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很长时间思考的问题,既然和氏璧是璧,说明是一块圆形中间有圆孔的玉。但是后来说是用它制成传国玉玺

一个很长时间思考的问题,既然和氏璧是璧,说明是一块圆形中间有圆孔的玉。但是后来说是用它制成传国玉玺,而玉玺应该是类似印章的东西,上方有钮下方还刻有字。试想圆孔的东西如何能做到?谁能够解释?

玮:和氏璧刚开挖出来时的名称,此后将没有经过加工的美玉的原石,称作“玮”。
由于和氏璧已经失传,真正的和氏璧究竟如何模样,今人已经无法得知,只能通过有限的文字记载(包括文学创作)中的描述加以想象。但是,从秦始皇用和氏璧造御玺的故事来看,和氏璧与出土的常规文物相比,至少在外形来看,应有明显的不同。经初步推算,和氏璧的厚度至少为10厘米,其并非古人儒家学者佩戴的环形佩玉,甚至,很可能和氏璧仅仅是一个经过简单粗加工的璞玉。同时,由于相传和氏璧被秦始皇制作成了传国御玺,而随着朝代的更迭,该御玺又相传在唐后失传,和氏璧原有样式究竟如何,基本上已经无法得知了。

和氏璧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玉,在它流传的数百年间,被奉为“无价之宝”的“天下所共传之宝”,又称和氏之璧、荆玉、荆虹、荆璧、和璧、和璞。为天下奇宝。
与和氏璧有关的著名典故完璧归赵,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名相蔺相如帮助国家夺回和氏璧,完整地回到古都邯郸的故事。追问

谢谢。但是我认为阁下有两点值得推敲。一,未加工之玉应名为璞而非玮也。二,古人不会欺人。既然名为璧,则必定是圆中带孔之玉也

追答

璞:未雕琢过的玉石,或指包藏着玉的石头:~玉浑金(亦喻天然美质,未加修饰)。这说明玉出图已经很久了,只不过没有雕琢过,或者用心雕琢过
璧是古代汉民族用于祭祀的玉质环状物,凡半径是空半径的三倍的环状玉器称为璧。《尔雅》云:“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所谓肉是指边,好是指孔。实际上这一比例仅仅是理想的,实际出土的玉器很少合乎这一比例。

追问

谢谢您的精彩回答,这也就有了我所以问的问题:一个有孔的扁平的玉如何雕琢成手可以握住,而且下方刻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其孔又如何处置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27
秦始皇时代,竹简,泥封。因为是泥封,所以盖在上面的章很小。章2厘米左右。(如果泥封很大, 泥土容易碎裂)。引用:《封泥考略》卷一有陈介祺所藏“皇帝信玺”封泥,玺方2.6公分,白文,有田字界格,字体形制完全与时代符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