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上思四位文化名人是谁

中国近代史上思四位文化名人是谁

詹天佑、侯德榜、魏源和严复

詹天佑

詹天佑(1861—1919年),字眷诚,广东南海人,祖籍安徽婺源(今属江西),近代杰出的铁路工程师。

詹天佑的父亲詹兴洪靠种地养家,生活十分困难。詹天佑七岁入私塾读书,厌恶四书五经和八股文,喜欢摆弄机械。1872年他考取幼童出洋预备班,在美国念完小学、中学后,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铁路工程。1881年,詹天佑大学毕业,获得优异的成绩。同年,他回国,被派往福州水师学堂任驾驶。第二年,他被派到“扬武”兵轮担任驾驶官。1884年,中法战争马尾战役中,詹天佑和他的战友们英勇沉着对抗法舰,获得人们的称赞。同年10月,他被调到广东博学馆教习。1886年,张之洞让詹天佑测绘一幅中国沿海形势图。在一年里,他完成了测绘工作,并绘出沿海险要图,由张之洞献给了清政府。在当时,用西方测绘方法来测绘中国沿海形势,这是一个创举。

1888年,詹天佑被任命为唐津铁路的工程师,开始献身中国的铁路事业。在80天里,他指挥完成了塘沽到天津间的铺轨工程。9月初,唐山天津全线通车。1890年,清政府重新修建关内外铁路。关内外铁路是由林西已有铁路接造于路出山海关至沈阳达吉林,另由沈阳造支路至牛庄、营口。詹天佑在督修从古冶到滦州这段工程时,分析了日德工程师修筑滦河大桥失败的原因,机智地完成了滦河大铁桥的全部工程。1904年,詹天佑被英国工程研究会选为会员。1905年,清政府修建京张铁路,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他出色地完成了京张铁路的修建工程,粉碎了侵略者散布的中国工程师不能修成此铁路的谬论,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1910年,他回到广东,任粤路总理。1912年5月,他任汉粤川铁路会办。直到1919年逝世,他一直在为修建汉粤川铁路而努力。

京张铁路

京张铁路是詹天佑主持并胜利建成的联结北京和张家口的一条铁路,是完全由中国自己筹资、勘测、设计、施工建造的铁路,全长二百多公里。此路“中隔高山峻岭,石工最多,又有七千余尺桥梁,路险工艰为他处所未有”,特别是“居庸关、八达岭,层峦叠嶂,石峭湾多,遍考各省已修之路,以此为最难,即泰西诸书,亦视此等工程至为艰巨”。“由南口至八达岭,高低相距一百八十丈,每四十尺即须垫高一尺”。中国自办京张铁路的消息传出之后,外国人讽刺说建造这条铁路的中国工程师恐怕还未出世。詹天佑勇敢地担当起总工程师的艰巨任务,勉励工程人员为国争光,他亲率工程队勘测定线,从勘测过的三条路线中选定了经过南口、居庸关、八达岭的现行路线。詹天佑跟铁路员工一起,克服资金不足、机器短缺、技术力量薄弱等困难,出色地完成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处艰难的隧道工程,设计出人字形路轨。京张铁路1905年9月动工,1909年8月建成,比预计工程提前2年,经费结余白银28万两,总费只有外国承包商过去索取价银的五分之一,可谓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在铁的事实面前,外国人也不能不折服。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工程技术界的光荣,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个胜利。

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处艰难的隧道工程

京张铁路全线的难关在关沟,这一带叠峦重嶂,悬崖峭壁,工程之难为当时世界所罕见。关沟路段包括居庸关、八达岭、五挂头、石佛寺等四个隧道工程,总长1645米,最长的是八达岭隧道,长1091米,居庸关第二,长367米。詹天佑顶着帝国主义者的讥讽嘲笑,克服缺少资金、技术设备等重重困难,在开凿号称“天险” 的八达岭工程中,采取因地制宜分段施工的方法,精心设计了从洞身中段开一口大井垂直下去与两端相对开凿的办法,詹天佑亲自把关,精益求精,到1908年终于完成了举世著名的八达岭隧道工程。

侯德榜

侯德榜(1890—1974年),我国卓越的爱国科学家,我国现代化学工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世界公认的制碱工业权威。福建闽侯县人。1910年毕业于上海闽皖铁路学堂。不久,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堂(清华大学的前身)。1913年毕业考试时,以10门功课1000分,门门满分,创造了清华园的奇迹。旋被保送美国麻省理工学院,1916年毕业,后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研究制革,1921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应爱国实业家范旭东之聘,任塘沽永利碱厂总工程师。经数年苦战,终于在1926年生产出我国乃至亚洲第一批优质碱。永利碱厂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先后在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瑞士国际商品展览会上荣获金奖。1933年,出版了震惊世界制碱界的巨著——《制碱》,将索尔维制碱技术系统向全世界公开,从而奠定了他作为世界制碱权威的崇高地位。1937年,他创建的我国第一座大型化工联合企业——南京永利氨厂建成。至此,化学基础工业的两翼——碱和酸,在中华大地崛起,为我国现代化工事业奠定了基础。抗日战争爆发后,侯德榜被任命为永利川厂的厂长兼总工程师,负起建设华西化工基地的重任,经三年苦战,创造出先进的制碱新工艺——“侯氏制碱法”。1943年英国皇家化工学会授予名誉会员殊荣(当时亚洲仅中、日两国各一名);1944年哥伦比亚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学位;1948年被选为国立中央研究院院士。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财政委员会委员,重工业部化工局顾问,化学工业部技术委员会主任、副部长。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1958年,他主持设计的我国第一座小氮肥示范厂建成,并在此后六年中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1965年,他荣获国家科委颁发的“碳化法合成氨流程制碳酸氢铵” 的发明证书。80年代中期全国已有1000多家中、小型氮肥厂采取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工艺,使小化肥的产量达到全国化肥总产量的一半以上。侯德榜为我国农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曾被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二、三、四届常务委员,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主要著作有《制碱》《罗杰氏工业化学》第六版的第十章、《侯德榜选集》等。

魏源

魏源(1794—1857年)字默深,湖南邵阳人,道光进士。清代著名思想家。他于嘉庆末年曾在京向刘逢禄学习公羊学,后与龚自珍齐名,为经世致用之学的代表人物,时人并称龚魏。1825年—1826年间,他受江苏布政使贺长龄之聘,编辑《皇朝经世文编》,并参与筹议漕粮、水利等工作。以后,他任内阁中书,广泛阅读各种典籍文献,较多地了解社会实际。鸦片战争时,他在两江总督裕谦幕府,参与浙东抗英战役,痛愤时事,著《圣武记》。他又依据林则徐的嘱托,对照历代史志将林则徐所编西方史地资料《四洲志》增补为《海国图志》。在这部书中,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他建议制造枪炮轮船和其他“有益民用” 的机器工业产品,加强海防,抵抗外国侵略,要求改革漕运减轻赋税,兼顾商人利益。他的思想对近代维新变法思想有一定的影响。1853年太平天国军进攻江南,逼近扬州时,魏源组织地主武装进行对抗。1857年,他病卒于杭州。魏源除上述著作外,还著有《古徽堂集》《元史新编》《老子本义》《诗古微》《书古微》等。

《海国图志》

《海国图志》,清魏源著。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作者在镇江受林则徐嘱托,据《四洲志》译稿及中外文献资料,于《南京条约》订立后不久整理成书。1842年刻本50卷,1847年刻本增订为60卷,1852年(咸丰二年)又扩编为10O卷,刊于扬州。此书系统介绍了外国历史、地理和科技知识,谴责投降派“夷兵不可敌” 的卖国论及顽固派视坚船利炮为“奇技淫巧” 的昏聩,对战、守和外交策略提出很好的见解,并提倡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主张。本书出版后影响很大,促使人们开阔眼界,了解世界,对后来资产阶级改良派有一些启蒙作用。此书出版后,很快传入日本,对日本的维新运动也发生了一定影响。

师夷长技以制夷

魏源是中国近代史上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人,他在《海国图志·叙》中指出: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所谓“师夷” 主要是指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军事技术上的一套长处。魏源说:“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他不仅主张从西洋购买船炮,而且更强调引进西方的先进工业技术,由自己制造船炮。所谓“制夷”,是指抵抗侵略、克敌制胜。魏源明确地把是否学习西方国家“长技”提高到能否战胜外国侵略者的高度来认识。他强调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魏源从反侵略立场出发,以师夷为手段,以制夷为目的,表现了一种光辉的爱国主义思想。

《四洲志》

《四洲志》,清林则徐编,一卷。本书是林则徐在广东主持禁烟时,为了解西方情况,请人译述英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编辑而成。书中所记为世界五大洲中三十多国的地理和历史,是当时中国一部较有系统的世界地理志。后魏源受林则徐嘱托,以此书及其他资料为基础,编撰为《海国图志》。

严复

严复(1854—1921年)字几道,又字又陵,福建侯官人,他是近代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代表人物,也是系统地在中国传播西学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他是福州船政学堂第一届毕业生,后留学英国海军学校。1880年(光绪元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后升总办。甲午中日战争后,他发表《原强》《救亡决论》和《辟韩》等一系列政治文章,发出爱国救亡的强烈呼声,主张维新变法,井着手译述英国自然科学家赫胥黎的著作,取名《天演论》。该书系统介绍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的论点,号召人们救亡图存,“与无争胜”,对当时思想界起了很大影响。戊戌变法前,他曾主办《国闻报》。戊戌变法后,他翻译《原富》《群学肄言》《法意》等,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思想和逻辑学。辛亥革命后,他思想日趋保守,1915年列名“筹安会”。其著译编为《侯官严氏丛刊》《严译名著丛刊》。

《天演论》

《天演论》清代严复译自英国赫胥黎所著《进化论与伦理学》一书。“天演” 即进化之意,“天演论” 即进化论。严复不赞成把自然规律(进化论)与人类关系(伦理学)加以分割,译述时只取前面“进化论”(即天演论)命书名。严译《天演论》只包括赫胥黎原著中“序论” 与“本论”两篇。甲午战后,严复始译此书,1898年正式出版,为中国近代较早的一本直接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理论著作的书。严译《天演论》的特点不在于简单地转述赫胥黎原著,而是创造性地“取便发挥”,以求服务于当时中国社会的需要。书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的理论对打击封建势力、宣传变法维新起过积极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5-31
陈衡恪、姚华、张樾臣、易大德

陈衡恪(1876-1923年),江西义宁(今修水)人,字师曾,号槐堂、朽者,又号朽道人。光绪年间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孙,诗人陈散原之子,史学家陈寅恪之兄。陈衡恪与鲁迅关系甚密,早在南京矿路学堂时他们就是同学,后来一同到东京弘文书院,两人同住一个寝室,民国成立后不久,鲁迅与陈师曾先后到北京,在教育部同事十年,直到师曾1923年去世。他们常一起逛小市,看画贴,交换碑拓。—个月总要聚首几次。“五四”以前,鲁迅在文坛尚籍籍无名,陈师曾却已经确立了其在画坛的大师地位。梁启超在《师曾先生追悼会上演说》中说:

“陈师曾在现在美术界,可称第一人。无论山水花草人物。皆能写出他的人格。”在《鲁迅的故家》一文中,周作人也认为:

“陈师曾的画世上已有定评,我们外行没有什么意见可说。在时间上他的画是上接吴昌硕,下接齐白石,却比二人似乎要高一等,因为是有书卷气”。1933年鲁迅在《〈北平笺谱〉序》中写道:“及中华民国立,义宁陈君师曾入北京,初为镌铜者作墨盒,镇纸画稿,俾其雕缕;既成拓墨,雅趣盎然。不久复廓其技于笺纸,才华蓬勃,笔简意饶,但又顾及刻工省其奏刀之困,而诗笺乃开一新境。”1928年2月,鲁迅想找一张陈师曾的花卉笺纸做《朝花夕拾》的封面,后因找不到合适的,才托陶元庆设计,可见其对陈师曾作品印象之深。据鲁迅日记,陈师曾给鲁迅刻过多方印章,画则或赠或索,也颇得了几幅。陈师曾是吴昌硕的弟子,但他要求文人画的“学问”与“思想”,为一般画师,包括吴昌硕所不能做到。墨盒上陈师曾的落款仅寥寥18个字,就用了两种字体,“冷艳霜风里,晚节益嶙峋”10字为篆书,“槐堂朽者写石并题”为隶书,俱结体倚斜劲秀而自具面目。篆书既不同于邓石如,也不同于吴昌硕,出入两家又呈现了变化。所画石头简洁传神。此墨盒《陈师曾画铜》没有载录,是陈氏的画铜佚品。陈师曾还是画坛伯乐,民国早期的一流画家几乎都得到他的帮助,如齐白石、王梦白、陈半丁等。王梦白(丰城人)是陈师曾先生的弟子,齐白石也颇得师曾的指点、帮助、教诲。可以说陈衡恪是一个既继承了中国画传统,又开始其现代变革的一个里程碑式人物。

姚华,贵州贵阳人,光绪末年进士,字茫父,著名书画家,著有《黔语》、《中国文学要义》、《弗堂类稿》等有关金石文字与书画艺术的著作多种。以朱墨兼用,近于摹而非摹,似仿而非仿,陈叔通曾辑其佳作精印专册行世,现代名流马叙伦、郭沫若等皆有诗文题跋。姚华在墨盒制作界可谓是无人不知,他上承陈寅生,下启张樾臣,以一个进士参与工艺品的制作,在中国近代史上可谓是绝无仅有。除亲自刻盒外,姚华还画墨稿供张樾臣镂刻,“茫父”款墨盒是墨盒收藏者人人渴求的珍品,陈师曾与姚茫父合作墨盒画稿是民国初年二位一流画家友谊的见证。

张樾臣是墨盒制作史上最著名的制作家之一,民国年间在北京的诸多墨盒铺中,以张的“同古堂”最为有名。张刻铜除准确传神、入铜极深外,还借鉴竹刻中的沙底留青法,独创阳文花卉,深得文人雅士珍爱。姚茫父、陈师曾、王梦白、陈半丁、王雪涛、齐白石都有墨稿供其雕刻。

易大德,别号太白,l909年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去世。宜春市袁州区�市乡泽溪村人。1948年去台,

曾任台“中国文艺界联谊会会长”、台中国文化大学副校长等职。多次参加世界诗人大会,荣获国际桂冠诗人称号。太白先生以诗为世所知,其书法亦颇有根基。
第2个回答  2010-06-06
詹天佑———京张铁路
侯德榜———侯氏制碱法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严复————《天演论》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0-05-31
鲁迅 胡适 毛泽东 郭沫若
第4个回答  2010-05-31
下面写那么长的都是扯淡

我觉得是梁启超 鲁迅 还有下午再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