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谚包涵的物候知识

别太多

第一条:鱼跳水,有雨来。

第二条:燕子低飞要落雨。

第三条: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第四条: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生活在水里的鱼同样是需要呼吸的,呼吸需要氧气,而要下雨的时候水里面就会形成低气压,氧气就会减少,为了呼吸,水里的鱼当然就要跳出水面呼吸呀。蚂蚁是生活在土里的同样需要呼吸,雨来临前土里的氧气就会减少。蚂蚁为了呼吸只能破土而出。

下雨前的空气中湿度是比较大的,形成了许多小水滴,一些会飞的昆虫、鸟类的翅膀就被这些小水滴给弄湿了,为了防止雨点、冰雹和雷电伤害到自己,本能地在下雨前降低了飞行高度。

要下雨前,低气压出现,天气变得潮湿,尤其是鸡窝的环境更不舒服。鸭子是喜水的,因此非常喜欢这样天气,要在外面玩,不想回干燥的鸭窝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5-31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例如: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场。
△麻雀囤食要落雪。
△蚂蚁垒窝要落雨。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龟背潮,下雨兆。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晴。
△猪衔草,寒潮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3-15
五条农谚及它们所包含的物候知识
1、天上豆蝇云,地上晒死人 。(豆蝇云形容云很小,遮不住猛烈的阳光,晒得地上人们快要热死。)2、日落胭脂红,非雨便是风 。(当太阳落山时,呈深红色。这说明是大气中含有较多的水汽和杂质,一般致阴雨的可能性较大些。)3、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拦在山腰的云一般是局部性的云彩,云层不厚,会很快消失,所以不会有雨。)4、早春晚播田。(立春日如在上年十二月内谓之早春,若播种莫过早也不过迟,按季节行事。 )5、春曝死鬼,夏雾做大水。(春天降雾会放晴,夏天降雾会雨涝成灾。 )6、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 。(小暑节气如果长江下游出现雷阵雨,那么黄梅天还将继续下去。)扩展资料:农谚流传相当久远,不少古书上已有记载。农谚讲的是农业生产。广义的农业生产包括农、林、牧、副、渔五业,农之中还包括农作物、果蔬、蚕桑等,这些内容在农谚中都有。再说,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壤、肥料、水分、温度以至于季节、气象、气候条件,这些方面在农谚中占有大量内容。农业生产又是由人在进行的,因此农谚中还有很多内容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经营管理的经验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农谚
查看全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