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道书7章的逐节解释

如题所述

传道书第7章逐节注解、祷读

标准

【传七1】「名誉强如美好的膏油;人死的日子胜过人生的日子。」

「名 שֵׁם/shem」与「膏油 שֶׁמֶן/shemen」原文谐音。美好的声望胜过珍贵的香膏,因为前者的影响深远,后者仅能维持暂时的芬芳。「人死的日子」指一个人的名誉如何,流芳百世或遗臭万年,就在他死的时候盖棺定论。

【传七2】「往遭丧的家去,强如往宴乐的家去;因为死是众人的结局,活人也必将这事放在心上。」

死亡能促使人思考生命。

【传七3】「忧愁强如喜笑;因为面带愁容,终必使心喜乐。」

在丧礼之上的忧愁,软化人心,让人正视人生的问题,从而寻找人生问题的答案,为余生带来契机。

【传七4】「智慧人的心在遭丧之家;愚昧人的心在快乐之家。」

智慧人的心思放在人生的结局和未来的事情上,从中领悟人生的道理和属灵教训。愚昧人的心思却放在享受宴乐和眼前的事情上,追求声色之乐,对来世漠不关心。

【传七5】「听智慧人的责备,强如听愚昧人的歌唱。」

「智慧人的责备」指奔丧者之间经由彼此的交谈和见证,领悟到人生的大道理。「愚昧人的歌唱」指在宴乐场合上,欣赏靡靡之音或称赞恭维之话。

【传七6】「愚昧人的笑声,好像锅下烧荆棘的爆声;这也是虚空。」

「愚昧人的笑声,好像锅下烧荆棘的爆声」这是一句谚语,「锅」和「荆棘」原文谐音,荆棘燃烧时容易发出爆声、冒出火花,看起来很热闹,但不耐烧,转瞬即逝。愚昧人生命肤浅空洞,他们象烧荆棘一样一时很吸引人,却没有长久实际的价值。

【传七7】「勒索使智慧人变为愚妄;贿赂能败坏人的慧心。」

无论是野蛮的强夺还是文明的巧取,不义之财都能让人失去理智。

【传七8】「事情的终局强如事情的起头;存心忍耐的,胜过居心骄傲的。」

好的开始不等于成功的结局。一帆风顺的人常常存心骄傲走向灭亡,而在主里存心忍耐的人终致获得天上的奖赏。今天许多家长都盼望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结果都输在终点,最终都走向人以为正的死亡之路。

【传七9】「你不要心里急躁恼怒,因为恼怒存在愚昧人的怀中。」

聪明人处事成功的秘诀,就是心平气和,克己节制,而忍耐、节制乃是圣灵所结的果子(加五22~23)。

【传七10】「不要说:先前的日子强过如今的日子,是什么缘故呢?你这样问,不是出于智慧。」

缅怀过去,怨尤今日,不是基督徒该有的态度;我们应该把握现在,「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腓三13~14)。

【传七11】「智慧和产业并好,而且见天日的人得智慧更为有益。」

智慧是内在的财产,产业是外在的财产,两者兼具,当然好上加好。但「得智慧更为有益」。感谢神,他使基督成为我们的智慧(林前一30),并要从主那里得着基业为赏赐(西三24)。「见天日的人」指活着的人。

【传七12】「因为智慧护庇人,好像银钱护庇人一样。惟独智慧能保全智慧人的生命。这就是知识的益处。」

财富不能购买永远的拯救,带给心灵真正的平安。只有真智慧才能使人与神建立正确的关系,得着永生

【传七13】「你要察看神的作为;因神使为曲的,谁能变为直呢?」

「因神使为曲的,谁能变为直呢」指凡是神所定规的事,人不能加以改变。

【传七14】「遇亨通的日子你当喜乐;遭患难的日子你当思想;因为神使这两样并列,为的是叫人查不出身后有什么事。」

「亨通」与「喜乐」原文是同一字根。当生活环境顺畅的时候,应当喜乐而献上感谢。「患难」和「思想」原文谐音。当生活环境遇到艰难困苦时,应当思想并仰望神。神使「两样并列」、交替发生,让我们时而遇见顺境、时而碰到逆境,为的是叫我们不至于太过自信,惟有全心信靠神。「成功神学」认为敬虔的基督徒必蒙神祝福,一生繁荣兴盛,而患难与挫折必是自己召来的,这是不符合圣经的。

【传七15】「有义人行义,反致灭亡;有恶人行恶,倒享长寿。这都是我在虚度之日中所见过的。」

【传七16】「不要行义过分,也不要过于自逞智慧,何必自取败亡呢?」

「行义过分」行义是好的,但自以为义,按自己的标准而不是按神的标准行义是不好的。「过于自逞智慧」追求智慧是对的,但自作聪明、过度张扬,就成了骄傲。陷在这两种「过分」中还不自知,结果就是自取败亡。

【传七17】「不要行恶过分,也不要为人愚昧,何必不到期而死呢?」

「行恶过分」指故意犯罪,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为人愚昧」指自欺欺人地以为神不会介意自己犯罪。「何必不到期而死呢」指行恶过分和为人愚昧,会招致神死亡的审判。

【传七18】「你持守这个为美,那个也不要松手;因为敬畏神的人,必从这两样出来。」

「这个」指不要自以为义、自作聪明(16节),「那个」指不要行恶过分、目中无神(17节)。这两样能造就敬畏神的人。

【传七19】「智慧使有智慧的人比城中十个官长更有能力。」

「十」象征今世属地的完全。智慧的影响,远胜过地上的权力。

【传七20】「时常行善而不犯罪的义人,世上实在没有。」

时常行善而不犯罪乃是义人,「世上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罗三10)。

【传七21】「人所说的一切话,你不要放在心上,恐怕听见你的仆人咒诅你。」

人若总是把别人说的坏话、对自己的评论放在心上,连「仆人」都会看出这人不成熟,以致轻看他。「咒诅」藐视,小看。

【传七22】「因为你心里知道,自己也曾屡次咒诅别人。」

「心里知道」指应当扪心自问。「自己也曾屡次咒诅别人」指自己也曾常常批评、论断别人,说别人的坏话。「你们不要论断人,就不被论断;你们不要定人的罪,就不被定罪;你们要饶恕人,就必蒙饶恕」(路六37)。

【传七23】「我曾用智慧试验这一切事;我说,要得智慧,智慧却离我远。」

23-24节:世人凭自己的智慧,无法参透世事、人心(林前二11),更无法认识神(林前一21)。但神将那赐人智慧和启示的灵赏给敬畏他的人,使我们能真知道他(弗一17),更能看透万事(林前二15)。

【传七24】「万事之理,离我甚远,而且最深,谁能测透呢?」

【传七25】「我转念,一心要知道,要考察,要寻求智慧和万事的理由;又要知道邪恶为愚昧,愚昧为狂妄。」

所罗门反复思考智慧和万事之理,结果发现人行恶出于愚昧,愚昧出于狂妄。

【传七26】「我得知有等妇人比死还苦:她的心是网罗,手是锁链。凡蒙神喜悦的人必能躲避她;有罪的人却被她缠住了。」

「妇人」代表愚昧和罪恶。活在愚昧和罪恶之下的人,生不如死。

【传七27~28】「传道者说:“看哪,一千男子中,我找到一个正直人,但众女子中,没有找到一个。”我将这事一一比较,要寻求其理,我心仍要寻找,却未曾找到。」

「男人」代表客观的真理,所罗门在众多的道理之中寻找,结果找到了惟一正确的真理,就是神自己。
「女子」代表主观的经历,所罗门在自己的许多经历中寻找正道,结果还没能找到。

【传七29】「我所找到的只有一件,就是神造人原是正直,但他们寻出许多巧计。」

神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所以人有神的正直和公义。但后来人犯了罪,原先正直的灵死了、失去了功用,反而生出许多诡诈的「巧计」。救恩就是使我们重新有正直的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