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太平天国就石达开一个真英雄

如题所述

这么说吧:当你你要黑太平天国时,会发现石达开同学的负面记载基本米有。比如袁腾飞不喜欢太平天国,却不得不佩服石达开~

图:天平天国成立后三王在金田庆祝洪秀全生日暨恭祝万寿合影

1. 我们首先看看 天王洪秀全。

洪秀全小时候,全村就几个识字儿的,就洪秀全读书好,乡亲们以为这孩子以后肯定能当大官,但他考了三回,都落选了。
二十郎当岁的他,深受打击,把自己关屋子里,结果患了间歇性精神病。每天的表情是这样的:

正常的时候,他翻阅了参加考试时,传教士在街头发的小册子,就是那本印刷工人阿发免费赠送给世人的《劝世良言》。他觉得,里面说的那个上帝派来的布道者,就是他没跑了。

期间他参加了第四次考试,还是没考上…回家就把孔子牌位给撤了,换成了上帝的牌位。

他去见神父,但神父觉得他这个家伙可能是脑子有毛病,所理解的基督教跟真正的基督教差异太大了,于是没给他洗礼。

但洪秀全开始自己宣扬自己的观点,好友冯云山跟洪秀全老早就认识,毕竟也是学过文化的,最先入伙,扎实肯干,有了拜上帝教。

2. 拜上帝教成立之初, 传天父上主皇上帝真神真圣旨圣神上帝之风雷劝慰师圣师左辅正军师顶天扶朝纲东王 杨秀清就加入了。
杨秀清以前是卖炭的,家里穷,上不起学,并不识几个字。此人脾气很大,很奇葩。集会时候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晕倒,然后醒来,换个腔调,假装天父下凡,告谕人间。
一开始与会者不太相信,觉得他这是糊弄爹呢,但洪秀全告诉大家,老杨说的是真的。我是天帝派来的我不会骗大家,他这就是天父上身了。后来太平天国做大,杨秀清想玩儿狠的,跟洪秀全闹矛盾,一旦洪秀全反驳他,他杨秀清就立即晕倒,然后醒来,以天父的口吻,将洪秀全羞辱一番。 大概是这样的:

这属于内讧。
杨秀清一开始是九千岁,建国以后洪秀全不理朝政,让杨秀清主持,权力渐大,后来非让洪秀全亲自到东王府封他为“万岁”。这摆明了是篡权,而且篡得挺恶心的。洪秀全假装答应,内心无疑响起了“我操你大爷”的回声。
洪秀全设计将杨秀清杀死。
其余与杨秀清有瓜葛的三万多人,也全部被屠。

3. 西王萧朝贵,印称“ 传救世主天兄基督太子圣旨圣神上帝之雨电右弼又正军师顶天扶朝纲西王萧朝贵”。

这称。。。。。。。。。。。。。。。号

号称八千岁。
他在教会的性质,跟杨秀清差不多。以前也是卖炭的,至于为什么大家都是卖炭的,那是因为冯云山坚持留在广西发展组织,落脚的地方就是个制炭作坊,许多都是壮族人,有的混得比卖炭翁还惨。

萧朝贵就很惨,冯云山在这里传教,所以他加入组织比较早。在集会的时候,老萧的主要任务就是假装天兄附体。
萧朝贵比杨秀清老实多了,因此没那么多烂事儿。

4. 南王冯云山,这个说过了,拜上帝教创始人,称七千岁。
冯云山吃苦耐劳,扎实肯干,足智多谋,又很有气度。起初和洪秀全一起到广西传教,后来洪秀全离开,他继续在广西传教,在条件非常艰苦的情况下成功地扩大了组织,期间拉了杨秀清、萧朝贵和秦日纲入伙。
冯云山和萧朝贵一样,死得比较早,因此并没参与后来的那些烂事。

5. 北王韦昌辉,富二代,拜上帝教初期的主要资助者,号称六千岁。
韦昌辉这人和杨秀清一样,都是非常二逼的人。虽然属性相同,但两人却互相憎恨。韦昌辉的下属出了点事,杨秀清认为是韦昌辉监管不力,令人杖责韦昌辉,打得韦昌辉半死。
韦昌辉恨死了杨秀清,后来天京事变,韦昌辉就成了诛杀杨秀清党羽的主力。但韦昌辉心理变态,杀人太多,公报私仇,只要看不顺眼的一律屠杀,不问有罪无罪,成了个杀人魔王。
收到命令回京的石达开回来,才知道韦昌辉居然杀了三万多人,出于公义,指责他滥杀无辜。
韦昌辉表示你石达开算个屌!?
遂准备动手杀石达开,石达开连夜逃出城外,家属和部属却被韦昌辉屠杀。天京城外的部属几乎全部愿意追随石达开,石达开领军攻打韦昌辉,韦昌辉不得人心,诸王也要给韦昌辉一点颜色看看。韦昌辉狗急跳墙,居然向天王府进攻,反而被天王的军队所杀。

6. 最后看 翼王石达开。

幼年丧父,没有兄弟,八、九岁起独撑门户,务农经商之余,习武修文不辍。石达开 长得高大俊秀,十三岁已“凛然如成人,自雄其才,慷慨有经略四方”,因急公好义,常为人排难解纷,年未弱冠即被尊称为“石相公”。 十六岁“被访出山”,十九岁统帅千军,二十岁封王,从容赴死时年仅三十二岁,他生前用兵神出鬼没,死后仍令对手心有余悸,在他身后数十年中都不断有人打着他的旗号从事反清运动,辛亥革命党人曾通过诗歌,小说,绘画等各种媒介宣传他的事迹以激励民气,号召志士,鼓吹革命。 有关石达开的民间传说、歌谣遍布他生前转战过的大半个中国。
太平军在长沙城下陷入清军反包围,形势万分危急,石达开率部西渡湘江,开辟河西基地,缓解了太平军的缺粮之危,又多次击败进犯之敌,取得“水陆洲大捷”,重挫清军士气,其后, 为全军先导,经河西安全撤军,跳出反包围圈,夺岳阳,占武汉,自武昌东下金陵,二十八天挺进一千八百里,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时人号之“石敢当”。
1853年3月,太平天国定都金陵,改号天京,石达开留京辅佐东王杨秀清处理政务。定都之后, 诸王广选美女,为修王府而毁民宅,据国库财富为己有,唯石达开洁身自好,从不参与。

活脱脱一个关二爷的形象啊!

可惜洪秀全同志是个扶不上架的人:
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合朝推荐石达开主持朝政,但洪秀全却忌惮石达开的声望才能,虽迫于民意命他理朝政,却不肯授予其实权。局面稍微好转,便开始设计谋害石达开。为避免再次发生内讧,石达开被迫逃离天京,前往安庆。

石达开出走,带走的人很少,后来居然越来越多,许多人都是因为受不了洪秀全,转而投奔石达开。到最后石达开陷入绝境,以自身换取将士性命,却被清军陷害,凌迟处死。

凌迟场面
而石达开接受凌迟时,不卑不亢:
石达开自供与洪秀全等自广西金田 村起事即封伪王,及窜扰各省情形,历历如绘,皆臣所素悉,语皆符合。 且其枭桀之气,见诸眉宇,绝非寻常贼目等论,实为石达开正身无疑。——《骆秉章奏稿》
枭桀坚强之气溢于颜面,而词句不亢不卑,不作摇尾乞怜语。——《养晦堂文集》

后来的李秀成曾经说过:
国中(太平天国)元勋人物,(其实都特么一群棒槌),只有冯云山和石达开顶用。硬说佩服哪个,我没有佩服的,我只服石王。
曾国藩:
查贼渠以石为最悍,其诳煽莠民,张大声势,亦以石为最谲。

左宗棠:
(石达开)狡悍著闻,素得群贼之心,其才智诸贼之上,而观其所为,颇以结人心,求人才为急,不甚附会邪教俚说,是贼之宗主而我之所畏忌也。

为什么后人对石达开的评价远超太平天国其他诸王?
能文能武,仗义执言,不坑爹,不内斗,豪气冲天,对待下属,春风化雨,对待天国,忠肝义胆。关公刮骨疗毒,翼王从容赴死,他们的豪气,只一见、只两三言,便可知。《正气歌》上说,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这是因为,只有到了他所言的境地以后,才能看出一个人究竟是不是真豪杰。那些在屏幕后面喊打喊杀一上战场就尿裤子的人显然不是,那些喊着均贫富、反腐败,自己上台却累坏了jj的也不是。

而石达开,除了没能给后人留下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以外,符合了绝大多数人对于英雄的全部想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8-01
太平天国时期的翼王石达开,领兵出走后被困大渡河,后来为了解救全军性命,自动前往清营,后来也被清朝凌迟处死,同时凌迟处死的还有他的几个属下,行刑时他的下属不胜痛楚惨呼不止,石达开说:“何遂不能忍此须臾?当念我辈得彼,亦正如此可耳。”至死寂无声。
凌迟也称“陵迟”,俗称“千刀万剐”。就是把活人一刀一刀地割死。据说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了这种刑法,但将凌迟作为正式的刑罚、作为法外之刑,则始于五代。据陆游记载:“五季多故,以常法为不足,于是始于法外特置凌迟一条。肌肉已尽,而气息未绝,肝心联络,而视听犹存。”南宋时期凌迟被明确地列入刑法,成为同斩刑、绞刑等同级别的死刑名目,并一直为后来的王朝所沿用至清朝灭亡。
  凌迟的方法是用极其锋利的小刀切割全身的皮肉,让全身没有一点完好的皮肤。然后割掉生殖器,挖出内脏使其毙命。人死之后连骨头也要被切碎。据历史记载有些受刑者身上被割得皮肉尽无只剩白骨了,嘴和眼睛都还在动;内脏都被挖出来了,痛苦的呻吟声还没有停止。其残酷程度可想而知!
  凌迟从辽开始正式写进法律。在此之前,唐朝就屡有剐的记录,周利用害死敬晖、安禄山害死颜杲卿,都是剐,所谓剐,就是把身上的肉一小片一小片割下来。《 宋史 》刑法志上说:凌迟是“先断其肢体,乃绝其亢。”亢是指咽喉,这样看来宋朝的凌迟是一种肢解刑,而不是脔割。辽代凌迟始定为正式刑名。《 辽史?刑法志 》记载:“死刑有绞、斩、凌迟之属。” 明代法律也明确规定凌迟为死刑之一。《 大明律?刑律 》载:“谋反大逆:凡谋反,谓谋危社稷;大逆,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阙。但共谋者,不分首从,皆凌迟处死。”
  凌迟发展到明朝,终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人们发现一片片脔割皮肉,比连筋带骨割更省力,时间也更持久。凌迟一般从胸部开始,依次为上臂、大腿,再到身体各部位,有的直接用小刀脔割,有的把一张渔网紧紧蒙在犯人身上,用刀削割突出的皮肉。最精致的是用小钩子把皮肉钩起来,每次割指甲大小的一片,有些讲究的刽子手,行刑时有徒弟端着一个托盘,一把小刀和一个钩子组成一对工具,每对对应胸、腹、背、腰、臂、大腿、小腿等不同部位,比外科医生动手术还要复杂。受刑的刀数有限制,但随时代而有不同。宋朝时只有8刀至120刀,到明朝时往往超过千刀,有1000刀以至3000刀之说。倘若割多或割少了刀数,刽子手都可能会受罚。大太监刘瑾被剐,按例该剐3357刀,每十刀一歇一喝,第一天割357刀,暂时结束时给他喝点粥维持生命,总共剐了三天。后来郑曼被剐,闻宣读圣旨,应剐3600刀,可见刀数并不绝对固定,但这两例都在3000刀以上。凌迟下刀次序亦有一定的限制:先从胸部开始,把乳头割去,然后割胸肌;若是男性犯人,接着会割生殖器;然后轮到大腿,双臂,腹肌,臀部。最后割耳,鼻,眼,唇。下刀的时候助手负责报告刀数,割下来的皮肉,放在桌上排列出来等待验查;但亦有丢到地上,甚至是卖给旁观的群众。有时凌迟以后会再以利刃臬首,用巨斧锉尸。
  历史上以凌迟处死的人中,最为有名的要数明朝将领袁崇焕。袁崇焕是明末著名军事统帅。天启二年(1622年),袁崇焕被破格擢为兵部职方司主事,深为大学士、蓟辽督师孙承宗之倚重。修筑关外重镇宁远城,进兵备副使,再进右参政。在其后的宁远之战中袁崇焕拒绝执行高第撤守关内的命令,刺血为书,激励将士,誓死守卫宁远孤城。大败后金十万围攻大军,炮伤努尔哈赤,赢得明朝对后金作战的第一次胜利。朝廷擢其为右佥都御史、辽东巡抚。时魏忠贤遣其党羽刘应坤、纪用等出镇辽东,他抗疏进谏,未被采纳。其后不久,后金兵渡鸭绿江南下,他采取积极战略,遣将修缮锦州、中左、大凌三城,破后金主力,取得宁锦大捷。战后终因不附魏忠贤,被其党所劾去职。
  明熹宗驾崩之后,崇祯帝即位,袁崇焕也被重新起用。崇祯元年(1628年)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袁崇焕刚到御辽前线,即遇上了驻宁远的士兵因长期缺饷而哗变。他当即单骑入营,惩治了贪虐的将领以抚军心,又将兵变为首者枭首示众,以严明军纪。为了从根本上稳定军心,他连连上奏,要求朝廷发饷济远。崇祯帝见袁崇焕到边境未立一战功,请饷之奏却频传,心中颇为不悦。在召集众臣讨论时,崇祯帝没好气地说:“将兵者果能如家人父子,自不敢叛,不忍叛。不敢叛者畏其威,不忍叛者怀其德,如何有鼓噪之事?”站在一边的礼部右侍郎周延儒听出了崇祯帝的弦外之音,趁机挑拨,说什么军事哗变实非缺饷,而是另有隐情。崇祯帝一听,对袁崇焕的十分信任顿时减去三分,虽然勉强发去了军饷,但心中却开始怀疑袁崇焕恃边逼饷以充私囊。不久,又传来了袁崇焕擅杀皮岛守将毛文龙的消息。毛文龙原系辽东明军将领,辽东失陷后撤到濒临朝鲜的皮岛上,他在岛上择壮为兵,多次袭击清军后方,有力地牵制了清军的南下。但毛文龙恃功跋扈,根本不听袁崇焕的指挥,反而虚功冒饷,诬袁崇焕克扣了他的军饷。为了统一边防号令,袁崇焕借督饷赴皮岛之机诱捕毛文龙,先斩后奏。崇祯帝接到袁崇焕的奏疏,心中十分恼怒他竟敢不经圣裁擅杀边将。崇祯二年(1629年)十月,皇太极率大军避开袁崇焕的防地,从蒙古绕道入关(参见京畿之战)。由于蓟州一线边防松弛,使得清军轻易攻破,很快便会师于遵化,直逼京师而来。袁崇焕得知清军入关的消息,心急如焚,立即亲率精锐部队,马不停蹄,急赴京师救援。他们赶到北京城外,与围攻广渠门的清军交锋,一场恶战,清军败退。
  崇祯帝在城内得知袁崇焕援军已到,十分惊喜,连忙发饷犒师,并命各路勤王军统归袁崇焕调度。袁崇焕担心所部日夜奔驰,马卒疲怠,请求入城休整再战。但遭到了崇祯帝的坚决拒绝,只好移师城外驻防。皇太极见又遇劲敌袁崇焕,心中又恨又怕,决定利用崇祯帝多疑猜忌的性格,借崇祯帝之手除去心头大患。他首先假拟了两封所谓的“密信”,让部下有意“丢失”在明军经常出没的地方,信中以自己的口气约袁崇焕私下议和。此信一传开,京城中人心惶惶,怨谤纷起。那些往日与袁崇焕有隙的朝臣也趁势“诬其引敌协和,将为城下之盟”。崇祯帝正在半信半疑之际,两名从清营中逃回来的宦官又报告说在清军中亲耳听见将士议论,称袁崇焕已与清主和议,不久将不战而献北京。崇祯帝至此深信不疑,当即传令袁崇焕入见,趁其不备将他逮捕下狱。
  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十六日,崇祯以“谋叛欺君罪”将袁崇焕凌迟处死。押赴刑场后,刽子手尚未下手,北京围观百姓即扑前生咬其肉,直见内脏。之后亦争买其肉,以下酒泄愤。一代忠良竟然落到如此悲惨的境地,似乎也正应了那句伴君如伴虎的古训箴言。当然历史上被凌迟处死的忠臣并非只有袁崇焕一人,太平天国时期的翼王石达开,领兵出走后被困大渡河,后来为了解救全军性命,自动前往清营,后来也被清朝凌迟处死,同时凌迟处死的还有他的几个属下,行刑时他的下属不胜痛楚惨呼不止,石达开说:“何遂不能忍此须臾?当念我辈得彼,亦正如此可耳。”至死寂无声。英烈如此,真不是常人啊!
第2个回答  2016-08-01
稗史漫传曾羽化,千秋一例不平鸣”,翼王石达开是太平天囯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十六岁便“被访出山”,十九岁统帅千军万马,二十岁封王,英勇就义时年仅三十二岁,他生前用兵神出鬼没,死后仍令敌人提心吊胆,甚至他身后数十年中都不断有人打着他的旗号从事反清活动和革命运动,辛亥革命党人曾通过诗歌,小说,绘画等各种媒介宣传他的事迹以“激励民气,号召志士,鼓吹革命”。有关他的民间传说更遍布他生前转战过的大半个中国,表现出他当年深得各地民众爱戴。
太平军的高级将领们对石达开的胆略十分推崇,如李秀成谈及各王优劣才能时“皆云中中,而独服石王,言其谋略甚深”,陈玉成认为太平军将领“皆非将才,独冯云山石达开差可耳”。而清朝方面,曾国藩说“查贼渠以石为最悍,其诳煽莠民,张大声势,亦以石为最谲”,左宗棠说他“狡悍著闻,素得群贼之心,其才智诸贼之上,而观其所为,颇以结人心,求人才为急,不甚附会邪教俚说,是贼之宗主而我之所畏忌也”,骆秉章说他“能以狡黠收拾人心,又能以凶威钤制其众”,是“首恶中最狡悍善战”。不只如此,他还赢得了众多与他敌对立场的人的敬重,如地主文人周洵在《蜀海丛谈》中称其为“奇男子”,清朝一位贡生在湘军军宴上公开说他有“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在大渡河畔与他为敌的许亮儒对他的英雄气概与仁义之风钦佩不已。直到他死去近40年后,由清朝地主文人所撰的著作《江表忠略》之中还有这样的记叙:“至今江淮间犹称……石达开威仪器量为不可及。”
在有关石达开的各种评价中,最著名的当属美国传教士麦高文通讯中的一段话了:“这位青年领袖,作为目前太平军的中坚人物,各种报道都把他描述成为英雄侠义的----勇敢无畏,正直耿介,无可非议,可以说是太平军中的培雅得(法国著名将领和民族英雄)。他性情温厚,赢得万众的爱戴,即使那位颇不友好的[金陵庶谈]作者也承认这一点。该作者为了抵消上述赞扬造成的美好印象,故意贬低他的胆略。正如其他清朝官方人士以及向我们口述历险经过的外国水手声称的,翼王在太平军中的威望,驳斥了这种蓄意贬低的说法,不容置疑,他那意味深长的“ 电师”的头衔,正表示他在军事上的雄才大略和他的性格。他是一个有教养的人,一个敢做敢为的人”。
请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4-01
还有李秀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