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的原则有哪些?

如题所述

教学原则八大原则

1、教育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教育。其实质是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把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保证教学的科学性;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

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引导他们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原则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在教学中的体现。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重视引导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逐步培养与形成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第三次学习”;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能力训练的关系;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3、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的掌握知识。这一原则是根据人类的认识规律、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统一的教学规律提出来的,也是由中小学学生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将直观教具的演示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重视运用言语直观。

4、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原则是在吸取中外教育遗产的基础上提出的,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反映,同时又是由我国教育目的所决定的。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运用于实际;发扬教学民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5、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知识体系化、系统化;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进行教学。

6、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的呈现出来,以便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要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加强知识的巩固;组织好学生的复习工作,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通过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来巩固知识。

7、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此原则既为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也受我国的教育目的制约。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创造条件,尽可能使每个学生的不同特长都得以发挥。

8、量力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使他们能够接受,但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此原则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特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1-12

小学数学教学的原则:教学原则概述为教学原则的含义和教学原则的特点,源于教学实践、基于教育目的,具有发展性。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是贴近生活原则、数学化原则和再创造原则。所以,小学教学源于生活,贴近生活,从抽象的定理、定义中走出来,以现实生活中的物象让学生亲手去操作和总结。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才具备灵活性和创新性。才是新时代发展的接班人。

数学学科有以下六条主要的教学原则:

一、传授数学知识和培养数学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小学生的数学能力一般是指计算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各种数学能力是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同时,知识的掌握又受能力的制约,已形成数学能力反过来决定着真实掌握的程度,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

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的三大特性之一。把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讲来源、讲用途,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科学。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应用的意识。

三、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原则

列宁指出,人的认识是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践辩证途径。数学的一门很抽象的学科,要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具体形象之间的矛盾,重要的是采用直观教学。

四、严谨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的原则

严谨性是数学学科的一大特点,由于逻辑的严谨而导出结论的确定性。可接受性是针对学生而定的,指的是一切教学内容要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水平,要循序渐进,难易适度,便于学生接受。在数学教学中,既要注意数学本身的严谨性,又要符合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把两者密切地结合起来考虑,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五、理解和巩固相结合的原则

数学既是基础课、文化课,又是工具课。要使小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像数学那样相当抽象的知识,必须要有一个反复学习的过程。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巩固,在巩固过程中加深理解。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又促进数学技能的形成和数学能力的发展。

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

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对主要矛盾,如能把两者辩证的统一起来,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越是充分发挥,就越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的主动性越是充分发挥,就越能体现教师潜在的主导作用,两者密切的结合起来,是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保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3-23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原则如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首先应遵循目标性原则,即根据数学课程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教师应注意深入研读教学目标,联系基本学情与课程的教学情况,设计相应的课前预习作业、课中练习作业、课后训练作业等。如苏教版三下《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一课的教学目标为:经历探究两位数相乘算法的过程,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整十数相乘,会简单估算。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前设计“20×3”“40×4”等预习作业,课中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试一试”,选做部分“想想做做”的基础题目,还可以适当设计一些符合教学目标并能灵活运用的作业,让学生在灵活选用口算或估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估算的意义和价值。平衡性原则指的是作业既要有基础题也要有综合题,还要有拓展题或开放题,以适应不同学生巩固数学知识、提升数学技能的需要,也更利于实现分层教学。如教学苏教版三下《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笔算》一课,教师既要设计“28×65”等列竖式计算的题目,也要设计类似“公园一张学生票14 元,29 个小朋友一共需要多少元”这样的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还可以设计“114×24”这样的拓展题。小学数学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要兼顾实践性原则,布置贴近学生生活的实践性作业。教师可以通过将一定的书面作业转化为实践作业,引导学生在数学与生活之间建立起联系,培养其数学学习兴趣与应用意识。如教学苏教版三下《认识千米》一课,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操场上走过1 千米并计量所用时间之后,设计实践类的课后作业,如“估一估从校门口到哪里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并记录估算过程”,或者“记录骑自行车行驶1千米需要几分钟”等。评价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要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导向,以学业质量标准和教学目标的达成为依据,全面评价学生在核心素养方面的综合表现。在平时的作业设计中,除了常见的练习,教师还可以布置数学小阅读、小练笔、小研究、口头练习等形式多样的练习。另外,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作业设计也无须拘泥于教师设计,可以学生选题、学生设计等。
第3个回答  2023-05-05
1、 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以课程目标为主要依据。 2、 数学课程内容应满足学生成为合格公民的需要。 3、 数学课程内容应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4、 数学课程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 5、 数学课程内容应反映数学自身的发展。
第4个回答  2023-04-28
小学数学教学是基础教学,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循循善诱灌输数学思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