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新教材高考物理史实

快高考了,以前有归纳过但是找不到了,要求全一点,满意的话追加100分,急!
谢谢回答,不过我要的是史实,例如“法拉第: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库伦:库仑扭秤实验:测定万有引力常量;库仑定律”。。。。。。。。。。。。。。。。。。。。。。。。。。

一.电磁感应

1. 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最早建立了经典电磁理论,并语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1) 变化的电场会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会产生电场
(2) 这种电场的变化和磁场的变化总是交替产生,从而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3) 从发生区域向周围传播从而形成电磁波
赫兹用实验方法获得电磁波

2 .电磁波谱(波长由小到大,频率从高到低)
名称
γ射线
X 射线
紫外线
可见光
(红橙黄绿蓝靛紫)
红外线
无线电波
(微,超短,短,中,长)

特征(这里分别对应下)
穿透力强
频率高,
穿透力强
荧光效果
化学作用
视觉效果
热效应强
波动性强
应用
刀,
工业探伤
医疗检查
荧光灯,
杀菌,
防伪
摄影
红外线加热,
摇杆,热成像
微波加热,
无线电波通信技术

二.物质的微观结构
A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1. 电子的发现
汤姆孙的阴极射线实验,发现了电子

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汤姆孙的无核原子结构模型,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3. 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 1 )内部:
①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
②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
③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不停地绕核运动(电子绕核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就是原子核对它的电场力)

B. 物质的放射性及其应用
1. 天然放射性现象
原子核内自发的放出射线的现象叫天然放射性现象(贝可勒尔)
2. 三种射线

本质(这里也要分别对应)
贯穿本领
电离本领
α射线
高速α粒子(氦核)流
最弱
最强
β射线
高速运动电子流
较弱
较强
γ射线
高频的电磁波
高频高能γ光子流
最强
最弱

3. 仪器
( 1 )云室
( 2 )盖革米勒计数器
( 3 )其他探测器(半导体探测器,多丝正比室,气泡室,闪烁探测器)

4. 放射性的应用
( 1 )利用放射性元素放射的射线
( 2 )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原子

5. 放射性辐射的防护
( 1 )过量的辐射对人体有害,一般公众一年可接受的辐射剂量当量约为 5000 μ Sv
( 2 )金属对射线的屏蔽作用

C .原子核的组成
1. 原子的发现
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发现了质子,即氢原子核,发现了质子,语言了中子存在,首次人工转变

2. 中子的发现
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铍,发现了不带电的中子

3. 原子核的组成
( 1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
( 2 ) A :质量数,核子数
Z :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
中子数: A-Z
( 3 )同位素
核内中子数不同但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互称同位素
( 4 )核力
在核子间的引力
特点:强大,短程

D. 重核裂变
1. 核能
原子核的结构发生变化时放出的能量

2. 裂变
重核收到其他粒子(如中子)轰击时分裂成两块或两块以上中等质量的核的过程称为裂变
裂变的过程中放出中子并释放大量能量

3. 链式反应
重核裂变时放出的中子引起其他重核的裂变,可以使裂变不断进行下去,这就是链式反应
链式反应使核能大规模利用成为可能
4. 链式反应条件
( 1 )为了使裂变的链式反应容易发生,最好是利用纯铀 235
( 2 )能够发生链式反应的铀块的最小体积叫做它的临界体积

E .反应堆,核电站
1. 反应堆
用人工方法控制核裂变链式反应速度并获得核能的装置,叫做反应堆
组成:核燃料棒、减速剂、控制棒、冷却系统和防护层等构成

2. 核电站
利用反应堆中的核燃料裂变放出的核能转变为电能的发电厂,叫做核电站
组成:核岛、常规岛及配套设施组成
与一般电厂的区别:核岛部分

3. 核电是经济、安全、干净的能源

三.宇宙
A .万有引力定律
1. 万有引力
任何具有质量的物体间都存在相互吸引的作用力,这种相互吸引的作用力就叫做万有引力

2. 万有引力定律
两个物体间的引力的大小,跟两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两物体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方向在两物体连线上,这就是万有引力定律。

3. 卡文迪什扭秤实验
实验关键部分:平面镜
作用:解决了测量引力常量的问题

4. 万有引力和重力
重力是由万有引力产生的; g 随高度升高而减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在通常计算中,地球表面附近重力大小约等于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大小。

B .宇宙的基本结构
1. 地球和月球
地球绕太阳高速旋转。
月球总是以同一个面来对着地球。潮汐现象主要是由于月球对地球不同部分施加不同的万有引力而产生的。
月球平均密度几乎和地球地壳的密度相等

2. 太阳和行星
太阳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称为内行星,它们也被称为“类地行星”,它们的外壳是由坚硬的岩石构成的,核心都是铁等金属。
行星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几乎在同一平面内绕太阳公转。距离太阳越近的行星,公转速度越大。(与万有引力有关,距离近,万有引力大,速度大)

3. 银河系和河外星系
星系是由宇宙中一大群运动着的恒星、大量的气体和尘埃组成的物质系统。
银河系以外的星系统称为河外星系。
星系按外形大致分为:旋涡星系、椭圆星系和不规则星系。
银河系是一种旋涡状的星系,太阳处于其中的一个旋臂上。
我们可以利用地球绕太阳运动的性质来测量恒星的距离,这种测距方法叫周年视差法。
除太阳外,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大约位于 4.31.y. 处

4. 宇宙
天文学家把所有的空间及其中的万物定义为宇宙
若干星系团组成更大的超星系团。

C .天体的演化
1. 恒星的分类
根据恒星的物理特征来分类,用来分类的主要特征是恒星的体积、温度和亮度
我们观测到的恒星有超巨星、巨星、主序星、白矮星和中子星。
白矮星像地球一样大小,中子星直径大约只有几千米到几十千米
恒星的颜色显示了它的温度,温度较低的恒星,在天空中呈现暗红色。更热的恒星(表面温度高于 10000 ° C )则会呈现比太阳稍蓝的颜色。
在赫罗图中,大部分恒星构成了一个天文学上称为的主序对角线,在这个主序对角线中,恒星的亮度越来越大,说明恒星表面的温度越高。

2. 恒星演化的几个阶段
恒星演化分诞生期、存在期和死亡期。
我们观测到的超巨星、巨星、主序星、白矮星和中子星等恒星形态,就是恒星不同年龄阶段的形态。
一颗恒星的寿命取决于它的质量。质量大寿命反而比较短。太阳正值“壮年”。
当恒星变为红色的巨星或者超巨星时,就意味着这颗恒星将要度过它光辉的一生了。

总结:涉及到的物理学家及其对物理学贡献
【英】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英】麦克斯韦最早建立了经典电磁理论,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德】赫兹用实验的方法首次获得了电磁波
【英】汤姆孙发现了电子。电子的发现证实了原子是可分的。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
【英】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汤姆孙的无核原子结构模型,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法】贝可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
【英】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通过人工转变,证实了原子核中有质子。
【英】查德威克通过实验和分析,发现不带电的中子。
【德】开普勒利用【丹麦】天文学家第谷遗留的大量天文观测资料发现,发表了天体运动的三大规律。
【英】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并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
【英】卡文迪什利用扭秤实验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出了引力常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5-26
Ⅰ。力的种类:(13个性质力) 这些性质力是受力分析不可少的“受力分析的基础”

重力: G = mg (g随高度、纬度、不同星球上不同)

A

B

弹簧的弹力:F= Kx

滑动摩擦力:F滑= mN

静摩擦力: O£ f静£ fm (由运动趋势和平衡方程去判断)

浮力: F浮= rgV排

压力: F= PS = rghs

万有引力: F引=G 电场力: F电=q E =q 库仑力: F=K (真空中、点电荷)

磁场力:(1)、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公式: F= BIL (B^I) 方向:左手定则

(2)、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公式: f=BqV (B^V) 方向:左手定则

分子力: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变化得快。

核力:只有相邻的核子之间才有核力,是一种短程强力。

力的种类:(13个性质力)

有21条定律、2条定理

1重力: G = mg (g随高度、纬度、不同星球上不同)

2弹力:F= Kx

3滑动摩擦力:F滑= mN

4静摩擦力: O£ f静£ fm

5浮力: F浮= rgV排

6压力: F= PS = rghs

7万有引力: F引=G

8库仑力: F=K (真空中、点电荷)

9电场力: F电=q E =q

10安培力: F= BIL (B^I) 方向:左手定则

11洛仑兹力: f=BqV (B^V) 方向:左手定则

12分子力: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变化得快。

13核力:只有相邻的核子之间才有核力,是一种短程强力。

5种基本运动模型

1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平衡态问题);

2匀变速直线运动(以下均为非平衡态问题);

3类平抛运动;

4匀速圆周运动;

5振动。

1万有引力定律B

2胡克定律B

3滑动摩擦定律B

4牛顿第一定律B

5牛顿第二定律B

6牛顿第三定律B

7动量守恒定律B

8机械能守恒定律B

9能的转化守恒定律.

10热力学第一定律

11热力学第二定律

12热力学第三定律(绝对零度不可达到)

13电荷守恒定律

14真空中的库仑定律

15欧姆定律

16电阻定律B

17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B

18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19楞次定律B

20反射定律

21折射定律B

定理:①动量定理B

②动能定理B做功跟动能改变的关系

受力分析入手(即力的大小、方向、力的性质与特征,力的变化及做功情况等)。

再分析运动过程(即运动状态及形式,动量变化及能量变化等)。

最后分析做功过程及能量的转化过程;

然后选择适当的力学基本规律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讨论。

强调:用能量的观点、整体的方法(对象整体,过程整体)、等效的方法(如等效重力)等解决

Ⅱ。运动分类:(各种运动产生的力学和运动学条件及运动规律)是高中物理的重点、难点

高考中常出现多种运动形式的组合 追及(直线和圆)和碰撞、平抛、竖直上抛、匀速圆周运动等

①匀速直线运动 F合=0 a=0 V0≠0

②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为零,初速不为零,

③匀变速直、曲线运动(决于F合与V0的方向关系) 但 F合= 恒力

④只受重力作用下的几种运动:自由落体,竖直下抛,竖直上抛,平抛,斜抛等

⑤圆周运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最低点和最高点);匀速圆周运动(关键搞清楚是什么力提供作向心力)

⑥简谐运动;单摆运动;

⑦波动及共振;分子热运动;

⑧类平抛运动;

⑨带电粒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带电粒子在f洛作用下的匀速圆周运动

Ⅲ。物理解题的依据:(1)力的公式 (2) 各物理量的定义

(3)各种运动规律的公式 (4)物理中的定理、定律及数学几何关系

Ⅳ几类物理基础知识要点:

凡是性质力要知: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对于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动能要知参照物;

状态量要搞清那一个时刻(或那个位置)的物理量;

过程量要搞清那段时间或那个位侈或那个过程发生的;(如冲量、功等)

加速度a的正负含义:①不表示加减速;② a的正负只表示与人为规定正方向比较的结果。

如何判断物体作直、曲线运动;

如何判断加减速运动;

如何判断超重、失重现象。

如何判断分子力随分子距离的变化规律

根据电场线方向比较电势高低的方法;电荷在电场中运动时电势能如何改变。

MS不是很全,不好意思啊~~~
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争取考个好成绩!

参考资料:http://www.5ykj.com/shti/gaosan/44321.htm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