21
我认为这样的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和别人交际,探索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样边学边玩比别人学到的更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