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为何不把天下给娘家人,却还给李家?

如题所述

相信很多的人在了解武则天的时候,有一个问题都是吸引着大家想要去探讨的,这个问题就是武则天为什么把江山又还给了李家?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女皇帝,她并非继承的是唐朝的江山,因为在登上皇帝位之后,他将国名改为周,国号都被改了,当然就不是唐朝的江山,很多人想着,按照一般的传统,她最有可能就是把皇位传给武三思等等人,但是最后武则天的做法却不是这样,而是将天下又还给了李家。

要想弄清楚武则天为什么这么做,我们就得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况。第一,武则天作为一个母亲,在年老的时候,母性的光辉,让他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选择了自己的儿子。

第二,当时拥护李唐的人是非常多的,其中就以狄仁杰作为典型的代表。第三,古代的传统思想影响,以及自己对于李治的感恩。

诸多的原因表明,武则天最终会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不是传给自己的侄子。不过有的人在分析的时候,考虑到的却是另外的一种事情,如果传位给自己的儿子的话,后辈肯定是不会挖自己的坟墓的,但是如果传给了武家的人的话,她始终是嫁出去的姑娘,武家后辈来盗取她的皇陵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所以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考虑,武则天最后还是将发配到边疆的儿子给召回洛阳,最后将李家的天下又还给了李家,不仅让她成为唯一一个女皇帝,而且还让她真正的成为了一个被别人称赞的政治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03

因为毕竟这是李家的天下,是李家人打出来的江山,如果自己霸占了不会得到民心,不能真正的得到天下。

李唐江山是李渊和李世民打下来的江山,李世民经过贞观之治把唐朝治理的国富民强,任用贤臣,魏征、长孙无忌、褚遂良为文臣,武臣秦琼、程咬金等人,把国家治理的很太平。李渊去世将皇位传给李治,而武则天和李治则是在此基础上更加发展一步。

虽然武则天治理天下很有自己的方法,但是武则天并没有将皇位传给自家人,里了一块无字碑,功过就让后人来评定。我认为的武则天其实是很无奈的一个女人,自己的孩子都不争气,没有当皇帝的能力,自己不得以当皇帝,帮助李唐江山。

其实我想她从一开始就不是想真正的霸占李唐江山,而是为了自己的丈夫李治,帮助他治理江山。所以在自己老了之后,还是把江山还给了李家人。

第2个回答  2019-02-25
自从武则天登上帝位之后,继承人问题就成了众人关心的焦点。如今,随着武则天的衰老,它又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虽然李氏子孙已经失去权势,但武氏子弟仍然没有确定的把握能够在武则天之后登上皇位,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毕竟还有李显和李旦两个昔日的皇帝存在。大臣们因此劝告武则天说,她应当将帝位传给儿子,这样在死后就可以和李治一起配享太庙,接受子孙后代的供奉。但如果将帝位传给武三思等人,境遇将会悲惨得多,因为在他看来,一个做了皇帝的侄子去供奉姑母的牌位是件不可想像的事情。

大臣们的意见显然给了武则天很大触动,公元698年,在外多年的庐陵王李显被迎接回朝,重新立为太子。但她并没有急于定下继承人,而是继续维持这种模糊的局面,让政局不至于过早变得动荡。但与此同时,她也在悄然打击着一切关于继承人问题的猜测和流言。武家子弟会突然被免去官职,李旦的两名宠妃也被她下令杀死,其中一位正是日后唐玄宗李隆基的生母。没有人能看清武则天的真实用意,她就这样不动声色地平衡着各方的势力,在局势依然不明朗的情况下,没有一方势力敢于轻举妄动。

尽管许多事情表面看来还不明朗,但武则天一直在做着悄无声息的安排。公元696~697年,契丹大贺氏部落联盟在首领李尽忠、孙万荣的率领下起兵反叛,并自号“无上可汗”,这也是契丹历史上首位称可汗的人。这原本是一场小规模的叛乱,但武则天却意识到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时机,她大张旗鼓地平定叛乱,并命令武氏子弟参加这次讨伐。尽管大臣们认为这纯属小题大做,但武则天还是兴师动众,迅速调集大军进行征讨。后人认为此时的武则天已经开始担心身后武家子弟的归宿,她极力希望李武联合执政的格局能够尽量延续下去。一方面,她清醒地意识到,在她死后仍旧会是李氏皇族即位执掌天下,武氏政权很难延续;另一方面,她又希望武氏势力能够在她死后牢牢控制政局,不至于落得身死族灭的下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她刻意将营州之乱事态扩大,希望能够藉此扩大武氏执掌兵权的势力范围,依旧在政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晚年的武则天显得有些疲倦,她的注意力已经从政治事务上移开,转向因多年事务繁忙而被忽视的个人生活。这时两位名叫张易之和张昌宗的兄弟成为她生活中两位重要的人物,他们因容貌俊美而受到武则天的宠爱,许多投机者趁此机会对他们大加奉承,曾有人赞美张昌宗(六郎)的容貌如莲花一般俊美,但随即就有人反驳说,倘若表述为“莲花似六郎”会更加恰当,他因此得到了武则天的称许。这位曾经对政治拥有高度热情和惊人判断力的女皇如今显得极为慵懒,由于她表现出的对政事的懈怠和意兴阑珊,张氏兄弟借机逐渐掌握了对政事的处理权。他们的肆意横行引起了大臣们的不满,而他们的愚蠢也令武氏子弟和李氏皇族同时对他们充满厌恶,这几乎已经注定了他们在武则天失势后必然会遭到厄运的下场。

武则天嗣圣二十二年(公元705年),以宰相张柬之为首的强硬派,决定以强对强,用强硬的手段逼迫武则天让位给太子李显,重新恢复李姓天下。

张柬之沉稳有谋,果断敢行。年已八十有余,但复唐雄心须臾不忘。早年任合州刺史时,便与荆州长史杨元琰一同泛舟,相互有约:“他日你我得志,当彼此相助,同图匡复。”不久张柬之入朝为相,立即推荐杨元琰为羽林军将军,控制京城军权。同时又阴结一些要害部门,伺机起事。

当时武则天生病甚笃,张易之、张昌宗两兄弟怕武则天去世,自己无法图存,所以也在居中用事,暗蓄异谋。张柬之以为时机已至,不能再缓,于是又把同道桓彦范等都安插在羽林军中当将军,直接控制保卫皇宫的禁军。

诸事安排停当,张柬之便率左右羽林军五百余人,直入玄武门,并派人强行从东宫找来胆怯疑惧的太子李显,一起突入内殿。二张听到风声,慌忙从武则天房里跑出来探听情况,恰被张柬之碰上。张柬之毫不迟疑,即令就地处斩。然后直奔武则天的寝室长生殿。殿前侍卫环立拒进,张柬之须眉倒竖,大喝一声“退下”,大踏步带兵敲响了武则天卧室的大门。

武则天听到人声杂沓,料知有变,便竭力支撑起身子,厉声问道:“何人胆敢作乱?”张柬之带着太子已拥兵到了床前,齐声道:“张易之、张昌宗谋反,臣等奉太子令,入诛二逆,恐致漏泄,故不敢预闻……”

武则天仍以一贯的强硬态度,对太子怒目而吼:“汝敢为此么?但二子既诛,可速还东宫!”

张柬之等以硬对硬,大声道:“太子不可再返东宫,以前天皇唐高宗以爱子托给陛下,现太子年齿已长,天意人心,久归太子,臣等不忘太宗、天皇厚恩,故奉太子诛贼,愿陛下即传位太子,上顺天心,下孚民望。”

武则天实不甘心女皇的威风就此熄灭,当然不愿马上传位,没料到自己强硬,对手却更加强硬,大有不成功便成仁之势。又见人势汹汹,刀光闪闪,她也只能一下子软瘫下来,口中说:“罢罢!”身子已重新缩进床里边去了。

第二天,张柬之等毫不偷闲,把异己分子或捕或杀,干净利落消除后患,然后让太平公主直接找武则天,劝迫传位。不多时,唐中宗李显复位,真正掌握了国政。

显然,对于像武则天这样敢作敢为、言出不二,尤其是在十五年之中以强硬态度控制朝政而得心应手的人,如采用软弱退让的手法,只能使武则天更加强硬,更加为所欲为。在这场争取皇位的权力斗争中,以张柬之为首的一帮人,一改太子等一味妥协忍让的做法,果断用强,决不手软,决不讲情面,从而一步到位,取得了复唐的成功。应该说,张柬之“以硬对硬,一步到位”的做法,在当时是最为明智的。

此后李显重新登上皇位,武则天终于远离了政治纷争,度过了近一年的平静生活。这年冬天,她以八十一岁高龄去世,临终前留下遗嘱,去皇帝尊号,称则天大圣皇后,与高宗李治合葬乾陵,坟前矗立起一座无字石碑。虽然在一生的漫长岁月中,理智让她选择了一条远离情感的道路,但当生命即将到达终点时,她依然选择与亲人相伴,坦然地到另一个世界里面对他们充满复杂情绪的目光。
第3个回答  2017-12-07

名正言顺:武则天只所以能当皇帝,除了自己的才干之外最重要的是,她是李家的媳妇,偌大一个公司老板身体不好,总得有人打理吧,中国古代,皇帝年龄过小,妈妈帮忙打理,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宗亲旧臣,之所以能纵容她,主要的是名正言顺的问题,她要是敢把位置传给姓武的她自己都收不了场。

第4个回答  2019-06-15
武则天能当皇帝和当时开放的环境有关,在所有人眼中武则天是李家媳妇,就像现在家族企业丈夫死了,老婆代管公司日后交给儿子这样顺理成章。如果武则天把皇位给娘家人,天下就会大乱,因为很多人都找到了造反的理由,所谓的名不正则言不顺就是这个意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