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到家APP分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6
一、战略层

产品定位:为死宅、深度网购用户(懒人经济)提供方便快捷的生活服务,Slogan是“万种商品、即刻送达”

用户需求:满足用户在各种生活场景下:包括逛超市买生活用品、水果蔬菜、一日三餐、加班点外卖、生日定鲜花蛋糕、生病买药、请家政保姆,足不出户就能快速解决这些问题的需求

优势:1.借助京东商城的力量发展。京东到家有京东商城这个巨大的导流平台,并已经有充足的电商经验、成熟的支付体系,所以在O2O电商相当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长;2.采用的商业模式和物流模式能很好地实现“万种商品,即可送达”。其整个采用C2C商业模式,只为商家提供一个销售平台,而在物流上,也不再自建供应链,而是与”达达“合作,采用众包模式,成本低速度快。迅速扩张和保证服务质量中间取得平衡

二、范围层

京东到家的主要功能有:

1.超市购物.水果生鲜.半成品菜.成品菜.外卖等,解决用户买日常用品、买菜、吃饭的问题,这些都属于高频需求,且对物流及时性要求也很高。这部分功能应该属于京东到家主打的核心功能,用户只能看到和购买3公里范围内的服务,保证了送货的及时性。

2.买药、订鲜花蛋糕等,解决用户特殊情况下的特殊需求,这些功能使用频次低,但定制化需求高,例如买药,京东到家提供了自测用药、快捷找药等附加功能,让用户不仅可以在线买药,也可以知道买哪种药,订鲜花的页面,京东到家提供了按场景(表白、问候、夫妻)选花。附加功能满足了用户的期待型需求。

3. 上门服务。

三、结构层

四、框架层

五、表现层

六、商业模式

C2C模式,不再自建物流

京东商城在最开始决定自建物流,坚持走自营为主的商业模式,一方面考虑用户体验,另外一方面,我们就看到过去整个中国商品平均搬运次数是五到七次,我们要减少一半以上的搬运次数,所以我们设计全国物流体系的时候口号就是减少物品的搬运次数,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发货效率

------------附小彩蛋----------------

15年2月京东到家上线,随手扒了一下上线以来的更新日志,发现京东到家的确已经改进了很多地方, 2016年4月最新一版本的更新日志为

1.红包分享(改进目的:让用户利用自己社交链,吸引新用户,一种促销手段)

2.新增优惠大集合(目的:这个功能放在首页位置,利于刺激那些本来只想来逛逛的用户的消费欲望,提高转化率,让用户领取优惠券不会再像寻宝一样困难,给用户带来更好的购物体验)

3.秒杀时可以查看店家名称(目的:用户可以在秒杀页面就得到更多的信息,不需要跳转到详情页就可以直接抢购,个人猜想:可能是产品经理看到了用户在秒杀界面通常都会进入详情页面看看再决定是否要买,而详情页面其实多的是店家信息,因此把这部分信息挪到了秒杀页)

自己体验的时候发现一些有待于改进的点:

【用户体验方面】

·如果未开启定位权限,选择收货地址,定位的话,只会提醒检查GPS,不能直接跳转到设置中去设置;淘宝到家里面,如果没有开启,可以直接跳转到设置;

·可以考虑加入省流量模式,定时秒杀之前的可以添加消息提醒

·新建收货地址页面,可以考虑自动获取当前所在城市

【功能方面】

·门店有待于进一步扩展,分类很多,但我点进去之后又不能使用,个人认为可以将这些没有商品的频道灰掉,避免点击进去之后不能用,尤其是在医药健康频道,经过很多步骤自诊选了合适的药品,但是却买不了药,是否可以提醒用户把这些信息复制下来,去其他平台试试。

·在定鲜花界面,场景还可以更加丰富。上门服务频道,分类有待于细化

·必须按店家结算,不能统一结算之后再派发不同店家

·管理收货地址-导入京东收货地址,可以重复添加同一个地址,不能一键导入所有地址,必须在地图上确认,为什么要这么麻烦

·外卖和美食有重叠的部分,可能是因为外卖是饿了么在做,有一部分美食又是京东到家自己做的,所以就把两个分离开了?

·在分类里面没有必要再要“搜索门店”的功能,因为用户通常使用路径是:知道自己要买哪一类商品,但不知道有哪几家在卖。而搜索门店的功能首页搜索框里面已经实现了。

·门店详情页面的一些小建议,这个页面吧商品和商家作为两个大类,放在了页面顶部,1)可以把分类按钮放到商品tab里面,放的太靠上面,在浏览商品的时候并没有看到2)把商家的详细信息没必要放在一级菜单里面在商品页的顶部已经展示了用户最关心的商家信息,可以在它旁边再加一个更多,跳转过去,而顶部就完全是商品的搜索、分类。3)浏览商品的交互方式可以按照“某类商品详情”的页面那样,向下的时候隐藏上面的小标签,一旦向上滑,再展示小标签

·“某类商品详情”标题栏有三个小圆点,可以查看消息和返回主页,这个功能没有必要放,其他页面返回首页都是通过“关闭”实现,最好与其他页面保持一致

·在线客服咨询时,不能一键关闭,必须一层一层返回,可以和其他页面一样,通过“关闭”来实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