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我国农业科技界的一项重大发明——籼型
三系杂交水稻,掀开了人类水稻生产史上崭新的一页,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培育杂交水稻,并大面积应用于生产的国家。
袁隆平院士因在杂交水稻研究上取得的重大成就,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1982年国际水稻研究所学术会首次公认:中国科学家袁隆平为世界“
杂交水稻之父”,2000年荣获我国第一届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几十年以来,从开始的南优2号不断改良到如今的超级稻,在我国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已达2.5亿亩,面积占比达57%,而产量已占水稻总产量的65%,从这可看出杂交水稻平均每亩比其它品种增产在20%以上,为我国粮食的自给难题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从种植面积可看出杂交水稻其实已经在全国获得了大面积推广。只是各地的气候土壤条件不一样,因此对品种的选择也不一样,像北方和南方高海拔地区都是
粳稻,粳稻耐寒、耐弱光,这也导致粳稻其米质相对较好、口感佳,只是粳稻的杂交优势不明显,这些特点也导致了其种植与分布。而
籼稻的杂交优势明显,耐湿热耐高温高光照,增产的潜力也大,所以杂交水稻主要用于籼稻。如今杂交水稻能做到这个地步应该是非常成功的,能种的地方也基本上都种上了。
袁隆平院士把“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为毕生最大的追求,为推动杂交水稻的国际发展,促进我国对外交往做出了巨大贡献,1980年杂交水稻作为我国出口的第一项农业专利技术转让给美国,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90年代初
国际粮农组织把推广杂交水稻,作为解决
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的战略措施和任务。
杂交水稻目前在国际上也具有非常大的优势,海外的播种面积在2012年达到了7800万亩,在越南、泰国、美国、印尼、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大量种粮。与国外品种相比,袁隆平院士培育的杂交水稻可称得上“超级稻”。在越南中国杂交水稻亩产达到了420公斤,足足比当地品种高出了120公斤,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近1000万亩,在美国杂交水稻种植600万亩,比当地品种增产20%以上。
综上所述袁老的杂交水稻不仅在我国是获得了很大的普及,在世界其他国家也获得了很大的播种与推广。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