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雯的个人经历

如题所述

如荡漾的
三月春水,
似飘拂的二月新柳,轻轻撩动着你的心尖,你心甘情愿听之任之,忍不住地趋之就之。
或许,这就是杜丽娘吧。
   单雯:百戏之祖的第四代传人 文化看过两年前田沁鑫执导的昆曲《1699桃花扇》的人,一定会记得戏中李香君的扮演者当年年仅16岁的单雯。作为具有600年历史的昆曲第四代传人,单雯在不久前恭王府开园后的首部昆曲大戏《浮生六梦》中,又一次露面,又一次以婉转的水磨腔情动四座。
1989年出生的单雯边化装边接受我们的采访 《百花赠剑》中扮百花宫主 2. 《寻梦》中的杜丽娘造型在《浮生六梦》这场由六个选段连接而成的演出当中,单雯分别在《牡丹亭·寻梦》和《红楼梦·托梦》当中饰演杜丽娘和秦可卿。如果你看完全场, 便不难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会在昆曲中如痴如醉,为什么很多人会喜欢年仅19岁的女孩,为什么会有持久的掌声和此伏彼起的喝彩。梨园出才女 单雯出生在一个梨园世家,到她这里已经是第四代。祖上最早是唱京剧的,到了她父亲那一辈才改唱昆曲。
纵然如此,单雯小时候并没有接受过任何与昆曲有关的训练,“有时候我爸爸去排戏,我可能会跟着去,在旁边看看,或者就是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看一些戏曲节目”。但耳濡目染让她对昆曲艺术拥有了非同寻常的敏锐与领悟力,因此10岁那年进入科班专业学习这门艺术的时候,这丝毫没有阻碍她曲艺天赋的发挥,可以说是进步神速(当时她在全班年龄最小)。两年之后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她与另外44位同学则成为了继承这一遗产的建国后昆曲第四代传人。
又过了两年,她又在首届红梅杯戏剧大赛少儿组的比赛中获得金奖。 对于当时小有名气的单雯来说,田沁鑫的《1699·桃花扇》真正的使得她一夜成名。自认为生活当中较为传统的她在这部戏里出神入化地刻画了李香君这个青楼女子的角色。“有人觉得演员要是能把一个角色演好,是因为性格和要演的原型很像,但事实上真正的好演员什么都能演。在昆曲这个行当里,除了要学会把握人物性格之外,还有一个外在条件,就是化装之后在外形上要和剧中原型有最基本的吻合。我在表演这个角色之前,读了很多与她和那时期文化相关的书,这对于把握角色性格也有些帮助。” 虽然田沁鑫是国家话剧院的导演,但由于有着学京剧出身的基础,因此导演这部戏的时候,并不是外行看热闹。“京剧本身就是吸收昆曲等地方戏曲元素之后才形成的新剧种,当时田导能把昆曲传统当中的成分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一些昆曲细节处理上也会尊重我们演员的意见”。
这部戏在当时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不仅吸引上了岁数的老观众,也让年轻观众在时尚的布景当中领略到昆曲的细腻表演魅力。 曲高不和寡 虽说昆曲比京剧有着更为源远流长的传统,但这么多年来,昆曲受重视程度远低于京剧。直到最近几年,才突然冒出来,成为了一个有些时尚味道的符号。“我想这和昆曲界一些老先生和领导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再有一点可能要归功于现在的潮流。好像每个领域都在琢磨着复古,于是在这个潮流的带动下,也成就了今天昆曲的复兴。” 在早些时候,单雯的演出环境并不是很好,台下没什么观众不说,还有的观众会在台下骂骂咧咧,说什么的都有。“但这些年好多了,不仅是座无虚席,而且非常安静,给台上的演员创造了良好环境,甚至有谁照相机快门一闪,别人都会向他抛去无数双白眼儿。” 纵然如此,这些年的昆曲演出还是没有将这种戏曲形式表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牡丹亭》还是《桃花扇》,或者今天的《浮生六梦》,你都会发现当中缺乏武戏,全是文绉绉的悲欢离合。“其实昆曲的武戏非常精彩,京剧里的武戏就是从昆曲里搬过来的,可能是因为昆曲刚刚复兴,所以导演或剧团都更想突出它的独特之处,因此在演出中把武戏略过了,但你要有机会去南京可以看看更原汁原味的昆曲,武戏不比京剧里差。” 如果说京剧是现代音乐领域当中的摇滚,那么昆曲就有点儿像古典音乐。当中的唱念做表更加细腻,相对通俗的京剧,它更为强调戏曲当中的文学性。也许这样的艺术形式限制了自身发展,但昆曲的高雅终究还不是曲高和寡。当人们真正了解和认识这门传统艺术的时候,它应该会随之流行。
《周末画报》单雯昆曲演员和普通人在生活上有什么不同?因人而异。我个人比较传统酒吧、唱歌基本不去。平时就是在家看看电视读读书业余爱好多了个国画,没事儿的时候就在家练。平时会关心其他戏曲形式吗?当然会了。要学会取长补短嘛虽然这些东西老师会教给你但更多的是要靠个人去体会。我不排练的时候看 CCTV 11戏曲频道。豫剧、黄梅戏都看。这些地方戏和昆曲比起来有什么不同?由于它们都属于地方戏有地域局限出了这个地方可能就没法演了,没人能听懂。相比之下昆曲就不一样了,不是地方戏念白什么的都是上韵的和京剧一样。而且在表演上是最为细腻的一个剧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