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给中国带来的发展与机遇

越详细越好,,是要做论文素材的,,拜托啦

经过四轮激烈的争夺,上海终于获得2010年的世博会举办权。这是继北京获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后,中国获得的又一次殊荣和发展良机。世界上很少有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同时获得奥运会和世博会两大国际盛事的举办权,中国为东方赢得了骄傲。从2008年到2010年两年间,奥运会和世博会在我国形成南北呼应之势,必将成为21世纪初中国经济发展的两大“超级引擎”。

如果说奥运会将给我们更多的精神支撑的话,世博会显然将给予我们更多的发展动力。它使得我们的战略机遇变得更加清晰,也使华东地区的经济整合和发展目标更具竞争力。预计到2010年,上海将成为国内人均GDP第一个突破1万美元的地区,整个长江三角洲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很有可能形成一个都市圈,其对国家发展的贡献将进一步放大。

共建“长三角”世博圈

上海周边许多城市的商人和企业家都密切关注着这次申博的结果,他们从来没有把它仅仅当做上海的人事。因为,事实上,长江三角洲各地的经济发展早已水乳交融。

浙江到上海的5小时经济圈、安徽到上海的6小时经济圈和江西到上海的8小时经济圈,正在加速形成之中。世博会的辐射作用首先就体现在对华东地区的经济拉动上,其力度显然要超过以往所有的发展计划。估计从明年起到2010年,华东各省份GDP的增长率都会在两位数以上,同时将继续成为中国引入外来投资的“蓄水池”。

世博会被称为“经济领域的奥林匹克”,而占中国国土总面积1%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带,汇聚了中国6%的人口和近20%的国内生产总值。虽然举办权12月3日晚才最终见分晓,但这些城市早已开始思考自身与上海世博会的关系,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共建世博圈的设想。

调查显示,我国投资环境排在前11位的城市,都地处长江三角洲。眼下,这一地区正成为吸引国际资本的强力“磁场”。

本次上海申博成功,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会展、物流、建筑、商贸、城市规划和建设等领域的合作,首当其冲。当地旅游界人士甚至提出建议:借世博会共建江浙沪旅游区,成立长江三角洲城市世博会旅游联络组,让持有世博会门票的海内外游客同时到三角洲城市游览。这样,一方面,可以扩展和丰富世博会的内涵;另一方面,也让上海周边城市更多地接受世博会的辐射。

江苏一些经济、旅游、商贸专家认为,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必将打造一个“长三角”的世博圈。因为世博会的场馆、交通、旅游等设施都离不开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

据预测,2010年将有7000万人参观世博会,其中将有近35%会顺道去周边城市一游。中国国际贸促会南京分会副会长李虹大胆地预计,以上海、南京、杭州、宁波、苏州为代表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将会和德国的慕尼黑、法兰克福、杜塞尔多夫和科隆等一样,成为亚洲最大的会展城市群。

在未来20年中,我国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这段征程中,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发挥“中途加油站”的重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世博会正成为每个中国人的共同期待。

创造数十万的就业机会

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祝均一明确表示,上海申博成功无疑对上海市劳动保障工作带来广泛、深刻和持久的影响。他说,1996年汉诺威世博会创造了10万个就业机会,预计2010年上海世博会创造的就业机会将数倍于此。

祝均一分析道,“上海世博”将和“北京奥运”一起,成为牵引中国21世纪经济发展的“双引擎”,申博成功必将有利于上海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并会给上海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申博成功将会加快上海就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目前上海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接近50%,而东京、纽约、香港等国际化大都市的服务业比重都在70%以上,预计到2010年,上海的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例将超过60%。

可以肯定的是,申博成功将极大地带动旅游、酒店、餐饮、交通、通信、广告、零售、建筑装饰、城市维护等行业发展,服务业以及建筑业的从业人员的比例将由此而大幅上升。祝均一认为,申博成功不仅会带来劳动者的“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将带来劳动者的“质”的变化。到2005年左右,上海市的高技能职业人才比例,将从目前的6%提高到15%左右,到2010年,将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20%以上),劳动者队伍的“标准化、国际化、市场化”程度将更高。

到2010年的世博会之年,预计有7000万人次光临世博会场馆,其中海外人士将超过1000万人次。这将是上海入境并实地观光的目标游客数首次超过1000万人次的规模,成为继香港、东京之后又一大亚洲旅游中心城市。届时的上海,还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会展中心城市,并成为中国产品走向世界的一个枢纽性通道。世博会还将促成上海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全面提升,我们的硬件设施、通信条件、物流能力、精神状态、专业人才和志愿者队伍等软硬素质,都会为世界增添异彩。

会展业翻开崭新一页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将是世博会举办151年以来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综合类世界博览会,国际展览事业由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会展原本是工业生产的附庸,但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推进和后工业化社会的来临,会展经济开始以独立的面目出现在国际贸易舞台上。国际博览会联盟(UFI)一份报告认为,一个城市或地区如果基础设施相对完备、人均收入在世界中等以上、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超过制造业且过半、外贸总额占GDP的比重接近或超过100%。那么会展经济就可以在这一城市得到强势增长,并发挥相关的积极作用。

“如果在一个城市开一次国际会议,就好比有一架飞机在城市上空撒钱,”一位世界展览业巨头如此评说会展经济的重要性。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为一些大城市提供了发展会展经济的基础条件。许多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纷纷兴建现代化的大型展馆,着力培育会展经济。北京、上海、大连等城市明确将会展业纳入重点扶持的都市型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面对会展经济如此巨大的能量,中国贸促会副会长马跃提出,大力发展中国的展览业,努力使中国成为东亚地区的“展览中心”。展览业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他强调说,德国展览业以其强大的辐射能力,在世界展览市场独占鳌头,使德国成为世界的“展览中心”。我们也要树立中国展览业发展的远大目标,努力使我国融入世界经济,提高中国展览业国际化的程度,充分利用世界经济发展的成就发展自身。

此次申博成功,为上海在21世纪初实现跳跃式发展,尽快建立世界级城市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推力

参考资料:http://www.ncicc.com.cn/Template/article/dzqk_article.jsp?aid=2004829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5-30
上海世博会需要关注的焦点、需要看的地方、方面特别多。她是世界创意的看台,是世界文化的看台,是世界高科技的看台,是世界发展的看台。中国作为东道主,上海作为举办城市,能够获得这样一次历史机遇非常难得、非常荣幸。那么,如何抓住历史机遇、难得机会,展示自己的成就,增加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增强世界对中国发展成果的了解,大大提高中国在世界的地位,需要中国认真思考,做足做好、发挥到极致。笔者认为,更加重要的是,给中国提供了一次近距离学习世界、借鉴世界最为先进成果,进而发展自己、壮大自己的历史机遇。当然,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比如:文化、教育、科技、创意等,但笔者是一个经济研究者,仅就抓住世博机遇,发展中国经济谈点看法。

世博会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效应,许多专家学者都已经认识到,比如:在本次两会上有委员写提案指出,应该抓住世博会的机遇,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这方面确实很重要,可以说从世博会开始建管以来,上海已经掀起世博旅游热。相信,随着世博会的开幕和持续184天时间的展览,上海乃至中国吸引世界游客纷至沓来竞相旅游是意料之中之事。

但是,世博会对中国经济的促进作用具有更深层次的作用和意义。世博会、奥运会都是国家大型活动,世博会和奥运会的共同点在于,都能够促进中国对世界的了解,世界对中国的更深认知,都能带动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不同点在于:世博会是世界历史的展览会,世界科技的展示会,世界文化精华的演示会,世界发展的汇报会。中国能够从中学习到许多实际、真实促进经济发展的宝贵东西。比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共识。其中,把经济发展切实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科技推动而不是长期依靠廉价劳动力推动、依靠投资拉动、依靠高耗能、高耗资源型促进,就必须广泛学习世界最新科技成果、前沿技术。而世博会就是科技成就的一次盛会。回顾历史,从天上飞的,比如说飞机、航空航天、火箭、卫星都曾经在世博会上走向世界,第一辆四轮汽车和高速列车都曾经进入过世博会。钢结构、混凝土是一个小小的花盆开始的。和我们切身相关,天天用的,打电话、造电灯,包括我们的拉链,曾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发明。这些成果都曾经在世博会上首先展示。最新的新能源技术、低碳技术、高效照明技术、“三网融合”技术、安全高效管理技术、汽车技术都在会上展示。听说日本馆是一种特殊的薄膜机构,而且上面可以发电。德国馆称为“和谐都市”,展示工业发展的未来。而瑞士馆用大豆纤维做成既能发电又能降解的材料。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中国必须抱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认真地谋划组织。国家有关部门、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所需和职能,系统地组织参观学习借鉴。力争学习借鉴到一系列前沿科技技术和科研成果,融合世界最为先进成果,借力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第2个回答  2010-05-29
这一次的世博会也将会成为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很好的机会。
有那么多人来到上海,有经济效益,带动上海本地和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可想而知的。
旅游,来上海的外地朋友或者外国人,不可能错过这个好机会,当然要好好玩一玩喽。
国际影响力,个人认为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当今世界格局正在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着,中国作为其中的一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要在世界上起着更重要的地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升国家影响力是非常重要的。这一次的世界性综合博览会是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当时还打败了像韩国,俄罗斯这样的劲敌,是很了不起的。08年的北京奥运会,让世界关注了中国,这次的世博会无疑是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中国,关注上海,看到中国这只沉睡那么长时间的狮子的醒来。这一次的世博会,是对中国的挑战,更多的机遇,能够让中国更好的在国际社会中得到发展。
世博会是汇聚了世界上最高端的科学技术的展览会,而这一次世博会能在上海举办,能够将世界高端的科学技术带到上海来,对于中国的科技力的发展很有好处。众所周知,影响国际地位的最重要的是经济和科技的竞争,这一次能在家门口更好的学习顶尖的科学技术,从中发现灵感,得到成长,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国的很多科技公司就趁着这次机会,到像日本馆这类科技含量的场馆参观,获取最新的高端信息,对于公司的发展大有好处。并且中国近几十年的目标是要走新型的工业化道路,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这样一来,可以更好的实现中国的经济转型,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