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光照?什么又是热量?两者有何区别,该如何区分?

最好举例说明

光照:

光线的照射,是生物生长和发育的必要条件之一。

热量:

热量是指当系统状态的改变来源于热学平衡条件的破坏

区别:

1、定义不同

自然界一昼夜 24h为一个光照周期。有光照的时间为明期,无光照的时间为暗期。

系统与外界间存在热学相互作用的结果有能量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这时所传递的能量称为热量。

2、单位不同

光源射出光线的亮度为发光强度,即光源所具有的光能大小,单位是烛光。

营养学中用“千卡”做热量的单位。1千卡是1L水由15℃升高1度所需要的热量。

3、原理不同

光照是物体被照明的程度,也即物体表面所得到的光通量与被照面积之比,单位是Ix(l勒克斯是l流明的光通量均匀照射在l平方米面积上所产生的照度)或英尺烛光(1英尺烛光是1流明的光通量均匀照射在1平方英尺面积上所产生的照度),1英尺烛光=10.761x。光照强度的测量用照度计。

热量(Heat)与内能之间的关系就好比是做功与机械能之间的关系一样。热量是物体内能改变的一种量度。若两区域之间尚未达至热平衡,那么热便在它们中间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另一方传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热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光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30
  光照:侧重于获得的太阳辐射的多少,一般与天气状况、日照时数、地势高低等因素有关。如我国青藏高原、西北地区光照资源比较充足。光照(也称为太阳辐射能,或光能)它的计算方法是日照时数,即白天有太阳辐射的时候,所以光照的多少取决于日照时数及其强度的多少。影响日照时数和强度的因素主要有两点:
  1、日照时数与昼夜长短有关
  以北半球夏半年为例,北半球纬度越高的地方白昼越长,日照时数就越多。 2、日照强度与大气的削弱作用有关 降水越少的地区,削弱越少,光照越强;
  海拔越高的地区空气越稀薄,削弱越少,光照越强;
  纬度越低的地区,太阳高度角越大,通过大气的路程越短,削弱越少,光照越强; 综上所述,光照主要与降水的多少、海拔、纬度和昼夜长短相关

  热量,它的计算方法是白天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减去晚上丧失的能量。我们用积温(气温的累积)来衡量热量的多少,而影响积温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 1、白天温度的高低与大气的削弱作用有关。
  白天,削弱越少,地面获得的光照越多,特别是纬度越低的地区,太阳高度角越大,照射的面积越小,单位面积的光能就越强,地面温度升得越高。传给大气的地面辐射就越多,气温就越高。这一点与影响光照的第二点相似,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等。 2、晚上温度的高低与大气的保温作用有关
  晚上,地面是丧失热量。云越多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越多,还给地面的也越多,热量越丰富。

  热量侧重于温度的高低,光照与热量有联系,也有区别:
  例如:青藏高原光照资源很充足,但热量不足;“温室农业”充分利用的是光照资源,改造的是热量因素。
第2个回答  2009-10-01
简单的说两者在定义上没有直接关系,但在生活上有例子:人在太阳光线下感到有热量,说明光能传递热量。

自然光照与人工光照 日照即为自然光照,灯光照明即为人工光照。
l. 光照周期与光照时间 自然界一昼夜 24h为一个光照周期。有光照的时间为明期,无光照的时间为暗期。自然光照时一般以日照时间计光照时间(明期);人工光照时,灯光照射的时间即为光照时间,为期24h的光照周期为自然光照周期;为期长于或短于24h的称为非自然光照周期;如在24h内只有一个明期和一个暗期的称为单期光照;如在24h内出现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明期或暗期,即为间歇光照。一个光照周期内明期的总和即为光照时间。
2. 发光强度 光源射出光线的亮度为发光强度,即光源所具有的光能大小,单位是烛光。
3. 光通量 光源单位时间内所辐射的光能叫光源的光通量,其单位是流明(各点都与1烛光光源相距1英尺的1平方英尺面积上的光量为1流明)。
4. 光照强度(照度) 是物体被照明的程度,也即物体表面所得到的光通量与被照面积之比,单位是Ix(l勒克斯是l流明的光通量均匀照射在l平方米面积上所产生的照度)或英尺烛光(1英尺烛光是1流明的光通量均匀照射在1平方英尺面积上所产生的照度),1英尺烛光=10.761x。光照强度的测量用照度计。
夏季在阳光直接照射下,光照强度可达6万~10万lx,没有太阳的室外0.1万~1万lx,夏天明朗的室内100~5501x,夜间满月下为0.21x。
白炽灯每瓦大约可发出12.561x的光,但数值随灯泡大小而异,小灯泡能发出较多的流明,大灯泡较少,荧光灯的发光效率是白炽灯的3~4倍。寿命是白炽灯的9倍,但价格较高 但是一个不加灯罩的白炽灯泡所发出的光线中,约有30%的流明被墙壁、顶棚、设备等吸收;灯泡的质量差与阴暗又要减少许多流明,所以大约只有50%的流明可利用。一般在有灯罩、灯高度为2.0~2.4m(灯泡距离为高度的1.5倍)时,每0.37m2面积上需lW灯泡或1m2,面积上需2.7W灯泡可提供10.761x。灯泡安装的高度及有无灯罩对光照强度影响很大。

热量(heat)指的是由于温差的存在而导致的能量转化过程中所转化的能量。而该转化过程称为热交换或热传递。热量的公制为焦耳。
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如物质代谢的合成反应、肌肉收缩、腺体分泌等等。而这些能量主要来源于食物。动、植物性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素可分为五大类: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加上水则为六大类。其中,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经体内氧化可释放能量。三者统称为“产能营养素”或“热源质”。
热量与内能之间的关系就好比是做功与机械能之间的关系一样。若两区域之间尚未达至热平衡,那么热便在它们中间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另一方传递。任何物质都有一定数量的内能,这和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的无序运动有关。当两不同温度的物质处于热接触时,它们便交换内能,直至双方温度一致,也就是达致热平衡。这里,所传递的能量数便等同于所交换的热量数。许多人把热量跟内能弄混,其实热量指的是内能的变化、系统的做功。热量描述内能的变化量,而内能是状态量,是系统的态函数,对应系统的一个状态点。充分了解热量与内能的区别是明白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关键。热传递过程中物体之间传递的热量与过程(绝热,等温,等压)相联系,即吸热或放热必在某一过程中进行.物体处于某一状态时不能说它含有多少热量(热量是过程量,相当于delta).
第3个回答  2018-11-15
简单来说热量主要因素是温度影响,比如说:四川盆地冬季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因为温度高。盆地地形,空气稀薄,温度高。
而光照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海拔,比如说:青藏高原比同纬度地区光照强,而四川盆地光照条件不足,所以成都平原不是所有农作物都适合种植的。
第4个回答  2009-10-01
热量不是温度,在物理学上是在热传递中某物所转移的能量,光照不就是光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