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散文,写散文有没有题记?

如题所述

写散文可以有题记。散文是一种作者写自己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的灵活精干的文学体裁。而“散文”一词大概出现在北宋太平兴国(976年十二月—984年十一月)时期。
辞海》认为:中国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和骈文,把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概称‘散文’。后又泛指诗歌以外的所有文学体裁。随着时间发展,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散文主要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既体裁和风格。
先说体裁。现在的散文体裁已经分有好几种。有随笔小札、心情文字、旅行游记、叙事抒情等等。随着笔者的感触不同,每篇散文的定义上就有所区别。
寥寥几语,尽述心事,这样的散文很精悍,与现代诗歌相得益彰;洋洋洒洒,阐述心情,这样的散文很凝铸,作者一定必有深意,要结合题目去理解,才能领悟。
再说风格。有清新的、凝重的、喜悦的、悲伤的、积极的、落寞的,数不胜数。但有一个宗旨,既文笔一定要优美,文章一定要流畅。‘形散而神不散’。最后结尾处,一定要有点睛之笔,突出主题,反应出这篇文章的思想。
其实,人生如酒自斟酌,文章似茶随调和。一篇好散文的成功之处,只要能引起读者共鸣的,都是好文章。散文虽有它自己独特的一些规定和范畴,但只要是发自内心的文字,谁不为之感动呢?古诗中的拗句也是如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05
你好!

什么是散文呢?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散文,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不过,古代没有“散文”这一个名称;“散文”这个名称是“五四”时期才有的。在现代,广义的散文包括了除去诗歌、小说、戏剧、影视文学之外的一切叙事性、议论性、抒情性的文体,如秦牧在《海阔天空的散文领域》中说,“不属于其他文学体裁,而又具有文学味道的一切篇幅短小的文章,都属于散文的范围”。这样,就有了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等的分类。狭义的散文则专指抒情散文。这是因为随着文体的发展,叙事散文中的通讯特写、传记文学、报告文学等,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文体,各成一类;议论散文则有了专门的名称——杂文,也从散文中分了出来,剩下的只有抒情散文,这就是狭义的散文。

可有可无
第2个回答  2013-08-05
散问就是
散着的文章..
恩恩 没错
第3个回答  2013-08-05
散文,是文学里的一株奇葩。中国的文学里很早就有了散文的踪迹,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等。但最成功的,莫过于那部《徐霞客游记》。此文虽同属于游记的范畴,但在内容和思想性方面,已经脱离了那种单纯的借景抒情式的文章,开创 了散文新的体裁。
到了近代,中国更是涌现出一大批散文家。如朱自清、扬朔、艾青等,他们的作品,有的清新娟秀,有的深厚凝重。但同样之处都是记录、赞叹了新中国的建立,成长,发展。这对于后来的散文,在风格上影响甚深。
综上所述,散文主要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既体裁和风格。
先说体裁。现在的散文体裁已经分有好几种。有随笔小札、心情文字、旅行游记、叙事抒情等等。随着笔者的感触不同,每篇散文的定义上就有所区别。
寥寥几语,尽述心事,这样的散文很精悍,与现代诗歌相得益彰;洋洋洒洒,阐述心情,这样的散文很凝铸,作者一定必有深意,要结合题目去理解,才能领悟。
再说风格。有清新的、凝重的、喜悦的、悲伤的、积极的、落寞的,数不胜数。但有一个宗旨,既文笔一定要优美,文章一定要流畅。‘形散而神不散’。最后结尾处,一定要有点睛之笔,突出主题,反应出这篇文章的思想。
其实,人生如酒自斟酌,文章似茶随调和。一篇好散文的成功之处,只要能引起读者共鸣的,都是好文章。散文虽有它自己独特的一些规定和范畴,但只要是发自内心的文字,谁不为之感动呢?古诗中的拗句也是如此。
第4个回答  2013-08-05
题记是写在文章题目和正文之间的文字。在正文前或引用蕴含哲理的名言,或自撰几句优美悦目的话语,来展示立体内容、提示作品内涵、阐述写作缘由,让读者从中透视到文章的亮点,触摸到情感的脉动,从而激发起阅读的兴趣。
举例说明:
作文《学会坚强》中写了这样的题记:“女孩,你仿佛是天生的弱者,眼泪是你的孪生姐妹;愁容是你的忠实伴侣,大呼小叫是你形影不离的朋友。女孩,其实你要明白:你的名字不叫弱者。”不读正文,题记中的排比句就已经充分地展示了考生的语言功底,新颖的形式也已充分凸现出考生在构思立意上的与众不同,由此可以想到,正文的内容与语言想必也和题记一样有特色,这就给读者产生了良好的印象。
运用题记应注意要简洁、恰当、深刻、精美。所谓简洁即指题记的篇幅不宜过长,它只是个引子,过长,就会有喧宾夺主之嫌。恰当是指题记和文章的内容相吻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为了文章形式上的创新而生硬地加上一段题记,那样反而有损文章结构的整体布局。所谓深刻是指题记所表达的意思应有哲理,有深度不肤浅。精美是要求题记的语言流畅生动,给人以美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