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衣”“衫”“裳”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1. 古时的衣服分为上曰衣,下曰裳。上衣用来障蔽身体,古代称之为“衣”。
2. “裳”也称作“常”,是一种专门用于遮蔽下体的服装,男女尊卑都可以穿着。
3. 由于古代纺织工具简陋,布的幅面很狭窄,所以一件下裳通常需要用七幅布帛拼合而成,前三后四,样子像一幅腰围,并在腰部施褶,褶的多少视具体情况而定,两侧还各开一道缝隙。
4. 两汉以后,裳逐渐被裙取代,但在贵族祭祀和朝会时穿着的礼服中仍保留遗制。
5. 在古代,“衣”有“上衣”和“深衣”之分,是贴身穿的,就像现在的内衣。而“衫”是指大袖单衣,以轻薄纱罗为材料制成,是夏季的穿着。
6. “裳”由两片布帛制成,前后各一片,左右各留一道缝遮羞。
7. 我国古代的服饰文化非常有讲究,这与古代封建社会的文化有着必然的联系。
8. 官服的颜色区别官位的品级是从唐朝开始的。三品以上穿紫袍,佩金鱼袋;五品以上穿绯袍,佩银鱼袋;六品以下穿绿袍,无鱼袋。
9. 宋朝崇尚文治,冠服制度渐趋繁缛,并进行过多次修改。
10. 元朝是由蒙古人入关统治中原的时代,其服饰袭汉制,同时也推行本族制度。
11. 明朝的皇帝冠服、文武百官服饰、内臣服饰,有祭服、朝服、服、常服等,其样式、等级、穿着礼仪非常繁缛。
12. 清朝官服以顶戴花翎显示其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官服中的礼冠名目繁多,有朝冠、吉服冠、常服冠、行冠、雨冠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