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儒文化的名言警句

如题所述

1. 德者事业之基。《菜根潭》

译:道德是事业的基础。

2.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坤》

译:做好事的家庭必给后代留下幸福,贯做恶事的家庭必给后代留下祸殃。

3.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译: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4.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尚书.周官》

译 :讲道德,心安理得;做坏事,心劳日拙。

5.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尚书.周官》

译:财富可以修饰房子,道德可以滋润人身,使人心宽体胖。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译:尊敬我的长辈,继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我的子女,继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子女。

7、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译:爱别人的人,别人永远爱他;尊重别人的人,别人永远尊重他。

8.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

译: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合乎礼,这就是仁。

9.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译: 先顾礼义后求利益才算光荣,先求利益而不顾礼义便是耻辱。

10.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战国策·魏四》

译:别人对我有恩德,不应该忘怀;我对别人有恩德,不应该不忘怀。

11.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曲礼上》

译:对自己喜欢的人要看到他的缺点,对自己憎恶的人要看到他的优点。

1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译:与朋友相交往,说话要守信用。

13.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

译:君子以文章来交朋友,以朋友的帮助来培养自己的仁德。

修养篇

1.为世忧乐者,君子之志也;不为世忧乐者,小人之志也. 《申鉴·杂言上》

译:为国而忧、为国而乐,这是君子的志向;只考虑个人得失,这是小人的志向。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汉·曹操《步出夏门行》

译:老马虽然卧在马槽子下,但它仍有行千里的志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9
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5、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取义者也。(孟子)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9、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0、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兰;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4、故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6、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17、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孔子
18、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
19、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孔子
20、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年罕至焉,故非有其志者不能至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0-09
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

大意: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学》

大意: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先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大学》

大意:君子对于优点,要自己身上拥有以后再去要求别人;对于缺点,要自己身上没有以后再去批评别人。

4、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

大意;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会谨慎。

5、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

大意:天赋予人的品德叫做“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人修养遵循道就叫做“教”。

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大意:广泛地学习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7、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中庸》

大意: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

8、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中庸》

大意:对上不抱怨老天,对下不责怪别人。所以,君子处在安全的地位而等待天命,小人则冒险以期侥幸成功。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大意:好学不倦就接近明智了,努力行善就接近仁义了,懂得耻辱就接近勇敢了。

10、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

大意: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