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道”指的是什么?

如题所述

先前讲到老子写道德经是为了在末法乱世到来之际,所采取的:“于高屋之上,事先建屋檐而待,以挡雨漏”的行为,

那么,道德经里的“道”究竟是何物呢?

毛泽东曾经说过: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道德经如果有个纲的话,学起来会事半功倍的。道德经这个纲是什么呢?

这个纲就是:生生不息、共生共荣、生长收藏。

记住了这12个字,就记往了道德经的魂。道德经所有的内容都围绕这12个字展开。

正如佛家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里所说的:“真实不虚”一般,这十二个字,对于道德经而言,也是真实不虚的。

但这十二个字,只是纲,并没有讲出“道“的全貌。

道德经里的“道”,指一切规律。除了自然规律外,还有地脉(人与外界)与人性。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自然规律、地脉、人性,都是道德经里“道”的范畴,那么,这三者之间,究竟哪一个才是最根本的道呢?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里有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由此可以得出的答案是:自然是最根本的道、

这里有二个问题需要澄清:

第一个问题是关于人:

人有二个属性:第一个属性是关于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作为道、天、地、人四域之一的人的属性。这里的属性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个分子,人的属性是自然的属性的展现。从这个角度讲,人与自然是一体的;社会道德要符合人性与自然规律;

人的第二个属性是社会的属性,即人是社会的一分子。从这个角度讲,人是需要与社会属性融为一体的,所以,道德经讲要:“人法地”,即人要遵循社会规则。

只所以这样,是因为道德经是说给世俗社会听的,是自然规律在世俗社会应用的规则。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地:

地与人一样,也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作为自然的一部分的地,包括山川形势、草木土石,地的属性是自然的属性的展现,地与自然是一体的;地脉要符合人性(自然中的人性)与自然规律;

地脉的第二个属性是社会,即地脉是人的组合,是人的共同意志。因为是人的共同意志,所以要“人法地”,人要遵循社会规则。

所以,这句话应该拿本子记下来:因为道德经是说给世俗社会听的,所以,这里的人,是社会中的人;所谓的地,是社会,是有一定空间与地域限制的人的组合。

至此,我们可以给出最终的答案,道德经的道,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是自然之道,即:生生不息、共生共荣、生长收藏。

第二:是人伦,即在自然属性之外的,作为社会属性中的人,应该遵循的规则;

第三,是地脉,即一定地域、一定时间内的人群所应该遵循的规则。

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9-26
道德经中的道,指的是规律,自然存在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的规律,也就是所谓的真理。类似于科学,但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存在局限性和错误,而道指的是支配宇宙万物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无论人类是否认识到,道都存在在那里,人类只能认识道,而不能改变道,就像自由落体一定往下掉,谁也不能让苹果自己往天上飞,这个道是宇宙存在的时候就注定的,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道讲的是自然科学规律,而德讲的就是社会发展规律,当然,我认为德经远远不如道经那么神,因为德经受老子当时时代局限太严重,眼界不够远,对未来社会的发展预测出现了很多偏差。道经太神了,有些观点甚至超出了目前的科学研究进程,但已经被科学证实的世界观基本全部正确,尤其是宇宙观,老子道这个模型完全契合现在推测的宇宙大爆炸以来整个宇宙的发展情况,个人拜服老子的同时甚至感觉有点惊悚,因为当时的文明认知水平明显不可能催生出道德经这种东西,所以道德经到底怎么来的,这是个问题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1-15

老子所著的《道德经》,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哲学经典,只有五千字的《道德经》,一直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难读懂的经典。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