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外贸易的特点

分析日本对外贸易的特点
是七年级下学期的一道地理题目,少一点
今天的作业,大家帮帮忙啊

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区。太平洋沿岸的东京、横滨、大阪 、名古屋等,都是优良海港,海上交通便利,利于发展对外贸易。日本进口原材料多,出口工业产品多。

扩展资料

战后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够高速发展,是其固有基础、特殊条件和机遇等多种主客观原因、国内外各方面原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日本充分利用被美国独占和美国将大量加工制造业搬进日本之机,大力吸收美国的资金,学习、借鉴美国的先进工艺、科技和管理经验,并加强仿制、模仿和创新工作,使日本成为世界上对外国技术、工艺消化、吸收力最强的国家之一。

日本从1950-1975年共引进了25000多项技术,并用不到30年时间、花了仅60亿美元左右,就把美国等西方国家用了半个多世纪、花了2000多亿美元的研究成果学到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9

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区。太平洋沿岸的东京、横滨、大阪 、名古屋等,都是优良海港,海上交通便利,利于发展对外贸易。日本进口原材料多,出口工业产品多。

拓展资料

日本经济高度发达,国民拥有很高的生活水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9,731美元,是世界第17位。若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3位(次于美国和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世界第23位。2004年末,日本在海外的纯资产达1.8万亿美元。

日本的服务业,特别是银行业、金融业、航运业、保险业以及商业服务业占GDP占最大比重,而且处于世界领导地位,首都东京不仅是全国第一大城市和经济中心,更是世界数一数二的金融、航运和服务中心。自二次大战后,日本的制造业得到迅速发展,尤其电子产业和汽车制造业。

日本三菱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通用的超级企业财阀,2007年仅在三菱旗下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就达到了11家。日本的电子产业和高科技著名制造商包括索尼、松下、佳能、夏普、东芝、日立等公司。汽车业方面,日本公司的汽车生产量超越美国和德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区。太平洋沿岸的东京、横滨、大阪 、名古屋等,都是优良海港,海上交通便利,利于发展对外贸易。
2. 据日本海关统计,2007年1-6月,日本进出口贸易额为6296.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同)增长6.6%。其中,出口3362.6亿美元,增长8.8%;进口2934.2亿美元,增长4.3%。实现贸易顺差428.3亿美元,增长54.7%。同期,日本对美国贸易顺差仍然最多,为342.9亿美元,但受日本对美国出口下降影响,日对美贸易顺差额比上年同期减少6.0%。从各季度情况看,第二季度日本出口额为1695.0亿美元,比上季度增长1.6%;进口额为1486.1亿美元,环比增长2.6%。

(一)进出口市场构成

2007年1-6月,日本主要进出口区域为亚洲、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和欧盟15国,这三大区域合计占日本进出口总额的87.8%。其中,日本对亚洲地区和欧盟的出口增长较快,出口增幅分别为11.3%和8.8%%;日本对NAFTA出口下降0.2%,出口额为797.5亿美元。其中对NAFTA出口最多的机动车辆和机电产品都有小幅滑落。1-6月,日本从这三大区域进口额分别为1797.6亿美元、418亿美元和301.9亿美元,分别增长2.4%、4.3%和5.4%。

从出口国别来看,美国仍是日本第一大出口国。由于房地产市场放缓、次级贷款问题和零售消费下滑等影响了美国经济增长和进口增加,对日本对美出口也造成一定负面影响。1-6月,日本对美国出口692.4亿美元,下降1%;美国占日本出口市场份额继续下滑至20.6%,比上年同期下降两个百分点。中国和韩国是日本第二大和第三大出口市场,1-6月,日本对两国的出口额分别为501.8亿美元和263.4亿美元,占其出口总额的14.9%和7.8%,分别增长17.2%和7.3%。在机动车辆出口大幅增长带动下,2007年上半年,日本对俄罗斯出口额达到47.9亿美元,大幅增长54.2%。因第二季度日本对荷兰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速,1-6月日本对荷兰出口89.1亿美元,增长29,2%。在日本前15大出口贸易伙伴中,除美国外,日本对中国台湾省和加拿大的出口也出现小幅下滑,分别下降2.2%和2.6%。

中国和美国是日本第一和第二大进口市场,1-6月,日本从中、美两国的进口额分别为609.7亿美元和349.5亿美元,占其进口总额的20.8%和11.9%。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继续维持日本第三大和第四大进口来源国的地位,但由于日本原油进口的数量和价格均有小幅回落,日本从上述两国的进口增长大幅下滑,其中,从沙特阿拉伯的进口额下降15.7%,而上年同期进口增幅为52.5%;从阿联酋的进口也仅增长1.0%,与上年同期43.4%的快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在日本前15大贸易伙伴中,日本从韩国、中国台湾、德国和伊朗的进口出现小幅下降。

(二)进出口产品构成

车辆及其零附件(HS87)、机械设备(HS84)和电气和电子产品(HS85)是日本主要出口产品类别,2007年1-6月这三类产品合计占日本出口总额的比重60.9%。

2007年上半年,日本出口车辆及其零附件749.5亿美元,占其出口总额的22.3%,增长11.1%。按HS4位编码排序,载人机动车辆(HS8703)是其中的第一大出口产品,出口503.8亿美元,增长12.9%。美国仍是该产品最主要出口目的地,占日本该产品出口总额的41.6%,比上年同期下降4.3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对俄罗斯市场的开拓成效显著,1-6月日本对俄罗斯载人机动车辆出口34.2亿美元,增长60.9%,俄罗斯已经跃升为日本载人机动车辆的第二大进口国家。

1-6月,日本出口机械设备672.0亿美元,占其出口总额的20.0%,增长9.1%。其中,印刷机及辅助机器(HS8443)的出口增幅非常明显,出口额为82.6亿美元,大幅增长841.5%。同期,电气和电子产品(HS85)出口额为626.5亿美元,占其出口总额的18.6%,增长4.7%。日本该类产品主要出口国家是中国和美国,其中对中国的出口一直维持较快的增长,但对美国的出口额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从具体商品来看,半导体;视频、音频设备及其零部件是日本电气和电子产品出口最多的产品类别,出口额合计占该类产品出口总额近一半的份额。在半导体产品中,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HS8542)和半导体器件(HS8541)的出口最多,上半年出口额分别为159.2亿美元和49.9亿美元,分别增长14.4%和2.1%,产品主要都销往亚洲。1-6月,视频、音频设备及其零部件出口出现较大回落,主要是对美国出口下滑所致。其中,视频、音频发送设备(HS8525)、视频、音频发送设备的零部件(HS8529)和电视接受机(HS8528)的出口额分别为52.9亿美元、43.0亿美元和14.3亿美元,分别下降9.6%、21.5%和19.8%。

矿产品(HS25-27)、机电产品(HS84-85)是日本主要的进口产品类别,2007年1-6月上述两类产品进口合计占日本进口总额的51.6%,进口额分别为887.1亿美元和626.7亿美元。化学工业及相关制品(HS28-38)和金属及制品(HS72-83)的进口也较多,1-6月进口额分别为194.7亿美元和190.7亿美元,占日本进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6.6%和6.5%。

从具体产品来看,1-6月原油(HS2709)仍是日本第一大进口产品,占日本进口总额的15.3%,但原油进口数量和进口价格均有小幅回落,导致原油进口额下降7.9%。1-6月日本原油进口来源地也发生一些变化,从俄罗斯进口原油10.4亿美元,而上年同期的进口额为零,俄罗斯成为日本原油第八大进口来源国。在机电产品中,进口额最多的是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HS8542)和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HS8471),上半年进口额分别为102.8亿美元和66.3亿美元,分别下降2.1%和30.3%。有线电话、电报设备(HS8517)的进口增长幅度最大,进口额为44.1亿美元,增长293.3%。

3.日本对外贸易结构的特殊性和贸易政策的调整

本文认为,日本政府采取的有效应对措施,是日元长期升值条件下日本对外贸易依然保持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日本政府在促进对外贸易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政策措施。

1.继续大力推行产业政策以促进出口。从二战后到70年代,日本经济处于追赶欧美发达国家阶段,与“贸易立国”战略密不可分的产业政策,是日本经济追赶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之一。在由外需主导型向内需主导型转变的过程中,日本没有放弃一贯实行的产业政策,即使在90年代经济陷入长期停滞的条件下也是如此。7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政界、科技界、财界以及经济学界就日本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前景和出路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并逐步形成了“科技立国”的新战略。一方面对钢铁、有色金属、造船、石油化学、纤维和造纸等消耗能源较多的产业进行设备更新和产品换代;另一方面将电子、能源、生命科学、新材料、宇宙和海洋开发等作为重点扶持的产业,大力推动这类产业产品的生产和出口,现在看来取得了很大成效。如今,日本在汽车发动机用精密陶瓷、火箭和飞机用碳素纤维、生产用机器人、办公自动化机器和新材料;生物工程技术产业如医药、农业、食品、能源;信息产业产品如游戏软件、半导体和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及视听产品等领域,仍然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出口额也稳步增长。比如,日本多年来一直是生产机器人的最大出口国,日本在这一行业的优势甚至于超过美国。

2.加速日元国际化,抵消日元升值的不利影响。日元国际化的进程早在60年代就开始了,其主要标志是1964年正式成为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8条款成员国”,开始承担日元自由兑换的义务。70年代以后,以美元作为国际中心货币地位的危机为主要背景,日元国际化进程得到发展。1978年放宽了对外汇的管制,1980年实行了新的外汇管理条例,1981年修订《新银行法》。1984年5月,日本公布了《关于金融自由化和日元国际化的现状与前景》,所谓金融自由化指开放日本国内金融市场和欧洲日元市场并使利率自由化,日元国际化是指在国际交易中广泛地使用日元,让日元成为完全可以自由兑换的国际储备货币。此后,为了促进日元国际化,日本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比如扩大对外提供日元贷款、在贸易中更广泛地使用日元作为结算和支付货币、吸收欧洲日元贷款和放宽发行欧洲日元债券条件等。上述措施使日元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比如从1975年到1985年,日元在世界各国官方外汇储备中所占的比重从0.5%上升到7.6%,日本出口贸易中日元结算比例在1997年达到了36%,这就意味着日本36%的出口贸易不受汇率波动的影响。1998年4月1日,日本实行了新的外汇法和外贸法,公司和个人可以自由在海外日资银行开设美元账户,存储美元,在国内可以使用美元购物。如今,日元已成为可自由兑换货币中比较重要的一种,日元汇率波动对其对外贸易的影响大大减轻。

3.大力发展互补型对外投资。日元升值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开始不断增加。1970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仅为9亿美元,1973年超过了30亿美元,此后逐年增加,1981年达到约90亿美元,1984年突破100亿美元。1985年广场协议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更是急剧增加,1986年到1988年3年时间对外投资累计1028亿美元,超过了战后1951——1985年35年累计对外投资总额的837亿美元。1989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为441亿美元,超过了美国的 368亿美元和英国的352亿美元,首次跃居世界第一位,2001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累计325亿美元(以平均汇率折算)。从投资结构看,日本对外投资主要集中于制造业,投资额最多的电气、汽车、化学、钢铁和有色金属等行业,占其对外制造业投资的64%.日本对外投资中服务业一直未占据主导地位,主要限于金融保险、商业服务和不动产。从投资地区构成看,日本对外投资主要以发达国家为主,依次为美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和法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东亚地区,包括中国、印度尼西亚、泰国、香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另外对开曼群岛和巴拿马的投资也比较高。日本对外投资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与对外贸易的互补性强。比如日本向美国和欧洲国家的投资主要是为了绕开NAF- TA和EU的贸易壁垒,对东亚国家的投资主要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换句话说,日本将其一部分出口能力转移到其他东亚国家,通过利用这些国家廉价的工业用地和劳动力而形成生产能力,再向欧美国家出口。所以,从全球的角度看,日本的出口能力大大超过国际贸易统计的数额。而且,日本对东亚国家的投资主要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使这些国家对日本资本密集性资本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日本出口增长得以保持。

4.推行战略性进口保护政策。从统计资料看,日本关税和直接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并不高于同类发达国家,但日本市场的保护程度却非常高,主要体现在间接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和产业政策、商品标准、政府采购等方面。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进口。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统计,从80年代初期到1994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之前,日本向GATT通报的,要实施的技术壁垒数量是508件,同期美国为500件,欧盟国家为226件,澳大利亚为54件。1995年到2001年,日本通报要实施的技术壁垒数量为265件,同期美国为215件,欧盟为191件,澳大利亚为106件。所以,日本是世界上采取技术贸易壁垒最多的国家,这些措施对减少进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就保护的领域看,主要集中在农产品、药品、生物技术产品、纺织品和服装、皮革等。就农业领域看,日本二战以来一直对农业采取高保护政策,为此已经与美国发生了数次贸易摩擦,和中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争端也开始出现。另外,日本还在进口通关手续、政府采购、动植物的检验和检疫及产品标准方面以及服务贸易领域为进口设置了重重障碍。由于日本的战略性进口贸易保护政策实施已久,美国与其进行了数次谈判但收效并不明显,日本在这方面的经验是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和借鉴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0-18
(一)进出口市场构成
(二)进出口产品构成
3.日本对外贸易结构的特殊性和贸易政策的调整
第4个回答  2019-09-11
对外贸易一般以海上为主,日本的优良港口众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