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薪家庭怎样理财在都市买房

如题所述

一个月收入只有4000元不到的普通工薪族,经过六年的打理,当别的同龄同
学至今还在继续过着租房子打车的生活,他却已经实现了自己的买房买车梦。昨天
家住江北区洪塘的陈先生谈起自己的理财经,颇为自豪地说,工薪族只要坚持打理
财持久战,小钱也一定能够变成大钱。
1.严格执行理财计划
陈先生2002年毕业后进入一家民营建筑公司上班,当时的平均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随着工龄的增加,现在已经有了近4000元的收入。
“我的工资不算高,在宁波这个地方花钱更是厉害,所以我上班以后便定下了
一个计划,那就是争取五年内买车买房。
”陈先生说,为了实现这个计划,他执行了
严格的生活、理财计划———
生活方面:不在外面租房子居住,与多位同事一起睡单位提供的宿舍,节约出一笔房租费、水电气费。尽量在单位食堂吃饭,平均每天的饭钱不超过15元。每个月的电话费不超过100元。
理财方面:第一年把每个月的闲钱拿到银行零存整取;第二年把存款拿去买一
年期固定收益型理财产品;从第三年开始把积蓄平分成三份,一份用于炒股,一份
用于买国债,一份用于买理财产品。
陈先生说,他一方面省吃俭用,一方面坚持长期理财,去年在江北洪塘按揭了
一套住房,今年年初买了一辆6万元的代步车,最后还剩下1万余元作为当年应急存款。
2.基金定投要讲究策略
“投资理财是有策略的,决不是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而是要通过对自己财务
情况的了解制订一套具体的投资方式。”陈先生说,由于最近股市震荡比较厉害,银
行理财产品也不景气,所以在理财时就应大幅度降低收益预期,能够赚到几个百分
点就撤退。他现在启动了大家公认为属于“傻瓜式理财”的基金定投,每个月投入500元工资,计划连续投资10年。目的是减少震荡行情可能带来的风险。
“基金定投也要讲究策略。”陈先生说,他对基金定投的操作方式进行过研究、
对比以后发现,操作基金定投一定要讲究“三项原则”———选择手续费比较低的
银行,可以适当节约理财成本;不要选择每月1至8日投钱,这样更容易从低点位
介入;连续投资一两年不划算,五到十年的收益率比较高。
3.小钱有时也要博一把
“我通过几年时间的摸索,觉得理财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陈先生说,工薪族
一定不要认为小钱没用,一定要坚持把自己的小钱变成大钱,只有坚定不移地运用
各种理财手段,无论是股票、基金,还是国债、定期存款,只要别让闲钱在活期账
户睡懒觉浪费,每年或多或少都会有收益。
陈先生认为,工薪族每个月领到工资以后,最好把未来一个月开支放在一边,然后把闲钱投到理财市场“钱生钱”。工薪族理财也不能一味地求稳,必要的时候还得博一把,否则小钱也难变成大钱。“有时候也不能光靠省钱,如果我没有在股市里赚了一笔,买房子的首付还是有问题的。”他举了一个例子:股市在2007年开始走牛的时候,他投入几万元,半年不到便赚了300%。“我发现人是有运气的,当时我刚好认识了一个精通股市的朋友,每次都说得很准,该出的时候就出,该买的时候坚决买。”
陈先生现在很受同学的羡慕,虽然工资没有一些同学高,但是经过他对自己的

规划,达到了比较舒服的生活质量,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打持久战,让他六年实
现有车有房。
3.聚沙成塔,小钱变大钱 ——了解小钱的威力
很多人都认为,投资得有一大笔钱才能开始,他们认为,投资一次性至少也得

是万儿八千的,否则就没什么意义。但是,富翁的钱也是从1元钱攒起来的,财务自由不是一天就可以实现的。
4.财务自由的准备
你现在节约下来的每1元钱,都是你将来的财务自由的每1元坚固基石。攒钱是如此,花钱也是如此,花20元钱和40元钱也许一次比起来没有什么区别,但时间长了,所产生的贫富差异却十分悬殊。
5.为你的将来打算

几年前,我的一个朋友跟我说,她不愿意投资股票,因为她不想等10年才成为富婆,她想享受眼前的生活。这种思想的不利之处在于,10年后她活着的几率很大,到那个时候,她将面临的问题就是,她是否比现在过得更好。你当前的生活条件是由你过去所做的投资而决定的,所以,不妨在此刻为你的将来做好准备。
6.买公司股票代替买产品

有些人总是在问,为什么总存不下钱,他们总是觉得钱是花出去了,但从来没见任何回报。道理很简单,建议他们能够不再买公司所销售的产品,开始买公司本身。
美国对有钱人(年收入22.5万或持有300万资产)做的一项调查表明,富人会把他们全部入的30%左右拿去投资或储蓄。这并不一定可以致富,但却是他们成为富人的原因。
7.钱多并不是关键

想成为一个百万富翁,如果你的工作只付给你每年18万的薪水,最糟糕的打算就是你需要同时找6份工作,挣了100万元的同时,你也会垮掉的。但是,仍有很多每年赚100万的人,他们只有一份薪水,但却不断地有支票入账。二者的区别是,智者并不看存折的薄厚,而是看怎么才能让里面的钱高效地运转起来。
7.100元学做有钱人!
我真的没有乱花钱,但每月的薪水几乎都是刚好用完!我也想省钱,但是每天

叫我少喝一杯拿铁,实在太委屈!连养乐多都涨价,只有我的薪水没有涨!如果你
符合其中一项,你就必须学习,这堂因应通货膨胀而生的M型社会理财新技能。
涨!涨!再涨!全台物价涨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从麦当劳、星巴克、菠萝

面包到出租车,通通在涨。
根据主计处统计,在二百七十个国人主要的花费项目中,从起床后要吃的早点,

到祭拜用的金银纸钱,总计一百九十八项产品已涨价。

通膨节节高升,你快变新穷人了吗?

3.08%!你没看错,这是最新公布的九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增率,它已经创下近两年的单月新高。然而,这会是特例吗?
这是中华经济研究院的最新预测:油价一旦全年平均价位逼近每桶七十九美元,明年预估CPI年增率将由1.98%上升至3.78%。过去六年,台湾平均CPI年增率不过○〃六七%,若三〃七八%预测成真,通膨率将创下十三年新高,通膨巨兽将登陆台湾。
超过3%的物价指数年增率,是什么意思?具体来说,这只巨兽会大口啃食你的存款。你现在拥有的一百万元现金,若什么都不做,三十年后就只剩四十多万元!这只巨兽,也会重挫你的退休计画。如果你计画三十年后要退休,现在每月三万元的生活质量,三十年后,你需要七万三千元才能达到相同水平!
焦虑无济于事,从现在起,你必须学习新的理财技能,才不会被打入M型社会

的贫穷左端,成为“白领新穷人”。
这是最新的理财技能,且学习风潮从美国一路吹到英国、澳洲与新加坡,近期

吹到台湾:财金智能(Financial Literacy)。顾名思义,就是教育民众正确的理财
观念。人类理财的知识难道还不够吗?为什么各国政府都选在此时提出财金智能?
理财跃升显学,但要先有财可理!

美国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第一副总裁史督瓦(Jamie B. Stewart),在“日益重要的财金智能教育”演讲上点出关键:
“一个人会赚钱,并不表示当薪水到他的手上时,他能有智能的使用判断。事实上,是当钱到了自己的手上,才开始财金智能第一次最基本的测试。而大多数人的测试结果是不合格。”
因为美国人过度消费、缺乏退休规画,二○○二年,美国平均每十户就有一户

破产,成为国家负担(后续甚至引发今年的次贷风暴),因此,美国国会立法成立倡
导财金智能的专责单位。同时间,英国跟有“富国俱乐部”之称的OECD(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也成立类似单位;新加坡金融监督管理局则推出Money Sense专案。二○○四年,澳洲成立金融知识基金会,开始教育民众正确的理财规画观念。开门第一课:看重一百元的威力
过去,人们一直学习著如何赚更多的钱,却忘了基本功:如何花钱。如今,这

堂课再度被重视,成为财金智能的第一堂课。就像《犹太人致富金律》(Thou Shall Prosper:Ten Commandments for Making Money)作者的妙喻:“想要增加收入,却不了解金钱的本质,好比新进演员研究克林伊斯威特,却不先学习演技一样。”
在物价高涨的M型社会,每个人都知道,“要理财,先要有财可理”,也焦虑著,
如何去找出这笔“财”。但多数人想的都是,努力争取加薪,或者投资股票赚一笔,
却很少人在乎眼前的“一百元”。
因为你怀疑:一百元有什么用?但一百元,在有钱人眼中,有著巨大威力;穷

人却反而看不起一百元。
希望对您有帮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