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锻模具用什么材料

如题所述

常见热锻模材料包括工具钢、合金钢、硬质合金、超硬合金等。

其中工具钢的市场占有率最高,因为它具有较高的强度、韧性和耐磨性,同时价格相对便宜。合金钢的强度和硬度比工具钢更高,但成本也更高。硬质合金和超硬合金由于具有更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因此在锻造高硬度材料时也被广泛应用。

不同材料和不同热处理工艺会对热锻模的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在选择热锻模材料时,需要根据锻造的材料、形状和规格等要求确定。

例如,如果需要锻造较小的零件,则可以使用工具钢等低成本的材料;如果需要锻造大尺寸或复杂形状的零件,则需要使用更高强度、更高耐磨性的合金钢或超硬合金。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模具使用的寿命和成本,选择合适的热处理工艺,以延长模具使用寿命。

热锻模具工作原理

1、热锻模具的结构:热锻模具主要由上模板、下模板、腔道、芯棒等构成。其中,上下模板分别安装在液压机或落锤上,通过传动系统进行升降运动。

腔道则是位于模具内部的金属流动通道,用于引导金属材料的流动和填充;芯棒则是用来支撑和定位工件,在成形过程中对工件进行塑性变形和补偿。

2、加热和保温控制:为了确保金属材料有足够的可塑性,在进行热锻加工前需要对模具进行加热,并对加热温度进行控制。

一般情况下,热锻模具的加热方式有电加热、火焰喷射、电子束加热等多种形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加热方式。加热后,要对模具进行保温控制,以确保温度稳定并均匀分布。这样可以有效避免金属材料形成冷裂纹等问题。

3、填充和成形:当热锻模具达到预定的温度后,将金属材料置于腔道中,通过上下模板的移动和芯棒的作用,将其逐步压缩和塑性变形,直至达到所需的形状和尺寸。在此过程中,需要对工件的质量进行检验,如排除毛边、缺陷等问题。

4、冷却和取出:当金属材料塑性变形完成后,需要立即进行冷却处理,以固化其结构,防止发生变形或退火等现象。一般情况下,热锻模具采用水冷或空冷方式进行冷却。接着,将模具打开,取出已成形的工件,并进行后续的清理、表面处理和成品检验等工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