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措施

如题所述

首先,加快农村城镇化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的政绩观和一心为民的群众观。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必须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就推进农村城镇化而言,应体现在保持加快经济发展,为城镇建设提供经济支撑。经济是城镇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经济的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从发达地区的实际情况看,凡是二、三产业发达的城镇,相应城镇化发展都比较快。因此,要按照城镇的功能定位和人口规模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群体,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区位、政策、市场、劳动力等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和产业培育的力度,大力发展有竞争优势的农畜产品加工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环保、绿色食品等新技术产业,使之成为支撑城镇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主导产业。在发展第二产业的同时,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努力提高城镇服务业水平。形成合力城镇化是一项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许多工作都需要农民的积极配合,才能取得实效。因此,科学的发展观、求真务实的政绩观和一心为民的群众观可作为农村城镇化的理论指导。
其次,繁荣农村经济必须加快城镇产业的发展。这不仅可以满足已在镇区居住的劳动力就业需要,而且可以吸纳相当多的镇外劳动力就业。发展城镇产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产业造市。小城镇的发展和繁荣必须依靠独具特色的产业来支撑。这就需要因地制宜,选准支柱产业,抓住已经和正在形成的特色产业,一业为主,多业驱动,带动相关产业,特别是服务行业的发展,使小城镇建设得到有力的经济支撑。二是流通造市。小城镇所处的地理环境与区位优势,成为周边农村的商品集散地,形成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基地。三是旅游造市。建设和发展以旅游为特色的城镇也是造市的一个方面。特别是西部许多地方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文化底蕴以及传统的饮食文化、乡土特色等,都可以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发展观光旅游业。
乡镇企业是小城镇经济的支撑,在农村非农产业中,乡镇企业是龙头。对乡镇企业的发展:一要通过合理引导和调整产业结构,做好农产品的精加工、流通、储存等,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一是要推动小城镇与工贸小区合理聚集,实现乡镇企业与小城镇的协调发展;二是要建立乡镇企业和小城镇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小城镇对乡镇企业的利益吸引,使新建、扩建企业和原有企业向小城镇适当集中;三是依托小城镇调整农村产业布局,提高乡镇企业综合效益。从而带动小城镇及周边农村地区的发展,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尽快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
最后,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城镇化有了一定发展,在部分发达地区城镇化的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在许多地方城镇发展落后于农村工业增长,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和人口比重远远超过城镇劳动力和人口的数量。其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农村社区集体组织的收益分配制度是按户籍确定社员参加分配的权利,户籍迁移,分配资格就被取消,许多在外地和城镇劳务,经商的人员,不愿意把户籍迁离集体到城镇落户,户籍仍然滞留在农村;二是城镇现行户籍管理制度限制了许多已在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经营和劳动的农民在城镇落户定居,成为城镇居民;三是乡镇企业分布过于分散,因而农村社区事业虽有较大发展,从事二、三产业劳力占了很大比重,但不能相应地扩大城镇规模,因此必须加大城乡改革开放的力度,推动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进程。总之,加速农村城镇化和现代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因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