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在制约问题 (1)面临的基本矛盾。包括物质再生产与环境价值维持的矛盾;经济增长效率与社会发展公平之间的矛盾。人口再生产与物质再生产之间的特别突出矛盾,据统计,去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约占全世界的5%,这意味着我国必须有1份世界平均财富去养活相应6倍的人口。尽管我国自1978年以来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但由于人口总量的基数过高,每年新增人口的绝对数仍然达一千万以上,每年有高达1/4的新增产值被用来养活新增人口。人口已成为制约中国发展的最沉重负担。 (2)人地关系的全方位冲突。在国际比较中,我国人均耕地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30%,人均草地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林地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25%。上述人地矛盾导致了一系列资源与环境问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给生态环境造成日益严峻的压力;水土流失日益加剧;土地沙化面积日益扩张;水资源过量开采;农田污染日益严重;自然灾害损失逐年加剧。据估算,全年因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860亿元;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9502亿元。 (3)可持续发展意识与机制远未到位。突出表现为我国仍未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经济增长道路,少数人和少数部门致力于保护环境的努力与多数人多数部门为经济发展再上台阶的努力基本是属于“两张皮”;机制的不健全导致区际间资源与环境冲突日益加剧。 2.国际环境压力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压力。这一压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我国经济制度、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发展战略、市场秩序等方面存在“结构性缺陷”;二是在既定的结构条件下,来自国际各方面过多的“非正常干扰”。 全球环境问题及国际公约对中国的压力,主要表现在对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的限制;对环境污染如酸雨等的限制;对生态破坏(如沙尘暴)的限制等。 (二)中国可持续发展道路战略实施 1.实施进展 (1)在可持续发展领域提出并实施一些重大方案和项目。包括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中国环境保护行动计划(1991~2000年);中国人口环境与发展的白皮书和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方案;中国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问题与对策;中国环境保护21世纪议程、中国林业21世纪议程、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等,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ISO 14000认证体系的推广。 (2)结合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进《中国21世纪议程》的实施。 (3)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 (4)大力提高全民可持续发展意识,特别是对资源、环境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 (5)利用国际合作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 2.未来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关于我国未来可持续发展战略,国家有关部门和机构都有不少研究和表述。这里,只引用中国科学院“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课题组”的观点,可见一斑。 用50年的时间,全面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入世界总体可持续发展能力前20名的国家行列。 到2050年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科技进步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 到2050年单位能量消耗所创造的价值在2000年基础上提高10~12倍。 到2050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5岁(每10年提高3岁)。 到2050年中国人文发展指数进入世界前50名。 到2050年全国平均受教育年限在12年以上。 到2050年能有效地克服人口、粮食、能源、资源、生态、环境、社会公正等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确保中国的人口安全、食物安全、信息安全、经济安全、健康安全、生态环境安全。 争取到2030年实现人口数量和规模的“零增长”,同时大力提高人口素质并改善人口结构。 争取到2040年实现能源和资源消耗的“零增长”,同时大力提高社会财富积累能力。 争取到2050年生态环境退化的“零增长”,同时大力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并整体改善生存空间,全面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