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统战宗教管理人员的作用

如题所述

存在问题
(一)思想观念和认识上还存在误区。目前,社会上对宗教和宗教问题的认识多种多样,差异很大。就社会各界而言,对宗教的长期性、宗教工作的群众性、宗教问题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等认识不足,对党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以及宗教基本知识理解不透,看不到宗教多方面的社会功能。少数人认为宗教工作不是中心工作,不比“跑项目抓经济”,抓与不抓、管与不管无妨大局。有的甚至只习惯于从消极方面着眼,在不同程度上限制甚至削弱了宗教促进经济社会建设的积极作用。(二)行政执法难彻底。《宗教事务条例》颁布施行以后,宗教事务的管理方式由政策管理为主转向依法管理为主。目前县民族宗教事务局作为行政执法主体,实际工作人员只有3名,镇民族宗教工作大部分由民政干部兼任,其干部配备与所承担的任务要求不适应,执法难到位,非法建造小庵小庙、私设基督教聚会点等违法现象禁而不止。(三)教职人员和宗教场所民主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一是缺乏高素质的教职人员。目前每个活动场所有一至两名教职人员,但大多教职人员学识不高,年龄偏大,其中3个清真寺都是从外地请的阿訇。二是宗教内部管理方面不够规范。尽管建立了财务管理制度,但合格的财务人员不多。(四)宗教活动点与所处园林利益机制需亟待规范。宗教活动点与园林、文物、旅游等相关社会领域之间,不和谐的因素依然存在,特别是宗教活动场所与园林建设投资者之间时常出现矛盾,影响社会和谐。(五)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还须进一步加力。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在农村,与群众期望值有差距的物质文明建设,导致一部分“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到宗教中去寻找寄托和救助;还须进一步加强的精神文明建设,让部分群众的困惑和苦恼不能很好的得到回答,情绪得不到及时理顺,加之农村文化生活匮乏,就医条件较差,使部分群众加入宗教信仰行列,导致信教群众增长快,尤其信仰基督教的信教群众较为突出。(一)进一步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根本保证。一要转变观念,认清宗教服务社会的作用。建议在成人教育培训中,开设民族宗教基础课,提高人们对宗教信仰方面的分辨力、抵御渗透力,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辩证地看待其社会作用的“两重性”,从正面把握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引导、支持宗教界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有力地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二要完善基层宗教工作机制,发挥宗教事务管理三级网络两级责任制的作用。推行《宗教工作目标考核责任书》,县与镇、镇与村层层签定宗教工作目标责任书,把宗教工作列入年度绩效考核,把“属地管理”责任落在实处。三要充分发挥统战宗教联络员作用,强化镇、村(社区)宗教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明确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为两级宗教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四要随财力增长逐年增加宗教工作经费财政预算,确保宗教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进一步
加强依法管理。一要积极推进依法管理队伍建设。县级宗教事务部门处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工作的基层和前沿,其行政执法工作的任务非常重。应增加编制,解决宗教工作力量薄弱的问题。并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建立政府牵头,部门协调的联动执法机制,成立由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队,加强宗教政执法工作。本着“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基本原则,采取“合理布点、疏堵结合”方法,对家庭聚会点,加大教育和引导力度,把信徒引导到批准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过宗教生活。加大对个别群体性或影响大的特殊案件的查处力度,切实维护宗教领域的稳定,坚决抵御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活动。坚决遏制新建、乱建小寺小庙之风。对共产党员出现信教情况,纪检、组织部门应当积极介入,做到及时处理。三要实行宗教活动申报制度,严格规范宗教活动行为。严格区分“信仰自由”与“活动自由”的关系。  (三)要加强宗教教职人员队伍建设。按照“政治上靠得住、学识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的要求,创新培养方法,开辟培训途径,努力加强宗教教职人员队伍建设,着力培养中青年爱国宗教人士。引导各宗教积极引导信教群众开展“三好”活动,即:在宗教场所内做一个好信众,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好作用。每年对全县宗教工作者和教职人员集中进行1~2次政策法规培训,同时,从宗教专业院校物色有一定宗教学识、年轻有为的爱国宗教人士充实各宗教活动场所。  (四)弘扬宗教优秀文化推进旅游发展。宗教文化是历史文化的基本元素,也是促进旅游业发展不可缺少的资源。旬阳宗教活动场所不仅是旬阳信教群众活动的聚集地,更是旬阳历史、文化发展轨迹的见证。将“弘扬宗教优秀文化”作为宗教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切入点,对宗教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充分听取宗教、文广、城建、房管、旅游、公安、环保等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意见,提出利用开发方案,经政府研究后列入城乡建设规划、历史文物保护规划、旅游资源整合发展规划。同时,要着眼全局,落实规划。尽快理顺风景名胜区教活动场所的管理体制,协调好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以做好旅游品牌为大局,将宗教文化与山水文化共同策划、包装、推介。重视场所宗教文化历史资源的整理挖掘,在丰富寺观教堂文化内涵上下功夫,努力提高旬阳宗教活动场所的品位。   (五)
充分发挥宗教界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合法宗教主张仁爱、慈善、和平,蕴涵着丰富的和谐理念,决定了宗教能够在建设和谐文化中发挥积极作用。结合旬阳宗教工作实际,一要引导和支持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广泛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引导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深刻认识全面建设美好旬阳,是全县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全县宗教界及信教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积极投入美好旬阳、富民强县建设,在扶贫、济困、救灾、助残、养老、助学、义诊等方面发挥有益作用。二要加快推动宗教慈善事业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重点对跨地区、跨宗教以及涉及国外宗教组织开展的社会公益慈善活动,加强引导、协调和管理,趋利避害,防止借机扩大影响和发展宗教,警惕和防范境外利用开展公益慈善事业进行宗教渗透。  (六)加强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给群众创造更多的致富机会,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推进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设,积极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让群众在享受实惠中崇尚科学。二要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强村党支部、村委会在群众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结合“三问三解”、创先争优等活动的开展,加强农村的法制宣传教育,下大力气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群众因无助、因病信教的现象。三要用先进文化占领群众生活领域。除了兴建图书室、文化活动室之类的公共文化活动场所,推进“村村通”广播电视建设,还要继续发挥自乐班和“文化大院”作用,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四要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抓好科技培训工作,培养大批科技能手和致富带头人,同时增加投入,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生活条件,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逐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教育返贫(高中和大学教育)、住房难等群众赖以生存的根本大事,从根本上解决好社会变革中群众精神、物质生活领域出现的新问题。  (七)继续深入开展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活动。按照《宗教事务条例》和创建活动的总体要求,强化民主管理班子和制度建设两大重点,落实“九个一标准”:一是选一个好班子。宗教活动场所成立民主管理组织,到期需要换届时,应报县级宗教部门批准,方可进行换届选举,确保宗教活动场所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爱国宗教人士手中。二是定一个好思路。民主管理组织要根据本场所的实际情况,确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化管理的总体思路,体现于年度要点,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展正常的宗教活动。三是完善一套好制度。宗教活动场所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四是创造一个好环境。宗教活动场所不分大小,都要积极配合参与双创工作,做到布局合理,设施完备,安全整洁。五是选一名优秀的教职人员。宗教教职人员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爱国爱教,在信教群众中威信高,精通宗教教义教规,解经、讲经水平高,积极发挥联系信教群众的优势,努力协助宗教部门做好稳定工作,自觉抵御境外宗教渗透,大力宣传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六是选一个好会计,在银行设专户。七是建一套档案,包括建立慈善公益档案。
八是成立一个勤劳致富帮扶小组。九是掀起一个开展慈善公益活动的高潮。按照“九个一”标准,宗教部门完善考评办法,加强考核,强化指导,形成宗教服务和谐社会长效机制。  总之,加强和创新宗教事务管理已成为新形势下做好宗教工作的新举措。遵循“强化管理、规范管理、创新管理”的工作思路,立足长远,做在当下,努力做好新形势下宗教事务管理工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服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