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勘记校勘记

如题所述

校勘记,是一种详述书籍校对和修正情况的文字记录。在中国,最早的系统校勘记作品当属隋唐时期陆德明的《经典释文》,这部著作专为《周易》等十四部经典著作提供注释和校勘,共31卷。这部作品在当时对经典书籍的整理和校正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宋代的校勘学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张淳的《仪礼识误》、方崧卿的《韩集举正》、彭叔夏的《文苑英华辩证》以及岳珂的《相台书塾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等著作,均为那个时代的代表作,极大地提升了校勘技术的精度。


进入清代,校勘学更是繁荣,校勘的范围扩大,不仅局限于传统的经书,还涵盖了哲学、历史、地理以及诗文集等多领域。阮元的《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和卢文□的《群书拾补》等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的瑰宝,对古籍的保护和研究有着不可估量的贡献。这些校勘记有的被附于被校书籍中,有的则单独刊印,都体现了对学术严谨性的重视和对文化遗产的珍视。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中华书局在20世纪60至70年代出版的点校本“二十四史”系列,每卷史书后都附有详尽的校勘记,这一体例的完善,无疑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来源,对于古籍的整理和传承起到了关键作用。


扩展资料

校勘记的书写没有固定的格式,习惯上大致有这样几种方式:①凡文字有不同的, 写为:“某, 一本作某”(一般应具体写明版本名称)。 ②凡脱离文字的, 写为:“某本某下有某字。”③凡文字有衍文(即多余的),写为:“某本无某字。”或“某字衍。”④凡文字颠倒而可以通的,写为:“某本某某二字互乙”;或颠倒而不通的,写为:“某某二字衍,当从某本作某某。”⑤凡文字可判断其错误的,写为:“某当作某。”凡不能定其误的,写为:“某疑当作某。”⑥文句前后倒置的,写为:“某本某句在某句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