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是谁

要介绍年代,成名作,相关知识。

“唐宋八大家”是我国唐、宋两代八个著名散文家的合称,他们是唐
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最初将这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的是明初朱后的《八先
生文集》,后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个唐宋作家的作品。
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前者的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唐宋八大家
文钞》,共160卷。“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
提倡唐宋八大家的作品和文风,这在明中叶是有深刻的政治背景的。
以明代“前七子”、“后七子”为代表的复古派垄断文坛,倡言“文必秦
汉,诗必盛唐”,在散文创作中抛弃了唐宋以来文学发展的既成传统,走
上复古的道路。影响所及,致使一些文人学者在散文创作中一味以模拟秦
汉古人为能事,其作品成为毫无灵魂的假古董。作为前后七子的反对派而
出现的,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他们强调唐宋作家的散文
作品是学习和继承秦汉古文优秀传统的典范,应该加以提倡,并着手编选
和刊行唐宋作家的散文选集。
由于这八位作家的文学观点比较接近,都主张实用,反对骈体,他们
的散文创作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因而“唐宋八大家”一经提出,便为后
人普遍接受,成为文学史上的专有名词。
韩愈(768~824) 字退之,谥号文公,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州市)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代表作有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有《欧阳文忠公文集》。诗歌《踏莎行》。并著作著名的《醉翁亭记》。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佑集》传世。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1《赤壁赋》
2《后赤壁赋》
3《石钟山记》
4《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
5《春宵》
6《海棠》
7《和子由渑池怀旧》
8《和子由踏青》
9《花影》
10《惠崇春江晚景》 (此诗为作者苏轼观看惠崇所画《春江晚景》而作)
11《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1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3《三月二十九日》
14《上元侍宴》
15《石苍舒醉墨堂》
16《书李世南所画秋景》
17《题金山寺》
18《题西林壁》
19《望海楼晚景》
20《雪后北台书壁》
21《饮湖上初晴后雨》
22《有美堂暴雨》
23《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24《赠刘景文》
25《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女王城东禅庄院》
26《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27《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28《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29《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30《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
31《蝶恋花(密州上元)》
32《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
33《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34《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35《洞仙歌(冰肌玉骨)》
36《洞仙歌(江南腊尽)》
37《贺新郎(乳燕飞华屋)》
38《浣溪沙(覆块青青麦未苏)》
39《浣溪沙(画隼横江喜再游)》
40《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
41《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42《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
43《浣溪沙(细雨斜风作小寒)》
44《浣溪沙(寓意)》
45《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
46《减字木兰花(春月)》
47《减字木兰花(空床响琢)》
48《江城子(翠娥羞黛怯人看)》
49《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
50《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
51《江城子(天涯流落思无穷)》
5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
53《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54《满江红(江汉西来)》
55《满江红(清颍东流)》
56《满庭芳(三十三年)》
57《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58《南歌子(雨暗初疑夜)》
59《南乡子(寒雀满疏篱)》
60《南乡子(凉簟碧纱厨)》
61《南乡子(霜降水痕收)》
62《南乡子(送述古)》
63《念奴娇(赤壁怀古)》
64《沁园春(孤馆灯青)》
65《沁园春(情若连环)》
66《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
67《阮郎归(初夏)》
68《少年游(去年相送)》
69《哨遍(为米折腰)》
70《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
7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2《记承天寺夜游》
《范增论》
《贾谊论》
《东栏梨花》
苏辙(1039-1112) 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佑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佑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曾巩(1019—1083)字子固,汉族,抚州南丰(今江西南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
王安石(1021年—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汉族。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区荆公路邓家巷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官至宰相,主张改革变法。诗作《元日》、《梅花》等最为著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5-14
柳宗元,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运城市),世称柳河东,生于长安,贞元初年进士,官监察御史。顺宗时,王叔文执政,他任礼部员外郎,锐意推行政治改革。不久,王叔文失败,他也被贬为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在南方凡十四年,死于柳州。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 作为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和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反对六朝以来笼罩文坛的绮靡浮艳文风,提倡质朴流畅的散文。著有《柳河东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
欧阳修欧阳修(1007~1072年),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天圣进士。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个人简介
姓名:苏洵 字明允 号老泉
生卒年:1009—1066
所属朝代:宋代
所属文学时期:宋代文学
所属流派:三苏 唐宋八大家
代表作品:权书 衡论
生平介绍
北宋散文家。汉族,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应试不举,经韩琦荐任秘书省校书郎、文安县主簿。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佑集》。
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生于四川眉山。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有多方面的创作才能,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独特,优异的成就。世人称为苏东坡。
苏轼(1037~1101)宋朝人,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享年64岁。南宋高宗朝,赠太师,追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汉族,是父亲苏洵的第五个儿子,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嘉佑二年(1057)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元佑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佑八年(1093)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五,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在政治上属他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大家。
苏辙(1039~1112)字子由,北宋散文家。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佑二年(1057)与苏轼一起中进士。不久因母丧,返里服孝。嘉佑六年,又与苏轼同中制举科。当时因“奏乞养亲”,未任官职,此后曾任大名府推官。熙宁三年(1070)上书神宗,力陈法不可变,又致书王安石,激烈指责新法。熙宁五年(1072),出任河南推官。元丰二年(1079),其兄苏轼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被捕入狱。他上书请求以自己的官职为兄赎罪,不准,牵连被贬,监筠州盐酒税。元丰八年,旧党当政,他被召回,任秘书省校书郎、右司谏,进为起居郎,迁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哲宗元佑四年(1089)权吏部尚书,出使契丹。还朝后任御史中丞。元佑六年拜尚书右丞,进门下侍郎,执掌朝政。元佑八年,哲宗亲政,新法派重新得势。绍圣元年(1094),他上书反对时政,被贬官,出知汝州、袁州,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后又贬循州等地。崇宁三年(1104),苏辙在颍川定居,过田园隐逸生活,筑室曰“遗老斋”,自号“颍滨遗老”,以读书著述、默坐参禅为事。死后追复端明殿学士,谥文定。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改革家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中国最伟大改革家。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南丰(今属江西)人。世称“南丰先生”,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嘉佑二年(1057年)登进士第,儿童时代的曾巩,就与兄长曾晔一道,勤学苦读,自幼就表现出良好的天赋。其弟曾肇在《亡兄行状》中称其“生而警敏,不类童子”,而且记忆力超群,“读书数万言,脱口辄诵”。嘉佑二年(1057年),39岁的他才考取了进士,被任命为太平州司法参军,踏上了仕途。翌年,奉召回京,编校史馆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熙宁二年(1069年)先后在齐、襄、洪、福、明、亳等州任知州,颇有政声。元丰三年(1080年),徙知沧州,过京师,神宗召见时,他提出节约为理财之要,颇得神宗赏识,留三班院供事。元丰四年,神宗以其精于史学,委任史馆修撰,编纂五朝史纲,未成。元丰五年,拜中书舍人。次年卒于江宁府。理宗时追谥“文定”。曾巩在政治舞台上的表现并不算是很出色,他的更大贡献在于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
第2个回答  2010-05-14
明初朱后最初将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 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的《八先生文集》,后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个唐宋作家的作品。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前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八大家文钞》,共160卷。“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 (苏轼,苏洵,苏辙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拜欧阳修为师)。(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

八大家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河南人,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地位崇高,苏东坡称赞他为“文起八代之衰”。他的文章气势宏大、豪逸奔放、曲折多姿、新奇简劲、逻辑严整、融会古今,无论是议论、叙事或抒情,都形成独特的风格,达到前人不曾达到的高度。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生于长安,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作为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和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反对六朝以来笼罩文坛的绮靡浮艳文风,提倡质朴流畅的散文。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杰出博学的散文家,宋代散文革新运动的卓越领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由于忧国忧民,刚正直言,欧阳修宦海升沉,历尽艰辛,但是创作却“愈穷则愈工”。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极力反对浮靡雕琢、怪僻晦涩的“时文”,提倡简而有法、流畅自然的风格,作品内涵深广,形式多样,语言精致,富情韵美和音乐性。许多名篇,如《醉翁亭记》、《秋声赋》等,已千古传扬。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眉。苏洵和他儿子苏轼、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的散文主要是史论和政,他继承了《孟子》和韩愈的议论文传统,形成自己的雄健风格,语言明畅,理反复辨析,很有战国纵横家的色彩;有时不免带有诡辨气息,是其短处。

苏轼:(1037-1101),字子胆,号东坡居士,生于四川眉山。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世称苏东坡。卒后追谥文忠,后人也称为苏文忠公。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1039-1112)字子由,晚年自号颖滨遗老。苏轼之弟,“三苏”之一,人称“小苏”。苏辙是散文家,为文以策论见长,在北未也自成一家,但比不上苏轼的才华横溢。他在散文上的成就,如苏轼所说,达到了“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曾封荆国公,后人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中国散文史上著名的“唐代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峭直简洁、富于哲理、笔力豪悍、气势逼人、词锋犀利、议论风生,开创并发展了说理透辟、论证严谨、逻辑周密、表达清晰、熔叙事和议论于一炉的独特散文文体。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军南丰县人,宋代新古文运动的重要骨干,唐宋八大家之一。”十二岁能文,语已惊人”的曾巩,资质警敏聪慧;成年后,备受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赏识。曾巩有浓厚的儒家思想,主张先道后文,极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他的学术和文章,生前已传誉遐迩,身后更盛名不衰。曾巩散文作品甚丰,尤长于议论和记叙。他的议论文立论精策,不枝不蔓,纡徐曲折,从容敦厚;记叙文则思玫明晰,俯仰尽意,精练生动,耐人寻味。

代表作:
韩愈——以尊儒反佛为主的有《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马说》等,有嘲讽社会现状的杂文《杂说》、《获麟解》以及著名的《祭十二郎文》;
柳宗元——寓言故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哲学论著有《非国语》、《贞符》、《时令论》、《断刑论》、《天说》、《天对》、《永州八记》。其中包括《小石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等。
宋朝:
欧阳修——《醉翁亭记》,《鸣蝉赋》、《秋声赋》、《与高司谏书》、《朋党论》、《伶官传序》
苏洵【xún】——《六国论》、《衡论》、《辨奸论》、《管仲论》、《权书》等
苏轼——《水调歌头》,《浣溪沙》,《江城子》《蝶恋花》等;散文有《赤壁赋》,《后赤壁赋》、《平王论》、《留侯论》、《石钟山记》等。
苏辙——,《栾城集》84卷,《栾城应诏集》12卷。
曾巩【gǒng 】——《上欧阳舍人书》、《上蔡学士书》、《赠黎安二生序》、《王平甫文集序》。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伤仲永》、《答司马谏议书》
第3个回答  2010-05-18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据查,明初朱右将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编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仅取唐宋八位散文家的文章,其它作家的文章一律不收。这为唐宋八大家名称的定型和流传起了一定的作用。以后不久,推崇唐顺之的茅坤根据朱、唐的编法选了八家的文章,辑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之称遂固定下来。
唐宋八大家乃主持唐家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他们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
韩愈(768-824)
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河南人,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地位崇高,苏东坡称赞他为”文起八代之衰”。
柳宗元(773-819)
字子厚,祖籍河东,世称柳河东,生于长安,贞元初年进士,官监察御史。顺宗时,王叔文执政,他任礼部员外郎,锐意推行政治改革。不久,王叔文失败,他也被贬为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在南方凡十四年,死于柳州。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
欧阳修(1007-1072)
字永叔,祖籍江南西路吉州永丰县(今属江西)号”醉翁”、”六一居士”,杰出博学的散文家,宋代散文革新运动的卓越领导�,唐宋八大家之一。由於忧国忧民,刚正直言,欧阳修宦海升沉,历尽艰辛,但是创作却”愈穷则愈工”。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极力反对浮靡雕琢、怪僻晦涩的”时文”,提倡简而有法、流畅自然的风格,作品内涵深广,形式多样,语言精致,富情韵美和音乐性。

三苏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人。苏洵和他儿子苏轼、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的散文主要是史论和政,他继承了《孟子》和韩愈的议论文传统,形成自己的雄健风格,语言明畅,理反复辨析,很有战国纵横家的色彩;有时不免带有诡辨气息,是其短处。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生於四川眉山。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有多方面的创作才能,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独到的成就。世称苏东坡。
苏辙(1039-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号栾城,晚号颖滨遗老,四川眉山人。他在父兄的熏陶和影响下,自幼博览群书,抱负宏伟。宋徽宗继位,他遇赦北归,寓居颖昌,闭门谢客,潜心著述,过了十二年闲适而孤独的生活。政和二年病逝,终年七十四岁。著有《栾城集》、《栾城后集》等

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号半山,曾封荆国公,后人称王荆公,谥文,又称王文公。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中国散文史上著名的“唐代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峭直简洁、富於哲理、笔力豪悍、气势逼人、词锋犀利、议论风生,开创并发展了说理透辟、论证严谨、逻辑周密、表达清晰、熔�事和议论於一炉的独特散文文体。

曾巩(1019-1083)
字子固,建昌军南丰县人(属今江西),宋代新古文运动的重要骨干,唐宋八大家之一。“十二岁能文,语已惊人”的曾巩,资质警敏聪慧;成年后,因文才出众,备受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赏识。曾巩有浓厚的儒家思想,主张先道后文,极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他的学术和文章,生前已传誉遐迩,身后更盛名不衰。曾巩散文作品甚丰,尤长於议论和记叙。他的议论文立论精策,不枝不蔓,纡徐曲折,从容敦厚;记叙文则思玫明晰,俯仰尽意,精练生动,耐人寻味。
第4个回答  2010-05-20
“唐宋八大家”是我国唐、宋两代八个著名散文家的合称,他们是唐
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最初将这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的是明初朱后的《八先
生文集》,后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个唐宋作家的作品。
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前者的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唐宋八大家
文钞》,共160卷。“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
提倡唐宋八大家的作品和文风,这在明中叶是有深刻的政治背景的。
以明代“前七子”、“后七子”为代表的复古派垄断文坛,倡言“文必秦
汉,诗必盛唐”,在散文创作中抛弃了唐宋以来文学发展的既成传统,走
上复古的道路。影响所及,致使一些文人学者在散文创作中一味以模拟秦
汉古人为能事,其作品成为毫无灵魂的假古董。作为前后七子的反对派而
出现的,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他们强调唐宋作家的散文
作品是学习和继承秦汉古文优秀传统的典范,应该加以提倡,并着手编选
和刊行唐宋作家的散文选集。
由于这八位作家的文学观点比较接近,都主张实用,反对骈体,他们
的散文创作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因而“唐宋八大家”一经提出,便为后
人普遍接受,成为文学史上的专有名词。
韩愈(768~824) 字退之,谥号文公,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州市)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代表作有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有《欧阳文忠公文集》。诗歌《踏莎行》。并著作著名的《醉翁亭记》。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佑集》传世。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1《赤壁赋》
2《后赤壁赋》
3《石钟山记》
4《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
5《春宵》
6《海棠》
7《和子由渑池怀旧》
8《和子由踏青》
9《花影》
10《惠崇春江晚景》 (此诗为作者苏轼观看惠崇所画《春江晚景》而作)
11《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1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3《三月二十九日》
14《上元侍宴》
15《石苍舒醉墨堂》
16《书李世南所画秋景》
17《题金山寺》
18《题西林壁》
19《望海楼晚景》
20《雪后北台书壁》
21《饮湖上初晴后雨》
22《有美堂暴雨》
23《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24《赠刘景文》
25《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女王城东禅庄院》
26《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27《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28《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29《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30《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
31《蝶恋花(密州上元)》
32《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
33《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34《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35《洞仙歌(冰肌玉骨)》
36《洞仙歌(江南腊尽)》
37《贺新郎(乳燕飞华屋)》
38《浣溪沙(覆块青青麦未苏)》
39《浣溪沙(画隼横江喜再游)》
40《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
41《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42《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
43《浣溪沙(细雨斜风作小寒)》
44《浣溪沙(寓意)》
45《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
46《减字木兰花(春月)》
47《减字木兰花(空床响琢)》
48《江城子(翠娥羞黛怯人看)》
49《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
50《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
51《江城子(天涯流落思无穷)》
5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
53《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54《满江红(江汉西来)》
55《满江红(清颍东流)》
56《满庭芳(三十三年)》
57《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58《南歌子(雨暗初疑夜)》
59《南乡子(寒雀满疏篱)》
60《南乡子(凉簟碧纱厨)》
61《南乡子(霜降水痕收)》
62《南乡子(送述古)》
63《念奴娇(赤壁怀古)》
64《沁园春(孤馆灯青)》
65《沁园春(情若连环)》
66《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
67《阮郎归(初夏)》
68《少年游(去年相送)》
69《哨遍(为米折腰)》
70《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
7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2《记承天寺夜游》
《范增论》
《贾谊论》
《东栏梨花》
苏辙(1039-1112) 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佑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
看我写了这麽多给些分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