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si的问题

我打开hdsi怎么提示 Microsoft Jet数据库引擎找不到输入表或查询’webshell_dict'。确定它是否存在,以及它的名称的拼写是否正确。
怎么回事啊~~

全球化与社会主义
20世纪80年代未90年代初,全球化这个概念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应运而生。全球化给人类经济、政治、文化诸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外学者对全球化的概念、全球化的实质、全球化的阶段划分、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关系、苏东演变的原因和教训、国外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力量的现状、马克思世界历史观的 理论来源、马克思世界历史观的方法论意义、全球化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一、全球化的发展
全球化作为一种历史进程已存在几百年了,时至今日,已出现了三次浪潮。
第一次是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从15世纪末16世纪初地理大发现以后,资产阶级为了不断扩大产品销路而奔走于世界各地,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使原先相互隔绝的国家和地域逐渐地连成一片,形成了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引发了资产阶级产业革命,并使生产工具迅速改进,交通迅速发展,把一切民族,甚至最古老、最落后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
第二次是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这次全球化浪潮是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过渡开始,到垄断达到较高程度终结。美国在这次全球化浪潮中取代了 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但社会主义苏联的出现并日益强大,成为美国称霸世界、推行全球战略的障碍。于是,美国千方百计地扼杀苏联,武力不成,便采取冷战的办 法。在冷战期间,双方为取得冷战优势,一方面通过援助、交流、合作等,把手伸向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各自培植了适合自己战略需要的体系,使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生产、生活、消费,包括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都卷进了不同的体系。另一方面,它们为了取得军事优势,各自把科学技术带到了更高层次和更广泛的 领域,引发了高水平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使生产力大幅度增长,资本输出大规模开展,国际市场无限扩大,形成了生产经营跨国化,信息传递全球化,科技与产 业梯度化,消费、服务国际化,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国际化的全球化趋势。因此,冷战在客观上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使资本主义垄断达到了一个较高的程度。冷战的结束,使全球化进程告一段落。
全球化的第三次浪潮是从90年代开始的。这次全球化是在以原子技术、电子技术、生物、信息工程为标志的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并在许多领域都有重大突破,苏联解 体,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绝对优势的基础上开始的。尤其是信息技术领域的科技进步及其在现代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不仅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 展,而且使生产力日益超越国界,在国际分工新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生产、技术、信息、贸易、投资、金融、销售、服务、消费、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全球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产生了神奇般的信息传递载体和通道,信息高速公路大大缩短了世界市场各部门之间的距离。全球电脑网络的形成使几万亿美元的贸易、投资、金融业务在顷刻间完成。又由于信息传递,电脑网络的作用和经济、文化往来的频繁,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全球推行资本主义制度、价值观念等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的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求是》课题组认为,所谓经济全球化,实质上就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资本主义剥削的全球化。张西立认为,最要紧最根本的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由于市场经济一开始就是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联系在一起的,因而市场经济所到之处,资本主义的触角便随之伸展,这是由资本的扩张本性决定的。高放认为,全球化的实质是要使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各个角落得到普遍发展。宿景祥认为,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唐任五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进行的,具有强烈的"资本主义性"。它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由美国等西方大国操纵的世界经济组织引导和推动,并由其制定了游戏规则。它放大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固有的不公平原则,使得整个世界贫者更贫,富者更富,国际资本投机猖獗,个人主义恶性膨胀,目的是将整个世界变成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俞良早认为,所谓全球化实质上是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向全球扩展的过程。这就是近代以来全球化的性质。

二、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的机遇和挑战
目前,全球化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对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来说是最有益的,而对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它则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全球化在客观上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带来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全球化将促使社会主义国家打开封闭的国门,走向世界去认识、了解世界,并找到自己的差距,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
第二,全球化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吸引外资,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和优秀人才。
第三,全球化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知识、观念的更新和信息传递的加快,使其赶上世界经济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的步伐。
第四,全球化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对外投资和发展自己的跨国公司,增强在世界市场中的竞争力。
第五,全球化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贸易,同时,也促使社会主义国家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
第六,全球化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逐步接轨。
第七,全球化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加强同世界人民的交流和联合提供了条件。正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指出的,“中世纪的市民靠乡间小道需要几百年才 能达到的团结,现代的无产者利用铁路只要几年就可以达到了。”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电脑网络的形成,无产者联系、 联合、团结的条件更先进、更便捷、更迅速了,不需要几百年、几十年、几年的时间了,必要的时候,只需要片刻就达到了。
社会主义国家面对全球化,不仅仅是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对社会主义制度提出挑战。
在全球化过程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制度方面的战略是:把处于过渡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引向完全的资本主义,把已走向社会主义的国家演变成为资本主义。为达此目的,它们总是煞费苦心地试图把自己的经济、政治制度强加给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千方百计地将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为资本主义。它们的这一战略在苏东已得手,现在又集中对现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实施“两化”战略,并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因此,全球化对社会主义国家来说面临着制度安全的挑战。
第二,对经济安全提出挑战。
一是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大国主导的,它们已制订了一系列国际条约、规则、惯例等。社会主义参与其中,就不得不对经济管理的权限作出某些让步,这样,很可能造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活动要受控于发达国家。
二是金融国际化后,现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国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会凭借强大的资本优势,制造金融危机,摧垮社会主义国家,即使不是这样,自然发生的金融危机,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来说,也是很大的打击。
三是全球化对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市场占有份额提出了严峻挑战。全球化首先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一场以少数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全 球产业结构的调整。这种调整,实际上是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的经济扩张,是少数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和本国的产业升级。这样,会使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形成同 发达国家高层次产业的垂直分工,使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出现低层次、单一性和从属性,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形成资本主义国家总是“领头雁”的态势,甚至于造成社会主义就是不如资本主义的闲言。
四是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经济素质和竞争力的挑战。现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技术落后,生产条件比较差,面对全球化的浪潮,重速度不重质量的“泥足巨人”是不会 有竞争力的。如果再继续以低技术、低附加值、资源和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去交换高技术、高附加值、知识技术密集型产品,将会使自己越来越陷于被动局面。全球化 进程正在迅速而深入发展,历史已经造成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巨大差别,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失,因此,社会主义国家正面临着经济素质和竞争力的挑战。
第三,国家主权面临削弱的挑战。
由于全球化被资本主义大国所主导,社会主义国家参与其中时,这些大国会以苛刻的条件和手段对待这些国家。如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我国入关、入世等问题上,总是以人权问题为交换条件,并苛刻地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应提供性服务,等等。这不仅是对社会主义国家主权的挑战,也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挑 战。
第四,全球化可能造成社会主义国家人才外流。
现在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于经济比较落后,人均收入还较低,知识分子、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高级工程师、专家的工资收入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差得很远;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不讲条件的爱国主义、尽忠报国的思想境界还有限,因此,全球化很可能造成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才外流,给社会主义建设造成损失。
三、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未来
“全球化”是充满社会矛盾的过程,不管历史如何曲折,决不能改变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规律,世界终将在共产主义形态中实现大同。 在估量“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深远影响时,应当坚持经济是基础而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的马列主义观点,事实证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已经变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推行政治霸权主义的经济基础。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经济全球化是美国霸权在经济领域的反映,它向全球推行以它为首的西方大国的经 济模式、法则和协议,凭借资本、技术的优势实施世界资源的不平等分配,加剧了控制与反控制、剥削与被剥削的矛盾,它实行的政治霸权主义就是侵略战争,科索沃危机就是典型。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在推行经济全球化的同时也在推行霸权主义的单极化,千方百计地阻挠世界多极化进程,北约东扩与东欧西归是西方霸权战略的第一步,而压挤俄罗斯是第二步,最后的矛头是指向社会主义的中国。轰炸中国驻南大使馆,足以暴露其真面目。由此可见,由经济全球化到霸权主义, 说明以西方大国所主导的“全球化”,目的在于实现世界的资本主义化,把社会主义制度国家从地球上消除掉。这既加剧了“全球化”进程的矛盾,又为当代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发展增加了困难和曲折,对此应有足够的估计和准备。
然而,上述情况,并不能改变历史进程的客观规律,不能否定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这正如不能否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历史必然一样。历史终将证明,经济全球化愈发展,就为实现世界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准备了更为充分的物质条件。
自19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上的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二次大战后又普遍采取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式。资本主义在当代产生了不少新特点,尤其是资本主义市场总体有着更为成熟的形态,包括:资本国际化的全面发展;生产资本国际化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商品资本国际化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货币资本国际发展和国际信贷的发展,跨国公司和资本国际化的发展,等等。现代资本主义国家面对现代生产力和生产社会化、全球化的发展,各国资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使之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命力。但是,却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固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和对抗,也无法解决“手段——社会生产力的无条件发展——不断地和现有资本的增殖这个有限目的发生的冲突”(马克思语)。马克思曾经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这仍然适用于今天对“全球化”进程中的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分析。
这是因为,“全球化”给世界各国带来了文明和进步,使民族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同时,也把资本主义固有的基本矛盾带到了世界各地,既不断造就了实现世界共产主义的物质条件,也扩大了资本主义挖墓人的队伍,资本主义私有制终将转变为劳动者所有制,社会主义也将从国家范畴的社会主义转变为社会范畴的社会主义,最终实现真正的大同世界。这也就是“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的必然联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2-05
说不太清楚啊,郁闷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