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之父和人工智能之父分别是谁

如题所述

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人工智能之父马文·明斯基。

冯·诺依曼,原籍匈牙利,布达佩斯大学数学博士。20世纪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在现代计算机、博弈论、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等领域内的科学全才之一,被后人称为“计算机之父”和“博弈论之父”。

马文·明斯基是“人工智能之父”和框架理论的创立者。和麦卡锡一起在1956年发起“达特茅斯会议”并提出人工智能概念的计算机科学家马文·明斯基被授予了1969年度图灵奖,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人工智能学者。

扩展资料:

冯·诺伊曼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在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他的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1940年以前,主要是纯粹数学的研究:在数理逻辑方面提出简单而明确的序数理论,并对集合论进行新的公理化,其中明确区别集合与类。

其后,他研究希尔伯特空间上线性自伴算子谱理论,从而为量子力学打下数学基础;1930年起,他证明平均遍历定理开拓了遍历理论的新领域。

1933年,他运用紧致群解决了希尔伯特第五问题。此外,他还在测度论、格论和连续几何学方面也有开创性的贡献;从1936~1943年,他和默里合作,创造了算子环理论,即所谓的冯·诺伊曼代数。

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图灵正是在这里开始研究机器是否可以思考这个问题的,明斯基也在这里开始研究同一问题。1951年他提出了关于思维如何萌发并形成的一些基本理论,并建造了一台学习机,名为Snare。

Snare是世界上第一个神经网络模拟器,其目的是学习如何穿过迷宫,其组成中包括40个“代理”(agent,国内资料也有把它译为“主体”、“智能体”的)和一个对成功给予奖励的系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文·明斯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约翰·冯·诺依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15
现代电子计算机之父--巴贝奇
1871年,年逾古稀的巴贝奇离开自己毕生为之努力奋斗却未竟的事业辞世,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几百张绘有几万个零件的图纸、30多种不同的计算机设计方案和一大堆工作笔记。作为计算机的发明人之-,谁也无法磨灭他的卓越贡献。
1812年,巴贝奇首先设计出了差分机,随后开始了制造工作。在1822年制成了机器的一小部分。开机计算后,其工作的准确性达到了计划的要求。后来政府明确表示不可能再给予他资助了,差分机就这样中途夭折了。今天,我们在伦敦皇家学院博物院里,还能见到巴贝奇的设计图纸和未完成的差分机。
1834年,巴贝奇在研制差分机的工作中,看到了制造一种新的、在性能上大大超过差分机的计算机的可能性。他把这个未来的机器称为分析机。巴贝奇的分析机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保存数据的齿轮式寄存器,巴贝奇把它称为“堆栈”,它与差分机中的相类似,但运算不在寄存器内进行,而是由新的机构来实现。第二部分是对数据进行各种运算的装置,巴贝奇把它命名为“工场”。
第三部分是对操作顺序进行控制,并对所要处理的数据及输出结果加以选择的装置。它相当于现代计算机的控制器。为了加快运算的速度,巴贝奇设计了先进的进位机构。他估计使用分析机完成一次50位数的加减只要1秒钟,相乘则要1分钟。计算时间约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100倍。同时,在多年的研究制造实践中,巴贝奇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计算机程序的专著。
尽管成功总是从巴贝奇的身边擦肩而过,但在计算机的发展史上,巴贝奇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的设计思想为现代电子计算机的结构设计奠定了基础。众所周知,现代电子计算机的中心结构部分恰好包括了巴贝奇提出的解析机的3个部分,可以这样说,巴贝奇的解析机是现代电子计算机的雏形。
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
1903年12月28日,在布达佩斯诞生了一位神童,这不仅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喜悦,也值得整个计算机界去纪念。正是他,开创了现代计算机理论,其体系结构沿用至今,而且他早在40年代就已预见到计算机建模和仿真技术对当代计算机将产生的意义深远的影响。他,就是约翰·冯·诺依曼(JohnvonNewmann)。
出生于犹太家庭的冯·诺依曼聪明绝顶,优秀的天资再加上良好的家庭教育,使他6岁时就已能心算8位除法,18岁时发表了论文,获得了化学工程学位。1931年时,他由于政治原因离开了欧洲来到普林斯顿大学任教,并成为该校著名的IAS研究院的最早的6位数学家之一。正是对数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使他尝试利用电子设备进行科学运算。早在E?NIAC产生之前,冯·诺依曼就对艾肯的MarkⅠ(ASCC)等电子计算设备有所研究。但他并没有局限于其中,而是有独创性的意识到计算机构建和并行等问题。1945年,他在关于EDVAC(与莫尔小组合作研制)的报告中首次把存储程序概念引入计算机领域,EDVAC也成为世界上首台能够运行、产生结果、具有存储程序的计算机
现在使用的计算机,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它是由世界著名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的。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被称为"计算机之父"。现在使用的计算机,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它是由世界著名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的。
另外,图灵提出的著名的图灵机模型为现代计算机的逻辑工作方式奠定了基础--艾伦·图灵被视为计算机之父
人工智能之父阿兰·图林
第2个回答  2017-05-12
约翰·冯·诺依曼 ( John Von Nouma,1903-1957),美藉匈牙利人,1903年12月28日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父亲是一个银行家,家境富裕,十分注意对 孩子的教育。冯·诺依曼从小聪颖过人,兴趣广泛,读书过目不忘。据说他6岁时就能用古 希腊语同父亲闲谈,一生掌握了七种语言。最擅德语,可在他用德语思考种种设想时,又能以阅读的速度译成英语。他对读过的书籍和论文。能很快一句不差地将内容复述出来,而且若干年之后,仍可如此。1911年一1921年,冯·诺依曼在布达佩斯的卢瑟伦中学读书期间,就崭露头角而深受老师的器重。在费克特老师的个别指导下并合作发表了第一篇数学论文,此时冯·诺依曼还不到18岁。1921年一1923年在苏黎世大学学习。很快又在1926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布达佩斯大学数学博士学位,此时冯·诺依曼年仅22岁。1927年一1929年冯·诺依曼相继在柏林大学和汉堡大学担任数学讲师。1930年接受了普林斯顿大学客座教授的职位,西渡美国。1931年成为该校终身教授。1933年转到该校的高级研究所,成为最初六位教授之一,并在那里工作了一生。 冯·诺依曼是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伊斯坦堡大学、马里兰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慕尼黑高等技术学院等校的荣誉博士。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秘鲁国立自然科学院和意大利国立林且学院等院的院土。 1954年他任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委员;1951年至1953年任美国数学会主席。
鉴于冯·诺依曼在发明电子计算机中所起到关键性作用,他被西方人誉为"计算机之父"。
计算机科学之父:阿兰-图灵
第3个回答  2017-06-04
艾伦·麦席森·图灵(Alan Mathison Turing,1912年6月23日-1954年6月7日),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被称为计算机之父,人工智能之父。来自百度百科,所以他既是计算机之父还是人工智能之父的点个佣人思密达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1-03
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人工智能之父艾伦•图灵。但图灵是计算机理论提出者,冯是将图灵的理论变为现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