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绿皮书》为什么会大获好评?

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绿皮书》体现了种族歧视和阶级分化,关于种族歧视的电影不少,它为何会大获成功?

电影《绿书皮》的导演是彼得法拉利,这部影片一共包揽了奥斯卡三项大奖,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


讲述的是一名很有名气的黑人钢琴家唐谢利,要到南下开音乐巡演会,雇了一个白人托尼做当他的司机。要知道当时的社会,黑人是没有地位可言的。


这部影片的高明之处,就是具有创新元素,又通俗易懂。导演把将严肃的黑人平权话题,用一个幽默滑稽,又轻松自在的方式表现出来,把种族歧视拍成了喜剧片,在豆瓣取得8.5分的好成绩。


这部电影主要是通过一些细节,化解了种族之间的矛盾,让我们看到了跨越种族的友谊,让人觉得温馨感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25

近日,第91届美国奥斯卡金像奖在美国洛杉矶完美落幕,电影《绿皮书》斩获最佳影片、最佳原创剧本、最佳男配角三项大奖,成为了本届奥斯卡最大赢家。而影片《绿皮书》除了获得奥斯卡三项大奖之外,该片在2018年9月11日亮相多伦多国际电影节后,更是获得影迷们的一致好评和认可。

影片《绿皮书》主要是由导演彼得·法拉利执导,演员维果·莫特森、马赫莎拉·阿里等人主演,影片改编于自真人真事,讲述了意裔美国人保镖托尼,他被聘用为世界上优秀的爵士钢琴家唐开车。钢琴家将从纽约开始举办巡回演奏,俩人之间一段跨越种族、阶级的友谊的故事。

看完这部影片后,《绿皮书》是一部属于那种轻松又好看,故事简单感人通俗易懂的良心佳作。又或者可以称之为是一部肤色对调版《触不可及》,一场跨越美国的公路之旅,更是一场跨越种族与肤色、身份与阶层的人性之旅。

而这部电影的厉害之处就是剧本扎实,在人物塑造和细节上非常出彩。这趟一路向南的旅程到最后也不能让Dr. Don Shirley证明自己在白人心中的地位,他身陷孤独境地也没人帮得了他,除非他自己跟自己和解,自己去完成一场关于自我的救赎。它并没有刻意说教的去讲什么,但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不同时代某些群体的遭遇,不仅仅是黑人和白人这么简单。

不仅如此,伴随着影片欢快的节奏,以及情节有趣又不失深度的进一步发展,更是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V叔扮演的来自Bronx街头的意大利裔司机和Ali扮演的受高等教育的黑人音乐家碰撞出令人惊喜的火花,二人从纽约一路向南巡演,然而越向南种族歧视也越来越严重。

导演用一种巧妙的角度向观众展示了当时的不公以及音乐家内心的纠葛。尽管他从小就在不同的重要场合表演,然而最尽兴的一次却是在圣诞前夕的一个黑人小酒吧。他最终选择了为自己发声,不再对歧视屈服。

最后,影片真正想传达的信息,则是如何忍受这种不公平的待遇,而从中给予了观众和影迷一种莫大的感触和思想上的升华。总而言之,这是一部完成度很高的公路剧情喜剧片,亮点在于人物塑造完整和细节使用精彩,剧作与表演堪称杰出。

第2个回答  2019-07-05
绿皮书是一本美国种族隔离时期的一本黑人出行指南,全称是《黑人司机绿皮书》。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前的美国,种族隔离是受到法律保护的,不同的公共设施、不同的饭店以及酒店把黑人和白人给隔离开来。
主人公之一Dr. Don Shirley是美国纽约上流社会的黑人音乐家,由于肤色的原因,他既不能融入白人为主的上流社会,也不能融入黑人同胞的圈子,再加上他是同性恋,浑身充满“矛盾”的他过得并不开心。

另外一个主人公Tony Lip就是生活在美国纽约黑人区布朗克斯的白人男子,他曾是酒吧的打手,行为粗鲁刁蛮,但却以家庭为重。

音乐家Dr. Don Shirley准备进行全国巡回演出,一路向南。在那个年代的美国南部,黑人的地位特别低下,种族隔离制度很完善。甭管地位多高,在种族歧视严重的美国南部,黑人只能住在品质一般的旅馆,也几乎与高级餐厅无缘。

“天才是不够的,唯有勇气才能改变人心”

为此,Dr. Don Shirley放着舒坦日子不过偏要跑到种族歧视严重的南部去进行演出。

所以音乐家找到了当地“闻名”的Tony Lip来当自己的司机兼保镖,确保自己的演出能正常进行。

Tony Lip和Dr. Don Shirley从肤色、阶层、性取向以及性格都是完全不同的,矛盾重重的两个人在通往南部的路上也制造出许多笑点和泪点。
时至今日种族歧视仍然存在,在2018年1月26日凌晨,NBA球员斯特林-布朗在被质疑违规停车后,一名密尔沃基白人警察便对他使用了眩晕枪。而事后布朗发声:“谁能想到,一张简简单单的停车票在对方眼中会被视作一种威胁,并对我加以非法的武力使用,包括被戴上手铐、被电击,之后被非法拘禁,这一次同密尔沃基警方的经历迫使我站出来说出我的故事,这样我就能够帮助阻止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而事后球队官方也发表声明:“我们很感激那些为人民服务、保护我们和城市的好警察,但种族偏见和滥用武力不应该被忽视。
这个世界仍然存在种族歧视,而《绿皮书》的政治正确是否是成为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有力根据,不得而知。但这仍然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影片。
第3个回答  2019-07-05
电影根据真实故事改编。通过对来自不同阶层,不同背景,不同性爱好以及不同肤色的两个人的合作经历进行讲述,细节处感人,同时令人反思。种族歧视,同性恋歧视在电影的细节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而最令人感到温情的是看到两个人从一开始的不合到最后的友谊长存的过程,真实,自然,感人,搞笑中传递温情。

两个不合的人竟可以这样包容对方,互相影响,互相变得更好,实在是令人羡慕。

托尼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低等而在博士面前改变在外人看来不好的生活习惯,大吃大喝,乱扔垃圾,在他面前吸烟,博士也没有因为这样的托尼解雇他。相反,托尼看出了博士的孤独,希望博士能放下心中的负担,像个普通人一样生活;博士也慢慢教托尼一些东西,比如帮他给妻子写信,教他如何用非暴力解决一些问题。终于,两个人互帮互助,已然不再是雇佣关系,博士也对他敞开了心扉,两个人对彼此的想法,生活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我看来,托尼最大的改变是他因为博士改变了对种族歧视的看法;而博士最大的改变是因为托尼懂得为自己而活。
第4个回答  2019-07-05
影片《绿皮书》给人的感觉就是那种看完不用催也会着急推荐的电影,完全就是那种全程带着笑(真心的)随时准备发射的电影,是那种笑到最后会由衷感动和致敬的电影。它的好看不在于创新,不靠复杂结构,不完全是曲折故事,在我这里,《绿皮书》最好看的是人物,是性格,是这对人设组合的强烈化学反应。

当然,由人物的性格和冲突带来的“喜”感,是《绿皮书》最直接、最坦白的看点,而除此之外,悲从中来的人性的光辉和政治正确的平权的主题和历史内涵,同样为它赢得了观众应有的感动和敬意。这当然也使得他登上了这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宝座,而对于这样的称王,我想还是令人信服的。

而影片能够得到影迷和观众的认可和好评,得益于该片剧本聪明讨巧,没有以枪林弹雨般的尖锐冲突展示六零年代黑人遭受的残酷敌意,而是通过一对身份和社会地位悬殊的黑、白人一波三折的旅途,在琐碎的细节微澜中呈现种族歧视之殇,喜剧消解了沉重黑暗,没有狗血大抓马,反倒把消除隔膜表达得更具长驱人心的情感震撼力。

赶走偏见不是靠鸣枪,赢得尊重不是靠拳头。为了如厕宁可折返,为了用餐甘愿罢演,受到霸凌不视为侮辱而视为考验,受到恩惠不视为荣耀而视为耻辱。南方劳作的黑奴看到路边的他衣冠楚楚,如同一个预言。一家上流餐厅,一间宽敞厕所,一个高档试衣间都没能容纳下的东西,却装进了一方绿色车厢,勇敢上路。这或许也是该片得到认可以及获得好评的优点之一。

整体而言,《绿皮书》完全就是一部极其工整,毫无短板的剧情片。教科书式的剧本将故事构建得流畅自然,两位主演的表演各有特点,尤其是在上周刚看过《阿丽塔》后,更觉阿里是变色龙般的演技,他的一个眼神,一个撇嘴里全都是戏,最佳男配角当之无愧。而影片能够获得奥斯卡最佳更是实至名归。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