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为何人名大多为两个字,究竟有何历史渊源?

为何人名大多为两个字,究竟有何历史渊源?

因为在三国时期,人口相对比较少,重名的概率也不是很大,所以两个字的就比三个字的吃香了,并且也让人更容易记住他是谁。

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孩子取名字的风格也在千变万化中,几乎是每个年代的名字都是不太一样的,现在主要的名字也都是三个字为主,很少出现两个字的了,甚至四个字的也开始多了起来,但是古代,比如三国的时候,大多数名人的名字都是两个字,那时候可不流行三个字的,就算是三个字,也大多数都是一些复姓组合,比如诸葛亮,夏侯惇等等。


因为在三国时期,人相对比较少,不像现在,如果取个两个字的,加上这个姓也比较常见,碰到重名的人那是常有之事,所以现在取三个字的人名更为广泛,而三国时期很少会出现重名的情况,所以大家都热衷于两个字的人名,这样也方便别人记下来,毕竟古代的记载能力比如现在高科技那么强大,也没有身份证的说法。


不过在三国的时候,也并不是没有三个字的人名,但这个三字人名往往都是一些复姓,像我们比较熟悉的诸葛亮,夏侯惇,司马懿都是三字复姓人名,到了宋朝时期,比如《水浒传》里面,三字人名就开始慢慢的普及起来了,比如卢俊义,史文恭等,所以这个取名的艺术还是与时代的变迁与人口数量的变化存在一定关系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03
可能是因为两个字的名字比较好记吧,所以当时大家都取两个字的名字。
第2个回答  2019-12-03
估计是比较简单吧,要知道名字太长不好叫。
第3个回答  2019-12-03
因为在三国时期,很多人名字我也两个字也比较好记。所以两个字的名字越来越多。
第4个回答  2019-12-03
因为两个字是非常好起名字的,而且也很容易让别人记住。
相似回答