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希望我家宝宝从小就是个自私的人,想让他去学着换位思考,有办法

我不希望我家宝宝从小就是个自私的人,想让他去学着换位思考,有办法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2-09
什么叫任性呢?我们先举几个例子来。
——小明已上小学六年级了,爸爸妈妈带他上公园,孩子想跑着玩,爸爸妈妈不让,非要拉着孩子,孩子说什么也不听,自己跑到山坡上玩去了。家长生气的说:“这孩子真任性,再这样不听话,下次不带你来了。”
——小刚特别喜欢飞机模型,一干起来什么也不顾了。每当这时,妈妈叫他去东西他都不动。妈妈指责他,他更拧,说:“不去!不去!就是不去!”气的妈妈说道:“我那辈子倒霉生了你这么个拧种。”
——小红跟妈妈到商店去东西,看到玩具枪就不走了,非让妈妈给。妈妈说咱家有好几支了,不能再了。小红说什么也不依,坐在地上不起来,妈妈生气的打了他一巴掌,他就躺到地上打滚。最后,妈妈还是妥协了,说:“这孩子天生的这么拧,没治了。”
上面三个例子,家长都说孩子是任性。很多家长判断孩子是否任性的根据是孩子听不听家长的话来确定的,这是不准确的。孩子不听家长的话原因很多,有的是任性,有的不是任性,甚至是优点。
  前面提到的第一个例子就不能算任性,而是孩子正常的心理要求。孩子到了高年级意志增强,不希望家长在把他们栓在身边。虽然家长认为孩子自己上山危险,但孩子自己心里有把握,认为家长的操心是多余的。任性与性只有一步之差,有时很难分辨。孩子到了一定年龄,性增强了,不可能像小时候百依百顺了,他们总想脱离家长,显示一下自己的能力,有时对家长的限制表现反抗,这是正常的。家长要适应孩子的发展变化,给他们一点自己支配自己的权利,允许一定的“任性度”,这对孩子的发展是有好处的。家长一定不能把孩子这种性视为对自己的权威的蔑视,要允许孩子有见解,允许孩子提出不同意见。不要要求孩子事事都听家长的,只要孩子做得对家长就要支持,这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第二个例子也不能算任性。孩子倾心于自己的爱好,一心钻在小飞机模型的上, 反映了孩子浓深厚的兴趣,旺盛的求知欲,一心要把自己的模型做好,这是意志坚强的表现。孩子正在精心于自己创造的时候,家长要给以支持,不要破坏他的情绪分散他的精力,使其创造力得到发展。
  如果家长无视孩子的具体情况,要求孩子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绝对服从家长的支配,孩子“任性”没了,可“韧性”也没了,这样要求的结果只能扼杀孩子的个性,使孩子成为一个毫无主见,唯唯诺诺的庸人。我们应该分清“任性”与“韧性”的界限。“韧性”是坚信自己的做确无论有多大困难,也要坚持下去的一种顽强精神的表现。意志坚强,是良好的品质,家长应予以支持,而“任性”则不同,它是不分是非,固执己见,不愿受任何约束,是缺乏控制自己的能力,又不听劝告的一种表现。
  鲁迅先生说,人要有点韧性。就是说,人要有点主见,有点坚持性。这是新型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没有韧性的人,是很难成才的,古瞭中外凡是有建树的人都是有韧性的人。哥白尼坚持“日心说”就是最有名的事例。董存瑞少年时代就是一个韧性很强的孩子,他的拧脾气表现在对的追求上。对于孩子的“反抗”家长要给以,不能一概反对。有的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从2——5岁儿童中挑选出名“反抗”意识较强的儿童和几乎看不出有“反抗”性的儿童,进行追踪调查,一直追踪到青年期。结果发现,在“反抗”性较强的名儿童中,长大后有84人意志较坚强,有主见,有、判断、决定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反抗”较弱的名儿童中,只有26名意志比较坚强,其余的人遇事都不能承担任务,不能做出决定,处理问题。可见“反抗”并不一概都坏,只要引导得法,可以增强孩子的性、韧性。对于孩子正确的“反抗”我们应予、支持,以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有自尊心,有自信心,有坚强意志,有毅力有韧性的人。当孩子任性时或任性后,家长对其任性给予一定的批评或惩罚也是必要的。孩子的判断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及控制自己的能力都较弱,单凭说教有时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此时,给予严厉的批评或惩戒会使孩子感到家长的严格要求,对其任性不予理睬,持冷漠态度,对其行为给予限制等,都能起到负强化的作用。
 知识法
  孩子有时任性是因为知识少,认死理,往往把错误的行为当成正确的行为,固执己见。孩子还不易分清坚强与固执,谦让与软弱,勇敢与蛮干的界限。家长要想办法使孩子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孩子知识多了,就会改变自己过去一些错误的做法。比如,有个孩子饭前不洗手,家长怎么说也不听,后来家长就给他借了一本,上面有手上细菌数的统计,有手上细菌的放大照片,还有因不讲卫生得了病的照片。爸爸热指着一个骨瘦如柴的患者说:“这个人就是不洗手吃饭,得了勾早虫病。”家长又让孩子看蛔虫、勾虫、蛲虫等放大的照片,孩子看了很恶心。爸爸教育他说:“经常不洗手肚子里就会长这种虫子。”孩子懂得了科学道理后,再也不固执了,每次饭前都洗手。
 交往法
  现在的独生子比较多,独生子在家里受到溺爱,又缺少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容易形成孤僻、执拗的性格。形成了这种性格,在外面和小朋友相处很困难,一不顺心,回家更要耍脾气。因此,家长要为孩子创造条件,让孩子多和同龄人交往,平等相处。孩子任性的毛病不是短时间养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它是较长时期内教育不当的结果。要改变任性也非一日之功,家长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反复教育,直至孩子改掉了这个坏毛病为止。父母会祈求并期待孩子活着,也许健康地活着,也许多一点儿——健康又美丽地活着。倘若日复一日,孩子的确看来健康又美丽,父母会有进一步的渴望:最好比别的孩子聪明一点儿、努力一点儿、顺遂一点儿……设若一路这么盼下去,终究有一日,父母必然会要求孩子比旁人更有道德、有智慧、有成就,甚至有钱有势。让父母暂时不要那样贪婪,让父母在健康这个词上暂停一下。可是,无可避免,人都是贪婪的。当人人都想出人头地,只想做个普通人的人反而显得有些另类了... 1、也许你有很多梦想没有机会实现,别让孩子代替你实现。记着,那是你的梦想,不是孩子的梦想。如果你刚刚为人父母,其实还有时间实现自己的梦想,就当给孩子做一个榜样。 2、请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对于孩子而言,更要给予足够的“尊重”,换句话说,对于超过3周岁的孩子,你就不能把他当作“小孩”,而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来对待,如等呢,身高先平等吧。 3、小孩子一起玩的时候,他们之间的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他们争吵也好,打架也好,我觉得都是他们的事情,父母千万不用掺杂于孩子们之间的“冲突”。小孩嘛,打完就打完了,一点也不会记仇,不过5分钟又玩到一起去了,而大人往往就不是这样,同时,大人也不应该过于用“言语”上去“教”孩子对付这种事情,能做的,就是一种积极的引导。 4、耐心陪孩子玩游戏,即使你真的认为他的游戏内容很无聊。她喜欢和我躲猫猫,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的躲。还喜欢让我陪她打仗,也是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的打,不过我喜欢她游戏的还愿意找我玩。其实,“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所以,我们都应该做好孩子的大玩具。 5、试试和孩子一起轮流朗读一本经典的故事。等到孩子大的时候,可以试试,感觉上很有意义的事情,这种“玩乐”其实就是一种很不错的“熏陶”,孩子就是大人的缩影,你怎么做人做事,他也会如何做人做事。 6、每个月带孩子逛一次书店,每次两小时以上。 7、让孩子付出一点努力或等待才满足他的愿望,这样他才容易学会珍惜。现在的孩子缺少的不是“物质条件”,他们的优越感很足,缺少的是“挫折感”,或者说一种“艰苦”环境的锻炼,这种环境下的孩子或许不知道什么叫珍惜。 8、除了赞美,要有惩罚,不过惩罚教育不等于简单的棍棒教育。这个挺难的,个人觉得,惩罚不能多,但要“狠”,就是说一定要有效果,否则没有记性。赞美和鼓励还是比较推荐的,但不应该是无原则“说好”,而应该鼓励孩子去做到“好”。 9、当他耍赖时,绝不妥协。绝对不能妥协,但是有老人的时候,就难办多了。一般如果只有我们三口在家,比较好办,因为思想比较统一,久了,孩子也知道没有意义了,就好办了。 10、记住父母的弱点是,孩子越大,我们越是絮絮叨叨他的缺点。请一直用他刚出生时候的眼光去欣赏他。多鼓励,一定要多鼓励,类似的话一定不要说(你怎么这么笨啊;别人都会,你怎么就不会呢?),对人的打击很大,换位思考一下,别人对你说了这些话,你感觉如何? 11、别害怕电脑,沉迷于电视的人远多于电脑,请让孩子远离电视,珍爱生命。思想比较“深入”,其实很多事情都应该这么考虑,宜“疏导”而不宜“堵”。 12、最迟从小学开始,一定要分点家务给他做。小家务,2-3周岁就可以了,比如擦擦玩具什么的,孩子比较喜欢做呢,一种“被承认”的感觉,我儿子总是拿大大的拖布或者小抹布,到处擦。 13、一开始别太在乎孩子成绩,要关心他是否喜欢学校。成绩并不代表什么,一是关心他的“兴趣”,是否喜欢在这个学校学习,而对于成绩而言呢,个人感觉,更多看重的是,一是持续地进步(一次比一次好),二是努力去关注和反思“错误”的题目。 14、别上奥数,那里最擅长用培养天才的口折腾普通人。个人观点,日常的很多班,钢琴班,跳舞班,跆拳道班,等等吧,适可而止吧,快乐的童年就那么一个,而城里的孩子本来就已经早早地将“童年”扼杀了(3周岁就上幼儿园),快乐健康地成长,养成一种很好的习惯比什么都重要。 15、下棋,游泳,骑自行车,打升级,K,这些普通人都爱玩的项目可以早点教会他。 16、为他培养一种终生受用的兴趣,不论是高雅还是通俗,不论是大众还是小众。音乐,美术,文学,写作,集邮,手工,这些都很好,但请不要仅仅为了考级或升学去学。这些的确很重要,要不然和别人无法“沟通”,自己也会比较无聊,而这种无聊会伴随很长的时间,这些从小就应该培养。 17、让他坚持一样大家都能参与的体育运动,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足球,排球都好。从小锻炼身体,重要的是引导去“喜好”体育运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况且这些体育运动一直都贯穿着我们的学生时代,很受用。 18、爱他,也要一样爱他的爸爸(妈妈),永远。他会记住的也学会爱他的爱人和孩子。同样,对待老人也一样,爱他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他也会记住将来好好对待自己的父母。 补充几个:1、统一思想,尤其是家里老人带孩子的时候,大家思想不统一,孩子很难教育。
2、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多教他做事的方法,而不是主动地帮忙将事情做好,多引导,一次不行,再来一次,直到做好。
3、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对待孩子要多一些“耐心”。
4、说到做到,答应的事情就要做到,否则不要轻易答应。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