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夜雨涨秋池 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具体点儿

“巴山夜雨涨秋池”描绘的画面是: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一、原文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二、译文

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同你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

三、出处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扩展资料:

赏析

“君问归期未有期”,诗一开始,就摆出了不可解脱的矛盾。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两相对立。悲怆沉痛,笼罩全篇。“巴山夜雨涨秋池”,表面上看,是即景点题。但是这一景象把归期未有期的沉痛情绪,渲染得更形象、更浓郁了。独在他乡异域的巴山,是秋天,又是深夜,又是夜雨。这一情境本身就是令人伤感的。尤其是“涨秋池”三字,秋雨绵绵,把池水都涨满了。

诗人抓住了这一精细的而又富于生活实感的画面,调动读者的想象,似乎秋池里涨的不是秋水,而是诗人难以解脱的痛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9

描绘的画面是:一座山,一个池塘,一个亭子,一棵飘着落叶的梧桐树,一个窗户,窗户里面是一男一女两个影子。

这句诗出自《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是诗人给对方的复信。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思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选自《玉溪生诗》卷三,是李商隐留滞巴蜀(今四川省)时寄怀长安亲友之作。因为长安在巴蜀之北,故题作《夜雨寄北》。

在南宋洪迈编的《万首唐人绝句》里,这首诗的题目为《夜雨寄内》,意思是诗是寄给妻子的。他们认为,李商隐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赴东川节度使柳仲郢梓州幕府,而王氏是在这一年的夏秋之交病故,李商隐过了几个月才得知妻子的死讯。

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友人的。就诗的内容看,按“寄内”解,便情思委曲,悱恻缠绵;作“寄北”看,便嫌细腻恬淡,未免纤弱。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6-12
秋夜,沥沥的雨滴窗外的芭蕉叶和池塘的水面,几声蛙声和着,越发显得雨夜的空旷。窗内,昏暗的灯光下,孤独的女人细细地做着针线活,心里却是窗外池塘的水一样涟漪不断.....屋外池塘的水满上来了吗?在外的那个人现在怎么样啊......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0-06-10
一座山,一个池塘,一个亭子,一棵飘着落叶的梧桐树,一个窗户,窗户里面是一男一女两个影子。
第4个回答  2010-06-06
一幅夫妻相思温情脉脉的画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